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精益至善 第7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身处国际农业竞争的焦点行业之中,王鹤飞相信本土企业通过“内调外控”,将有能力在这个高技术密集和高资本密集的行业站稳脚跟。
位居全球前10位的杜邦先锋、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种业集团已经全部进入中国,凭借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市场。以杜邦先锋为例,其占据全球种子市场份额的20%与北美市场的40%,其目前主打的“先玉335”玉米杂交种在中国东北适应区域的占有率约75%,而在吉林省整体的市场占有率竟高达85%。这意味着,单就玉米这个品种来讲,剩余数千家持种子经营许可证的中国企业,在这一区域分得的市场份额不足1/4。
除了国际巨头们强势挤压之外,国内种业的内生空间也不容乐观。“从2006年至2011年全国种子供需走势不难看出,中国种业基本上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行业周期性波动明显,在行业低谷期,部分种子企业难以为继,纷纷转行或倒闭;随着自然天气灾害频发,种子的质量风险、适应性风险加大;种子企业产业链条较长,管理难度较大。”中国种子集团公司(简称“中种公司”)财务总监王鹤飞对当下种业面临的困境和盘托出。
在外忧内困的形势之下,面对国际巨头雄厚的资金实力、强大的创新能力、灵活的营销模式、完整的产业链等竞争优势,王鹤飞强调中国种业别无他法,只有奋起直追。
与挤压共舞
以农业大国著称的中国目前有约8700家种子企业,处于散、乱、弱、小的局面之下。随着美系品种进入国内,玉米的种植和销售模式发生了改变,中国种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一是新品种研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因此很多种子企业不愿意投入资金从事育种和研发活动;二是企业大多通过租赁农民土地进行制种生产,靠天吃饭,同时相对于粮食生产,制种技术和工艺复杂,农民制种积极性不高,育种基地不稳定。
为了缩短与跨国公司的差距,同时振兴本土种业的发展,国家近年来不断投入专项资金,引导中国种业健康、持续的发展,随着各级政府对种子产业的重视,企业也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和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另外国外种业的发展也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中国种业会有所改变。随着部分大中型种子企业,特别是国有种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他们将成为国家安全供种体系的中坚力量。”虽然目前的形势很严峻,王鹤飞还是对挑战之下的机遇充满信心。
中国种业自1978年第一家种子公司成立,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产业发展历程,期间完成了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变的过程。目前中国种子市场价值居于世界第二位,但与之对应的是中国还没有一家种子企业进入全球10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种子产业集中度较低。国内大多种子企业比较重视区域化经营,但规模普遍较小,研发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第二是国内种业产、学、研分割,产业集成度较弱;第三是品种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产业效率较低。”
作为一家最早设立并专业化经营农作物种子的中央企业,中种公司将缩短与国际种业巨头间的差距、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战略首选。“中种公司作为这几年通过实施‘并购联合、管理升级、作物布局、区域领先’的战略举措,在育种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但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中种公司还有很多方面需要迎头赶上,希望未来通过国家提倡的走出去、引进来战略,能够抓住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尽快缩短与国际领先的种业企业的差距。”王鹤飞表示。
中种公司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原农业部种子局基础上成立的种子公司,经过3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集研发、生产、加工、营销、技术服务于一体、产业链完整、多作物经营的大型种业集团,是国家八部委联合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连续两次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之首。2007年中种公司并入中化集团后,制定了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战略规划,并通过战略实施,逐步在研发、生产、加工、营销和技术服务领域形成领先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公司立项投资50.6亿元设立中国种子生命科学技术中心,在中国种子企业开创工厂化、流水线式的商业化育种平台建设先例,目前武汉分中心一期建设已经接近尾声,前期孵化楼已经投入使用,北京、三亚分中心的建设也在加紧进行。此外公司还在全国设立了22个营销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一村一点,一点一科技带头人”的示范项目,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公司坚持双轮驱动,即内涵式发展与外部扩张并举,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
目前甘肃张掖是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中种公司是第一家在张掖从事育种研究和规模化生产的公司,并引领了河西走廊制种产业的发展。通过常年的实践与积累,现在已经形成“公司+基层政府+农民合作组织+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当地千家万户的农民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当下公司正在针对制种、生产加工、销售环节新的竞争趋势,投入资金改善生产加工工艺,规避生产加工风险,精益求精,最大限度满足农户的用种需求。
立足精益
配合“硬”推进,中种公司在企业文化、人才引进、薪酬激励、风险管理、资本运作等“软性”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以服务于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
作为企业CFO,王鹤飞点燃了上任后的三把火:建立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绩效评价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经过五年的持续改善,中种集团自2008年至2011年,销售收入复合增长率达到21%,利润复合增长率达到50%,应收账款占收入比从51.5%下降到0.4%,存货周转率提高了2.79倍,总资产规模增加了2.6倍,净资产规模增加了5.8倍,资产负债率由70%下降为44%,这些变化的数字背后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管理改善息息相关。
方向正确等于成功了一半,企业的成本控制也是如此。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确定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战略非常必要。“企业在制定目标成本时首先要结合企业的盈利目标,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由于成本形成于生产全过程,费用发生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件事情、每一项活动上,企业的成本控制战略是公司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的事情,必须在公司的决策层、管理层引起足够重视,并率先推动;企业成本控制战略也不是单纯的量化数字,它包含了全产业链的过程规划和管理,要有周密的组织和实施方案;企业成本控制战略也是基于外部竞争的战略,通过对竞争对手成本构成要素的分析和比较,找出自身的差距,并加以改进。因此要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每个部门甚至到每个员工。”王鹤飞强调全员成本控制的重点在于执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