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巴赫《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分析与演奏心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巴赫《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分析与演奏心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巴洛克时期伟大的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其音乐创作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都有很大的关系,创作类别主要有两个载体:第一是宗教音乐,第二是世俗音乐。在他众多的作品中。创作于1720年的复调音乐――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问世极大地丰富了小提琴曲目,为小提琴教学和演奏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当时的欧洲乐坛被意大利作曲家以及意大利风格的作品统治着,显然这部作品和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在当时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渐渐的遗忘了这位伟大的人物。”“直到19世纪,德国著名小提琴家约瑟夫・约阿西姆在一次音乐会上首次对这部作品做出了无与伦比地演奏,才使得这首不朽之作得以重见天日并且被人们所了解,从此成为小提琴演奏的主要曲目之一,也奠定了这部作品在音乐舞台上的崇高地位。”

伊扎克・帕尔曼曾经说过,他一生曾带学生参加过很多的世界级小提琴比赛,多个国际小提琴比赛几乎毫不例外地把《巴赫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作为规定演奏曲目,借此来衡量演奏者在音乐上和技术上所达到的水准和取得的成就。

巴赫《g小调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柔板,是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速度较慢。与其他作曲家创作的奏鸣曲有所不同,它不是由小提琴启发,而是作者纯灵感和艺术构思的结晶,因此在构思和创作中并没有考虑演奏的技术性、局限性问题。演奏技巧较难,所以对演奏者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和弦的理解和表达、多声部旋律的体现都需要对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曲式分析

演奏时,做好曲式分析对于演奏者理解曲目、背诵以及更好地诠释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巴赫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属于古奏鸣曲式结构,由于在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器乐曲目被通称为奏鸣曲,所以巴赫的这一套小提琴作品被称为“奏鸣曲与组曲”。

《g小调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柔板乐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小节――第8小节为第一部分,第9小节――第13小节为第二部分,第14小节――第21小节为第三部分。笔者认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有变化的再现,所以将这首曲子分析为带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如下图。

第一部分:1-9小节

在第1、第2小节中首先明确g和声小调的调性,主和弦在两小节中反复出现,为g和声小调奠定了稳固的调性基础,并且强调了主题。

第二部分:9-13小节

第三部分:13小节-21小节

此曲调性转换较为频繁,由g和声小调d和声小调g和声小调降E和声大调c和声小调g和声小调。在和声应用中,巴赫设计了小提琴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从正和弦到各种变和弦,使用了几乎不可能演奏的对位技巧,这些和弦,就好像是德国的教堂,一座座林立在德国的地图上。而其他的单音旋律则更像是这幅地图上的道路,有宽有窄。有长有短。各种调性变换及各种和弦色彩、旋律声部近乎完美的进行,使得这首作品成为每一位小提琴学者必习之作。

二、演奏心得

1、耐心练习,不急不躁

凡事都有规律可寻,练一首曲子的最初阶段,特别要注意技术规格,要理智、冷静、慢练。他说:“慢即是快,要建设不要破坏。”用功不是说练琴时间多,如果错误、不准、音质不好的音,重复一千遍也不会变成对的、准的、好的音。反而巩固了错误,实际上对艺术过程起了破坏作用。他认为练习好一首曲子分为四个阶段,而上面所说的便是第一阶段:音准、时值打基础的阶段。在练习《柔板》时,笔者便有了深入地体会:不能简简单单的随意练习空弦、泛音、和声,而是需要用心来仔细倾听,找到和弦音不准的原因。既要注意旋律的进行又要注意和声的倾向性,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才能达到乐曲的标准。当代著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说过:“从技术和音乐的深度来讲,《巴赫6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和组曲》都比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还要艰难”。

2、复调音乐的演奏

这首柔板表达的是人们在教堂中列队、进行诵颂圣歌时庄严而肃穆的情绪,坚定并且热情亲切。

①主和弦的演奏

谱例1为乐曲的第1、2小节,圈内的和弦为g和声小调主和弦,是一首乐曲开始时对主调的肯定。所以,演奏和弦时,将整个右臂的力量和弓子的力量通过右手自如地放在与琴弦的接触面上,弓杆基本要与中间的琴弦相平衡,同时弓子应该以“f”的力度在轻松、自如、稳定、靠琴马的状态下运弓,奏出饱满的音色,继而表现出颂歌庄严的基调。

②和弦连接和隐伏旋律

谱例2为乐曲的第3、4小节,在短短的两小节中,出现了四处连续的和弦演奏,这对于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种较大的挑战。首先应分析出和弦进行的性质,并感受出和弦进行中旋律色彩的变化。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和弦,不仅是主――下属――属的和弦进行,减七和弦的广泛运用也是其中之一。因此体会出从减七和弦的紧张进行到主和弦的稳定,这种和弦的解决非常重要。在理解清楚多种和弦的连接之后,接着揣测出穿插在和声中的隐伏旋律,再根据旋律声部的进行来决定和弦演奏的力度和方法,在音响均匀的基础上突出旋律声部,从而使旋律线更为清晰,更具有歌唱性和颂诵圣歌的情绪,随之曲子的韵味便自然而出。

③强调低音旋律声部

在练习巴赫时遇到的最正常问题,也是大部分练习者最容易忽视的问题就是低音声部的旋律化。演奏习惯过于重视高音声部和流动的旋律声部而忽略了重要的低音声部;在奏鸣曲中。低音声部扮演的是定音鼓和低音贝司的角色,并且它们也是有旋律的。试想如果一个乐队没有了低音声部,那么一首完整的交响曲便无法完美演绎,所以低音声部在奏鸣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谱例3为乐曲第8-11小节,从所标注的音符可以看出,每一个低音声部在纵向上是一个和弦的低音,而在横向上是一条潜伏的旋律线,这便是低音声部的旋律化。为了更好地表现低音旋律声部,在演奏每一个和弦的时候,应提前准备好低音旋律声部的强调。不能轻轻带过,也不能弓子用力去压。而是用整个手臂和弓子本身的自然重力,同时通过弓子的短暂加速,在“f”力度的基调上奏准和声配合揉弦,使每一个上方的和弦都有被托起的感觉,然后同样地完成接下来的每一个低音旋律的连接,使低音声部突出出来。

3、运弓、揉弦的练习

在理解了多声部旋律与和弦等问题之后。如何用运弓和揉弦将复调音乐在小提琴上展示的淋漓尽致,便是接下来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运弓方面,这首乐曲总的方面强调匀称、声部均匀和谐。所以对运弓的要求是稳定。在均匀的在四根弦的转换中应没有瑕疵,听不到换弦、听不到中断,使每一条旋律线如海上的波浪一样绵延不绝;需要控制好弓速、重量和换弦的动作。可以先演奏两根低音弦,然后再用整个手臂干净而慌不忙地换到两个高音弦,应使用演奏琶音的方法演奏这个和弦,否则就会失去庄严性。

如谱例4椭圆处为多音符大连弓,这里的技术要求是均匀地奏好每一个音,不吃音,不间断要连贯,并且上行音时做到由弱到强,烘托气氛。在揉弦方面,笔者认为揉弦的多少是表现旋律紧张度的一个标志。在旋律处于中速的时候揉弦的频率应该是中等速度,不多不少的配合着长音的频率,需要持续、均匀,完整的旋律中揉弦不中断,遇到低音声部强调的地方也需要频率较大的揉弦进行配合。而在旋律处于比较紧张或是在变和弦、不协和和弦接入和谐的主和弦时,揉弦的频率就会较高,速度也会较快,以表现由紧张到和谐的情绪变化。

4、背谱

通常一个小提琴演奏者在钢琴和乐队的协奏下,有旋律、和声、伴奏音型的支持,可以帮助其克服和掩盖记忆上的弱点和问题,提示旋律和技术性的联想。而在巴赫的无伴奏音乐演奏中,连最微小的记忆上的模糊都会被听众察觉,从而破坏了演奏的完整性。这就要求每一位演奏者:运用已分析好的音乐结构和段落背谱,并且可以结合关键调式的变化将乐思整理的更加清晰。与此同时,每一句的情感变化,通过巩固记忆表情记号和音乐术语,联想到应运用的揉弦和弓段、弓速的变化,以达到谱子记忆的完整性。从笔者自己的记谱经验来说。在每一遍练习时都能从内心唱出所演奏的音,即使它是半音或是非常不和谐的变和弦,每一次都加以注意,每一个音便会顺其自然地映入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