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G 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75(2008)-03-0055-04

摘 要:本文针对会展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研究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和定位,探讨了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

关键词:会展人才;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

会展经济是智力型经济,一次成功的会展需要大批综合型、专业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匮乏。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会展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的比例,上海为10∶1,北京、广州为8∶1。据预测,我国今后3年会展业发展需要会展设计人员200万人以上[1]。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日益临近,会展人才缺乏已成为当前我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之一。据中国贸促会的调查[2],100%办展单位都有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77%的高级展览经理希望得到国外著名展览公司的培训,68%的展览经理希望学习会展理论和实践知识,70%的展览经理表示最希望参加会展专业的短期培训班,这些数据反映了会展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和培训的迫切需求。

本文以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为对象,对建立符合会展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会展行业的发展。

一、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设计

1. 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专门人才的基本特征

研究型大学通常注重学生的理论功底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会展产业链,工作环环相扣,各个环节都要由专业人员来分工策划、管理、操作。所以研究型大学在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突出自身特点、结合会展行业的需求对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定位,明确究竟应该培养会展产业链中哪方面的人才才能真正办出自身特色[3]。研究型大学会展人才的培养特色可以概括为“博、深、精”[4]。“博”是指知识面广,不但精通展览、会议管理、交易会等基本理论,还要掌握酒店、外语、计算机、营销学、旅游等与会展相关的知识。“深”是指深入掌握会展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精”就是精通整套会展经营管理的流程。研究型大学培养的是会展行业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政治家的胆略和长远眼光、军事家的谋略和决战能力、外交家的口才和沟通技巧、艺术家的品位和工作方式;他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竞争精神和较强创新意识,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有一定应用研究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这种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需要研究型大学有优良的本科生源,在教学中重视对其进行会展专业理论基础和相关专业知识教学,强调学生的管理和策划特长,能够熟练掌握会展业务的基本运作模式,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创业创新,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层次”会展人才方面下功夫做文章[5]。此外,研究型大学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如管理学科见长、工科基础雄厚的优势,培养会展运输和物流、场馆建筑设计、会展质量评估以及国际会展拓展等领域的人才。

2. 研究型大学培养会展人才的目标和定位

基于会展高等教育应服务社会,支持地方会展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研究型大学需要构建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与行业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的新型国际化会展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会展业所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以分为以下3种(见表1)。

根据上表的分类,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主要为会展行业培养核心人才,即培养国际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会展运营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端应用型专业人才。这些人才既可以在各类会展公司、会展场馆、政府部门和参展企业从事与会展相关的发展战略、高层策划、市场营销和业务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到高等院校从事会展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上,注意突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多元化的会展人才。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兼顾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兴趣,为学生补充布展、展台设计、节事管理、服务接待等会展辅助人才和支持人才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学生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并且具有更好的实操性和适应能力。这样,研究型大学还可以为各类企业的会议和参展部门、专业会展机构、政府会展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会展节事部门输送更多的复合型操作人才。

从会展专业的设置院系来看,会展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系)的,可以重点培养从事会展高级运营和管理的人才;设置在旅游学院(系),可以重点培养从事旅游接待的支持型人才。

3. 研究型大学会展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会展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应该涵盖了理论研究、技术策划和具体实施三大层面的知识结构。因此,设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不同类型和层次课程模块构成的教学知识体系,才能够适应现代会展人才培养的需要。华南理工大学在由理工科大学向综合性大学拓展的过程中,申办的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展现了具有工科优势的研究型大学会展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课程框架(见表2、表3)。

二、研究型大学会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1. 高校与行业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培养会展人才

校企合作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建立大学与会展企业、参展企业、会展行业协会、政府会展管理部门紧密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及学生参与会展策划、市场调研、场馆管理、服务接待等有关工作。同时,也可以建立永久性的教学实习基地和就业基地,利用所在城市的会展场馆和具体的会展活动来开展教学实习工作,有效开发和利用社会教学资源。

此外,从相关企业中聘请高层管理人员和实操人员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聘请政府会展部门、行业协会的领导,会展公司和会展场馆总经理担任高校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及兼职(客座)教授等,是缓解高校会展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提高教学质量的好方法。

在引进人才的道路上应遵循“两步走”的战略:一是“引进来”,即把国际上成熟的优秀展览人才挖进来,为国内的展览业人员提供可资学习与借鉴的经验;二是“走出去”,即让国内的展览专业人员定期出国继续深造。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实验教学在会展人才培养中发挥优势

鉴于大学的使命之一是在技术和人才方面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型大学越来越重视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实现培养目标与社会职业的对接,以推进学校本身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校内的实践教学也由以前单纯、自发性的教师演示、学生模拟训练,发展成为有特定的内容、目标和完整实验教学手段、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研究型大学的经费比较充裕。一方面可以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校内实验实践设施的建设,可以通过建立真实或仿真的行业环境,提供一定的会展空间、购买相应的展览设备、提供功能完善的会议场所。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从战略规划、主题拟定、会展策划、空间设计、招展招商、展会举办、展后评估、网络营销等一系列会展实务,使校内的会展实验实践设施成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基地,成为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质训导中心,成为学生创业培训中心。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购置国际上比较成熟的会展培训与教育方面的软件,向学生提供虚拟实验和实习环境,通过结合专业课的开设进行单项项目和综合性项目仿真训练,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强化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有就是在实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年都安排会展专业的学生到展馆、五星级酒店、展览企业以及广告公司等进行短期实习积累实践经验,还与会展企业合作培养人才,学生到第四年送到国内外的知名会展企业了解先进的会展经营管理理念,并参与国内外的会展经营管理和策划设计工作。

3. 国内与国际相结合,走国际化会展人才培养的创新之路

广州的优势在于拥有会展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先进的设施和良好的环境,不仅拥有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宝贵财富,而且毗邻港澳,港澳同胞众多、港商众多。凭借其有利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借鉴香港发展会展经济的经验。国际化的会展人才要求具备国际化的会展知识和视野、东西文化相融合的管理能力和思维方式,还要具有良好的外语沟通水平。如果将会展专业建设的基点一开始就放在利用国际成熟的资源与条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学模式,就能够在国际化会展人才的培养方面有创新举措。

国际化的办学模式包括3种:第一,与国际知名会展院校建立课程和学分互认、教学资源共享的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内的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经济条件、外语水平和个人素质,通过综合培养和考核,选拔部分优秀学生在二、三年级时进入国外著名会展大学进行联合培养,学习发达国家的会展管理理论和应用知识,之后获得双方学历。第二,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和组织建立联系,在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并获得规定的学分后,送到国外参加行业见习和毕业实习,学习国外会展企业的管理方法和实操技术,获得行业工作经历,完成毕业论文,为寻找良好的就业机会奠定基础。第三,与国外会展专业机构联合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这一方面可以加强与国际会展行业的联系和合作,另一方面可以为在校生提供获得国际会展从业资格证书的机会,开创国际会展教育的新模式。如与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共同举办的“注册会展经理”培训与德国国际培训和发展协会合作的“赴德国展览管理系列培训班”等人才培训工作,以脱产、半脱产、利用业余时间等多种多样的方式展开,培训内容包含会展理论和实物操作等方面。通过上述渠道和手段,我国的高等院校可以在几年内引进国际化、高水平的课程、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培养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

三、结语

会展经济在中国呈已经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我国目前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培训体系却远远不能适应行业需求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企业、高校在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功能缺位,未能实现三方最佳组合;二是从2004年教育部第一次批准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试办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会展专业和开设专业方向的学校大约有70多所,我国的会展高等教育呈现过热现象;三是我国高校现有会展专业存在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教材缺乏,与行业未建立起紧密联系等问题;四是会展从业人员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学历、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都处于劣势,在职培训急待加强。

研究型大学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外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将市场发展、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会展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构建会展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出具有良好创意、策划、组织、管理与协作能力,既掌握会展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又具有现代会展管理理论和知识,能对会展及相关活动进行设计、规划与管理的技术应用型与复合型人才,从而克服和避免低水平会展人才开发、无特色会展人才培养和会展专业的模糊重复建设等问题的出现和蔓延。

参考文献:

[1] 会展市场“渴望”人才 资格认证培训成新趋势[EB/OL].http://.2008-01-22.

[2] 中国的会展教育在摸索中逐渐成长[EB/OL].http:///submsg/1420986.2007-03-13.

[3] 陈玲.会展教育与会展人才培养的探讨[J].改革与战略,2006(5):156.

[4] 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2):76.

[5] 陈献勇.会展经济发展与会展专业教育[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17.

[6] 刘学莉,徐虹.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83.

MICE Talent Training Modes of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ZHANG Lili,PANG Hua

(School of Tourism and Hotel Management,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006,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ICE talent training and education in China,the authors explored into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MICE education in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proposed som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orientations for these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d the MICE training modes and teaching system of 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MICE talent;research-oriented university;trainin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