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挑战,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系 教学质量 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5-0048-03

一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笔者所在的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很好地抓住了这一前所未有的机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而增强了综合实力,知名度也大为提高。

1.建立完备的教学制度

日常教学质量的管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而制度是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建立并执行如下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教制度、教师评学制度、听课制度、新生素质调研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学督导制度等。

严格考勤制度,严格学生和教师的上课考勤,学生科、教务科不定期检查,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将检查结果定期公布,并与学生评优、评奖助学金、入党等,教师的绩效工资等挂钩,做到奖优罚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彻底解决了学生不能按时上课、教师不能好好上课的问题。

完善评课制度,各班选派一名教学信息员代表所在班级全体学生在网上参与评课,每学期开展三次评课活动,上学期时间为10月、11月、12月,下学期时间为3月、4月、5月。每一位信息员加入“随州职院教学信息员群”,在群共享里下载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实践课、实践课)和课堂教学评价表(理论课),针对不同的课程选用这两种表格,对每门课程按照评价标准依次进行评价打分,并计算出总分,在“评价意见”一栏填写对该课程任课教师的意见及建议。所有的课程评价完成后,将结果汇总到院系教务科。通过与学生特别是信息员的沟通交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院相关领导也根据情况不断调整指导性意见,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提高。

2.建立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用应用型、复合型、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中,既坚持把握培养目标的有效性,也重视学生毕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整体制订与修订工作,控制总学时在3000学时以内,其中实验、实训和生产实习课时应占总学时的50%以上。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确保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因材施教。

3.在课程建设上实现新的突破

应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实现新的突破。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突出高职课程自身特色,跟上科技进步和时展的需要,尤其是根据与用人单位所需职业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则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使之形成全新的各专业主干课和公共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高职教育需要的新教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

为了全面突破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课程建设困境,学院不断向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努力、迈进。经过2~3年的不懈努力,我院各专业课程建设均已达到合格,现不断完善院级、省级精品课程的申报、评审、建设和检查验收机制,目前,通过课程的科学设置与改革,对教学大纲进行完善、更新、规范,科学调整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建设好试题库,建设教师结构合理,教学质量、水平和效果上乘的院级精品课程,并在其中产生4门以上有重大教改成果和课程创新的省级精品课程。出台鼓励政策,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在省高职教材建设上形成汽车学院品牌教材。

4.教学手段改革,提升教学水平

教学手段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教学课件或电子教案授课,所有教师都会制作PPT或电子教案、课件,提供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多变化的立体式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目前,我院巨龙电子白板教室已达20余个,基本可以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5.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实现开门办学

结合专业建设,建一批成效明显、示范作用强的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从本院系的实际出发,高度重视专业实体化建设,积极寻找产学研合作伙伴,巩固和发展专业合作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对外办学、建立实体、对外服务等参与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多种途径,广辟合作渠道,扩大产学研结合规模。在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时,把学生的参与和学生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目的,努力将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引入校内和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教学活动延伸至企业和社会,做到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的双赢。及时制订并实施鼓励产学研结合的相关政策,加强对产学研一体化的扶持和管理。

二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观念陈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管理在学校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高职院校院系的许多教学管理者还没有完全摆脱旧的教学管理体制观念,教学管理体制陈旧。制度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我院建立了一系列较完善的制度,但流于形式,现在依旧使用原有的教学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其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教学管理机制的主要弊端是没有建立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明确,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没有责任,导致效率低下。这必然会约束教学管理机制功能的发挥,造成教学管理水平、质量下降。

2.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

权责是管理制度方面的内容,是实施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院系教学管理机构权责不明确、有名无实。目前,虽然许多高校建立了教学岗位责任制,但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的问题,造成责任机制有名无实,这使各职能部门和单位不能明确自身的任务和担负各自应尽的责任,使教学各项工作不能具体落实,导致教学管理成为软指标、空架子,有的相互之间职能交叉,推诿扯皮,使工作出现盲区、死角,没有明确规定各个工作部门和各类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没有具体的职责、职权、一定时期的工作对象,以及所要完成的任务、工作标准和要求等。对负责的工作,只停留在布置传达层面,贯彻和实施的效果不闻不问,没有对工作督促检查、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也就是说,责任没有落实到人,“大锅饭”必然产生责任扩散效应,大家共同的责任等于每个人都没有责任,从而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3.内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高职院校院系不仅涉及教育工作的各部门,同时还涉及教育工作以外的部门,如教务管理部门、后勤服务管理部门等。各部门都有担负大学生教育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如何协调好相关部门一起做好大学生的教学工作,成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从表面和文件上看,学校齐抓共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机制是健全完善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工作实践中,各部门之间各行其是,缺乏配合,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比较突出。在高校里,大学生教育仍存在着“单打独斗”的现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仍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高校“三育人”工作仍然较薄弱。

三 高职院校院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施策略

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高考报名人数亦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此大环境下,如何能招到学生成为首要问题,而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保证就成为吸引学生就读的关键要素,据此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1.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需要,有效整合、利用学校、系部两级管理机构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加强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效能监控,实现办学效益的最大化。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决策科学合理、人才培养高质量、产学有效结合。这些都是提高高职院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效益的关键。

2.责、权、利相一致

在组织管理中必须遵循责、权、利相一致原则,三者有效统一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在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权力、责任和利益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校中每一个岗位都是责、权、利的统一体,其中一方出现问题,就会引起整个体系失衡,进而引发教学管理上的混乱。

因此,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抓好人、财、物网络化精细管理。建立专业化的岗位职责,使每个人能各就各位;建立目标管理体系,使每个人能各干各事;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使每个单位能各考各评;建立考评结果应用体系,使每个人能各拿各钱。采用精细化管理方法,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流程化事情定量化、定量的事情信息化。

3.转变教学管理观念

管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它要不断地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教育管理更要适应新社会的发展要求,而且教育管理有自身的规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的管理制度既不能顽固不化又不能朝令夕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有自己完整、合理的体系,不能只求速度。目前,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现成的模式。所以,我们需要缜密制订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实施方案,坚持循序渐进与逐步过渡的原则,制订出科学合理、适合我院实情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实施方案,确保这一探索和创新稳妥健康地发展。

4.完善监控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与行业、企业共同对师资队伍、实训条件、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过程监控、反馈与评价,实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的动态管理。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校企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充分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制订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对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条件保障、专业设置与调整等进行系统化规划设计,制订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标准、教学标准。强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订的“过程控制”,确保专业教学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需求目标的一致性。

第二,校企共建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通过制订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质量评价标准、质量保障实施办法与反馈办法等制度,将教学质量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的有机结合。建立由教学组织管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质量管理、教学质量检查等环节组成的全面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评价体系。明确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规范和创新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质量监控。构建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具有职业教育及专业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第三,校企共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建立校企共管制度,岗位互聘制度,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共建制度,适应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校企共同评价教学质量制度,专任教师下企业制度,兼职教师聘用管理制度,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平台监控、分析、反馈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兼职教师教学规范要求;建立和完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等教学管理、监控与评价制度。

5.实施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改革,打破原有的学院、系、教研室的传统教学管理组织形式,建立学院、系、专业、企业相融合的新型教学组织机构。

重点探索专业群、企业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合作用,发挥专业群资源整合优势,成立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工作机构,由企业专业人士、生产一线技师和专业教师组成。建立专业技能标准和技能考核题库、实训项目库等教学文件,使人才培养质量有标准,考核评价有标准。实施院、系、专业、企业四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

6.建立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目前,为了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大多都建立了教学质量组织管理系统,成立以院长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院长、副院长负责,教务处、教务科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教学督导、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信息员参与教学评价及教学质量反馈的监控组织系统。我院高职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已经建立,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立激励机制。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质量与绩效工资挂钩,这样能激励教师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教学中去;另一方面,学生的到课率与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的津贴挂钩,从而激发任课教师认真上好课,班主任、辅导员狠抓到课率,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建立高职综合考评制度,定期开展考核,对成效突出的高职予以表彰奖励。将高职的办学定位和特色、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的匹配度、毕业生在鄂就业情况等,作为考核高职教学质量和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着力解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中的重难点问题,因此,切实加强学风建设,建立学术规范教育制度,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加强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过程管理,强化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严肃处理学风不端行为。把规范办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来提高高职办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向红.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8(4)

[2]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高教强省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的意见.鄂政发〔2012〕77号

[3]杨娟.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

[4]刘桂荣.高职教师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