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紫砂传承中的固本与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紫砂传承中的固本与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紫砂陶经历代制陶人的努力而闻名世界,作为紫砂艺人,要吸收传统的文化精华,继承紫砂优秀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具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意蕴的作品,只有将思想注入了紫砂,紫砂才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飞跃。

关键词:紫砂;传承;创新

1 引言

紫砂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繁荣于当今,经历代制陶人的努力,人才辈出、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层出不穷。紫砂陶的第一要素是紫砂土,主要有紫泥、绿泥、红泥三种,统称为紫砂泥。它们以天然的矿物组成,蕴藏在岩石和普通陶土的夹层中,故有“岩中泥”、“泥中泥”之称,通过一系列工序才能达到理想的可塑性,经不同湿度、气氛火焰烧成,色泽更为丰富,故有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绿而不嫩等高雅色调。宜兴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人,运用自己传承下来的紫砂工艺将紫砂泥制作成一件件惹人瞩目的作品,使得宜兴紫砂壶闻名世界,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紫砂艺人努力换来的,让作品在传承中固本、在创新中发展。

2 在传承中固本

紫砂是一种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观念形态的表现,所谓传承就是将紫砂的工艺和精华传接、继承下去,所谓固本就是将这种传统的精髓吸收进来加以巩固,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打泥片、做身筒、烧成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做到最好,才能做出一件满意的作品,前辈们留下来的作品是传统精华的集合,是经典器型的显现,所以我们在传承中固本,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匏尊壶”是紫砂壶常见的一种经典款式,此壶与“掇只”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匏尊壶”壶把成圆形,壶嘴成拱形,两者相互协调;壶盖和壶身成圆形,壶盖上有圆球与壶身、壶盖相互衬托,特别是壶身成圆筒形,显示出大气美观;“掇球壶”乃紫砂壶众多款式中一常见经典壶型,以大、中、小三个球体重叠而成,壶身为大球,壶盖为中球,壶钮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其按黄金分割比例巧妙布局安排,三个圆球均衡、和谐、对比、匀正,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利用各种线形的有机结合,达到形体合理、珠圆玉润的完美性;“报春壶”体现了作者大胆的想象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壶盖、壶把和壶嘴以树木为形,壶身却为圆坛形,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的美丽逼真,特别是壶嘴像劲松一样向上傲立,代表着松树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代表春天的到来和大地复苏,树木伸开枝干迎接春天。每一款经典的器型都给予了后辈学习的地方,结合传统精髓,加上适度创新,新的作品才会具有新的意义。

3 在创新中发展

继承与创新是一个统一而辩证存在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很好的继承就谈不上真正的创新,但一味地固守传统,陷进去出不来也无法从真正的意义上做到创新。紫砂的造型丰富多样,近年来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当我们面对深厚的传统紫砂文化时,还是能取其精华,继承其精髓,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出具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意蕴的作品。就紫砂造型设计而言,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当中,有许多优秀的造型设计与制作技艺需要我们去研究、总结、借鉴,同时注重寻求其中美的规律,真正地深入了解和学习传统,掌握其精髓,才能更好地继承与发展。“如鱼得水壶”的构思是选取人们喜闻乐见的鱼形为主题,鱼与“余”相谐音,它是寓意吉祥如意、年年有余,也是欢乐喜庆的象征。在艺术手法上不追求抽象化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就舍弃了许多非本质的、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讲究“似与不似之间”,而能充分表达物体的风采神韵。在壶嘴的设计上,设计成了鱼嘴样,壶纽就如鱼嘴吐出的泡泡,还设计成了转动珠子,又好似转运珠,有时来运转的意思在其中,壶把微翘就像是翻滚的江水,浪花朵朵,这把茶壶即将传统茶壶的圆润感体现出来,又将鱼水关系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知足壶”采用原矿紫泥,壶身圆中带扁,壶嘴微微上翘,壶把握捏适宜,表现出一种女性的婉约之美,在壶口处用铺砂技术来提亮整把壶的神韵,而这把壶的意义所在是壶纽的设计是一只高跟鞋,代表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这一辈紫砂人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也随之提高了,在物欲横飞的年代,紫砂壶使我们沉淀了下来,我们只想好好的做自己满意的作品,将紫砂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此为灵感特地设计了一把符合这个年代、符合我们这一辈紫砂人思想的作品,知足常乐。理念是设计的源泉,只有将思想注入了紫砂,紫砂才能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飞跃。

4 感悟

作为我们这一辈的紫砂艺人,注入了紫砂事业的新鲜血液,所以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发扬传统文化,努力探寻美的规律,创造出新的紫砂语言,让紫砂壶既是一件实用品,也是一件艺术品,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应该具备更多、更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能将传承固本和创新的关系处理得更加好。记得蒋蓉大师曾经这样理解过传承固本与创新的关系:“紫砂艺术是我国的传统艺术,是民族瑰宝,把传统继承好是我们从事紫砂艺术人士的共同职责,继承要靠创新来继承,要靠发展来继承,今天的传统在昨天是创新,那么今天的创新到明天也成了传统,一代又一代的紫砂人不断创新,不断地把传统这个接力棒一代一代往下传,也就是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传统,如果我们不去创新,那么这个艺术就将枯萎。”这也是笔者坚持的目标与奋斗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