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听很多当记者的朋友说,张秋歌老师很低调,一向不喜欢接受采访,所以给他打电话时我有些战战兢兢。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一听说我们希望了解一下他和父母的亲情故事,就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采访张秋歌老师是在他位于北京密云县的一个农场里,一进门他就热情地带我参观他引以为豪的“基地”:五颜六色的玫瑰、直立挺拔的竹子、新鲜可口的黄瓜、大萝卜,还有一群鸡、鸭、狗……他坦言,自己喜欢这样接近泥土、接近自然的生活,感觉踏实、接地气儿,也更符合他草原人豪爽的性格。“我不拍戏时就喜欢在这里生活,每天睁开眼就开始耕地、种菜、浇水,吃着自己种的蔬菜水果,心里美滋滋的。”说着说着秋歌老师开怀大笑,蒙古人的性格展露无遗。

父亲:我终生的导师

张秋歌的父亲是有着“草原歌王”美誉的那日松,曾经创作了《呼伦贝尔美》、《呼伦贝尔情》、《呼伦贝尔恋》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凝聚着那日松对草原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而这种执着的热爱也深深地影响了张秋歌。

“父亲是我终生的导师,他教会我对待艺术要一丝不苟,做人要堂堂正正。”

张秋歌小时候,父亲给他讲过自己的一段采风经历。有一天,那日松在草原上迷路了,他又渴又饿,更惨的是碰到了几只野狼。野狼绿色的眼睛闪闪发光,吓得他情急之下扯破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火,才吓走狼群。受惊的那日松加紧脚步,连夜赶路,就在他筋疲力尽、即将绝望的时候,忽然看到不远处升起一缕炊烟。他踉踉跄跄地走过去,一头栽倒在蒙古包外面……清晨,那日松醒来时已经躺在温暖的床上,奶茶和食物摆在桌上,一位年迈的老额吉(母亲)正进进出出地忙活着。见那日松起来,老额吉默默地给他倒奶茶、拿食物,微笑地看着他。当那日松道谢后准备离开时,发现自己的勒勒车上已经放满了食物、水、衣服,老额吉依旧默默地看着他微笑。当他赶着勒勒车渐渐走远的时候,看见年迈的老额吉仍在蒙古包门口和他挥手道别。那日松掩面而泣,随后饱含真情地创作出《草原晨曦圆舞曲》。

“父亲告诉我,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应该让每一个作品都充满感情和灵魂,不能为了创作而创作。”父亲的这番话让张秋歌终生难忘,更带领他在艺术之路上收获满满。

1974年,高中毕业的张秋歌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演艺道路,在内蒙古做了一名话剧演员。而后,为了实现军人梦,张秋歌到哈尔滨消防文工团当了4年文艺兵,而越发喜欢戏剧表演。1980年,他如愿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开始了自己辉煌的艺术生涯,先后参演《高加索灰阑记》、《红茵蓝马》、《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作品,更于1987年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在电视剧《辛亥革命》中,张秋歌成功地塑造了袁世凯的形象。他总结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认真、执着”。“体验生活”是张秋歌出演角色前必做的功课。他说,如果想成功塑造一个人物,就要抓住他的灵魂;如果想抓住他的灵魂,就一定要深入而全面地了解他。出演袁世凯之前,张秋歌特意来到河南省项城袁寨村,这里是袁世凯的家乡。他认真了解着这里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听不同的人讲述关于袁世凯的不同的故事。而后,他还专门请教了历史学家罗澍伟,通过历史书籍、文献资料了解这个人物。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生动形象、富有性格的张秋歌版袁世凯诞生了,这部戏再一次为张秋歌赢得了肯定。

采访中,张秋歌告诉我,很多人都说他是“话剧王子”,其实自己就是个“戏剧疯子”。他琢磨角色时经常又哭又笑,又嚷又叫,妻子王晓梅说他疯了。在排练场,张秋歌有时会因为一句台词的失误、一个动作的不到位而大发雷霆,不断自责,不熟悉他的人常常被他疯狂的举动吓坏了。

晚年时期,父亲那日松的身体不好,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医院度过的,还动过几次大手术。张秋歌感到内疚和遗憾的就是父亲几次动手术他都没能陪在身边。有一次,医院决定下午给那日松做手术,但剧组已经给张秋歌订好了中午的飞机票。张秋歌是剧中的主角,一旦他耽误了时间,全剧组就都要停工,损失可想而知。孝顺的张秋歌十分愧疚地和父亲说明了情况,当时病重的父亲虽然不能说话,但是不停地点头表示应许,并且一直挥手让他赶快走,千万不要误了飞机。张秋歌依依不舍地站在病房外,远远地看着病重的父亲,阵阵酸楚涌上心头。他真想不顾一切地留下,一心伺候父亲,尽儿子的孝心。但是,当父亲发现他站在门外时,便不停地大喊大叫,示意他快走。于是,张秋歌含着愧疚而不舍的眼泪离开了。

1995年,父亲永远地离开了,这个打击让张秋歌好几年都没能缓过劲来。“父亲教会我对待艺术要一丝不苟,父亲告诉我艺术家的腰板永远不能弯,父亲是我终生的导师。”说到这里,张秋歌打开CD,开始播放父亲的作品集,他边听边唱,沉浸在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中。

母亲:我永远解不开的心结

张秋歌的母亲吴秀清年轻时是一位舞蹈演员,因为需要到基层慰问演出,常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张秋歌兄妹三人,他是老大,下面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实在没有精力照顾好三个孩子,就忍痛将仅仅8个月大的张秋歌送到了大爷(爸爸的亲哥哥)家寄养,这一别就是整整8年。这是张秋歌最需要母爱的8年,也是他最缺乏母爱的8年。这8年,成了张秋歌和母亲之间一条不可跨越的河。

虽然大爷大娘对自己关怀备至,但是每每看到表弟表妹有妈妈疼爱,张秋歌就反复地问自己,为什么妈妈偏偏将我送给别人?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是我?!在极度缺乏父爱母爱中,张秋歌度过了漫长的8年。终于在他8岁时,父母决定将他接回到自己身边,这让渴望母爱的张秋歌兴奋不已。

但是,回到自己家里,张秋歌不仅没有得到他期盼已久的爱,反而觉得父母更关心年幼的弟妹,自己却要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有一年冬天,天气格外的冷,冻得人不想出门,但是妈妈却让八九岁的张秋歌去排队买菜。一大清早,张秋歌就带着钱和粮票出门了,可商店门口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而且每买一种菜都要重新排一次队。年幼的张秋歌被冻得瑟瑟发抖,双腿都失去了知觉,五六个小时后,又饿又冷的张秋歌终于买完了菜,他把菜和钱揣在胸襟里就往家跑。可快到家时,张秋歌忽然发现菜丢了一半,钱也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他战战兢兢地回到家,迎接他的是母亲的一顿重打。又饿又委屈的张秋歌躺在被窝里痛哭,他不明白妈妈为什么不能多关心疼爱自己一点,为什么那么偏疼弟弟妹妹。“我曾经问妈妈,我是不是她亲生的,还曾经去验DNA。”张秋歌毫不避讳地告诉我。

年幼的张秋歌为了赢得父母的疼爱,开始努力证明自己的能力,他擦地、洗衣服、做饭,给妈妈熬药,家里的重活累活都抢着干。这时,后知后觉的母亲似乎意识到了张秋歌幼小心灵的伤痛,开始想要弥补。但是,“太晚了,渐渐长大的我一心只想着离开家,离开父母,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我要让妈妈看看,我是最棒的”。现在回想起那段日子,张秋歌依旧十分痛心。

于是,张秋歌瞒着父母开始复习文化课。1980年,他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离开了那个曾经令自己伤心的家。离开家的张秋歌很少和家人联系,他一门心思地学习、实践,希望早日出人头地,让父母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地对待自己。因为想念儿子,吴秀清有一次专程到学校看望张秋歌,本以为他会很高兴,但等待她的却是一张冷漠的脸。尚未解开心结又青春叛逆的张秋歌,让母亲孤零零地在宿舍中等待了整整9天,伤心地离开了上海。那时,张秋歌依旧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

就这样,冷淡的母子关系持续了十几年。直到有一年母亲生病,已步入中年的张秋歌才逐渐意识到母子亲情的可贵,也开始慢慢尝试着打开多年的心结。那段时间,他在母亲的病房租了一张床,日日夜夜寸步不离地守在身边。擦身体、喂饭喂药、端屎端尿,他伺候得妥妥当当,母亲也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慢慢恢复了健康。从那以后,张秋歌和母亲的关系缓和了很多,电话多了、问候多了、礼物多了、相处的时间也多了。只要一有空儿,张秋歌就回老家看望、照顾母亲,母亲每次都做他最爱吃的鱼、奶茶。就这样,母子之间的隔阂开始慢慢消失。

现在,张秋歌每年都要把母亲接到北京的家中住上几个月。这几个月他不接戏、不外出,甚至常常关掉手机。“我想全心全意地陪妈妈,我们浪费的时间太多了,我想努力追回来。”我问张秋歌老师,“您觉得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我叫一声‘妈’,有人答应一声‘哎’。”

妻子:我的精神支柱

一段并不圆满的婚姻经历让张秋歌一度不再相信爱情,不再渴望婚姻。但是,他和现在的妻子王晓梅却是9天闪婚。

1999年年底,张秋歌到牡丹江拍摄电视剧《大东北剿匪记》。有一天,朋友胡静介绍张秋歌、王晓梅认识了,有意撮合。看着眼前这位举止优雅、相貌端庄的姑娘,张秋歌不由心头一动。不知道是因为紧张,还是有感而发,饭桌上略有醉意的张秋歌竟然脱口而出:“你真漂亮,做我女朋友吧。”这个略显荒唐的举动不仅没有讨得芳心,反而让王晓梅对这个高大魁梧的蒙古汉子心生芥蒂。但是反应迟钝的张秋歌却丝毫没有察觉,吃过饭还主动要求送王晓梅回家,一路上更是滔滔不绝,急于表现,殊不知王晓梅丝毫没有把他放在心上。

回到宾馆,张秋歌辗转反侧,对王晓梅念念不忘,并下定决心第二天就去表白。第二天一大早,张秋歌很快拍完自己的戏份,直奔王晓梅的住处。这一次,张秋歌和王晓梅畅谈了10来个小时,准确地说,应该是张秋歌一直不停地说,而王晓梅只是默默地听,不时地点点头。从父母家庭到成长经历,从演艺事业到艺术追求,张秋歌可谓彻底“坦白”了,但王晓梅除了点头没有任何别的表示。这让本来自信满满的张秋歌心里也不住地打鼓。眼看着天就要亮了,自己也词穷了,突然间,张秋歌戛然而止,周围一片寂静,他默默地等待着对方的反应。一秒、两秒、三秒,时间过得如此之慢……“行,我同意嫁给你!”一个声音温柔而坚定地说。

就这样,短短9天之后,张秋歌和王晓梅成了令人羡慕的“闪婚夫妻”。

婚后的生活远没有想象的顺利,短暂的甜蜜之后他们开始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张秋歌是个完美主义者,事事要求严格,而且是典型的急脾气,凡事都要干净利落。王晓梅则性格内向,凡事慢条斯理,性格不同的二人时常发生矛盾。

直到2001年,王晓梅拍戏时留下的腰伤复发,一度疼得她无法走路。张秋歌赶紧带妻子到医院检查,结果,王晓梅的腰部竟然长了一个大肿瘤,而且很可能是恶性的,这个噩耗让夫妻二人一时间不知所措。

晚上,夫妻二人在病房中静静地坐着发呆,他们不敢去想病情,不敢想以后。许久许久,张秋歌先开口了:“晓梅,别怕,你一定会痊愈的。”他的话语坚定而有力,是说给妻子的,也是鼓励自己的。

妻子被推进手术室的时候,张秋歌紧紧地握着她的手,目光温柔而坚定:“放心,我在外面等你。”王晓梅带着丈夫给予自己的力量勇敢地进入手术室。值得庆幸的是,手术非常成功,几个小时后,王晓梅被推出了手术室。看着病床上面色憔悴的妻子,张秋歌留下了心疼的眼泪。

妻子住院的两个月里,张秋歌既要忙工作又要照顾妻子,尽管很累,他却十分高兴。喂饭、喂药、擦身体,张秋歌悉心地照料着妻子。他还经常讲笑话给妻子听,模仿各种人和动物的声音,让妻子在快乐中康复。看着一点点痊愈的妻子,张秋歌既高兴又欣慰,他默默地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收敛脾气,对妻子更加体贴温柔。

王晓梅大病初愈后,张秋歌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脾气越来越好,说话越来越温柔,对妻子的关心也越来越多了。王晓梅也摸清了张秋歌的脾气,他不高兴、发火时,自己就不去招惹他,等他冷静下来再谈,然后解决问题。就这样,深爱彼此的一对夫妻越来越有默契,相处得也越来越愉快。用张秋歌的话说,现在,妻子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这个儿媳妇可比儿子强多了。你看这个棉袄是她买的,我去医院做检查也是她跟着,生活起居都是她照顾。她脾气好、性格好,配我儿子绰绰有余。”张秋歌的母亲这样说,“以前他俩吵架时我就劝我儿媳妇,别和秋歌一般见识,他那臭脾气没人受得了,回头我收拾他。”

谈到目前的生活,张秋歌直言自己很幸福、很知足,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孩子。因为小时候和父母长时间分开,后来多年和父母的关系也不是很亲近,这让他觉得自己没有资格、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好父亲。“现在我后悔了,但是已经晚了。”一边说着,张秋歌一边用手指向自己的床头,“这是我和晓梅多年前做的一张想象中的孩子的合成照片,这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