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工作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并且应当进行适时的创新。本文首先分析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难点,进而给出了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大中型 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工作创新

一、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难点

1、不易评估性及事后控制困难性

大中型国有企业具有风险的不易评估性及事后控制的困难性的内部审计问题。审计人员在会计审计领域称为专家,但不可能在其他领域也必然具备专家的实力。例如,在特殊资产估价方面、特殊材料或耐用年限计量方面、法律专业意见等,都免不了要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目前我国办理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审计,在人力调度与安排上,企业财务审计部门通常会选派具有相关专长的人员组成工作团队。但是,大中型国有企业审计专业要求涉及层面非常广泛,以现有人员专长所提出的审计意见恐怕大多关注熟悉的专业领域上,不易有创新突破的发现。

2、内部审计作业指引实用性

企业内部审计作业指引的实用性凸显两个问题,包括作业指引该如何制定?制定时应该规范哪些内容?关于作业指引该如何制定的问题,按照审计法规定:“关于审计的各种章则及书表格式,由审计部门制定”。因此,审计部门对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审计作业指引的制定,依法有绝对的主导权。理论上,相关准则的制定,使用者最了解其特性,由其制定似乎最能符合实际作业需要。但是审计部门人力有限,而学者专家涉猎较广,易于罗致专门人才,故委托相关的学者、专家办理是很好的办法。另外,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缺乏独立性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内部审计机构不是单独设置,而是由其他部门领导,这就导致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受各方利益牵制,无法开展有效的经济监督和评价工作,从而不能保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3、绩效性审计问题

从实践层面来看,合规性审计与绩效性审计的执行,可能互有重叠之处,似乎很难进行区分,因此审计工作对于“合法性审计”与“效能性审计”的分类,应视其主要审查目的而定。有学者根据绩效评估的方法,依评估技术的可量化程度划分为三类:非数量性分析(non-quantitation analysis);半数量性分析(semi-quantitation analysis);数量性分析(quantitation analysis)。因此,将企业的各项计划予以方法论的研究,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实验设计或调查研究作为绩效审计工具,是审计部门必须追求的目标。最大的困难在于绩效评估指标不易建立。因此,审计人员在实务上要进行绩效审计,其操作将面临重大挑战,但确是必须努力追求的目标。

4、内部审计的工作手段落后,范围狭窄

进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日益发达,对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生产经营方式都产生重大影响。在我国,虽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惊人,但企业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还不太熟悉,应用范围还不太广泛,许多审计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在新技术方面还有些无所适从。在审计经费有限的条件下,致使相关信息不能及时到达,从而增加了审计难度,严重影响了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策略

1、创新内部审计的基础工作

第一,修订内部审计相关作业规定,以提高控制效率。为使内部审计相关规定更符实情,审计部门应制定“内部审计处理准则”、“款项支付时限及处理应注意的事项”及“支出凭证处理要点”等规章。主要修正重点应在于理清审计人员的责任范围,确保权责划分更加明确。

第二,适时更新内部审计作业手册内容,以强化审计机制。为方便大中型国有企业审计人员明确执行内部审计的具体作为,并协助业务人员认识经费报支的执行标准,审计部门应汇编成制定“支出标准及审核作业手册”,并将各项业务的审核程序以系统化图表形式呈现,汇集成“内部审计作业流程手册”,以方便促成内部审计经验的累积及传承,协助审计人员轻易上手,发挥工作效率。

第三,设立管理机制,以健全内部审计工作。鉴于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偶有失控的状况,导致财务弊端时有所闻,为防杜弊端的发生,并强化内部审计相关管理机制观念,审计部门应制定“健全财务秩序与强化内部审计实施方案”,从而说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并要求大中型国有企业应进行财务审查,加强出纳、财产等管理人员定期工作轮换,收支尽量通过金融机构办理等。大中型国有企业应将方案精神纳入内部各项管理规范,应进行决算查帐等再审查工作,确保方案能落实执行。

第四,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工作执行部门。财务审计首先应构建内部审计推动及督导小组,负责内部审计相关规范的审议、备查及督导落实内部审计的执行;其次构建工作分组,令其负责内部审计规划,该小组由各部门分别组织设计,负责推动及执行内部审计相关工作。

第五,强化教育培训及宣导。为增进审计人员对内部审计等专业知识与实务的了解,使其在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中足以发挥财务监控可靠,审计部门应针对各层级的工作人员规划不同内部审计课程,包括新进、资深甚至主管审计人员,均可按其所需地参与培训,以确保企业妥善运用经费及提升预算执行绩效,发挥较高的效益。

第六,目前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应当考虑借助外部专家协助审查,一方面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借助与外部专家的交流学习,导入审计新思维,间接获得审计技术方法,提升大中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水平。另外,还应了解先进国家的相关法制内容,并参考国际通用的公私协力计划审计准则规范制定,是比较完善的作法。

2、创新内部审计的执行程序

为提高内部审计的价值,实施方式和审计的重点应随管理系统执行的期间和所遭遇的问题做适度调整,循序渐进发现和改善组织的问题。创新的执行程序实施的方式如下。

第一阶段为基础审计。在该阶段人员尚在熟悉和适应阶段,此时审计的重点可放在文件管制和记录管制上,审查组织人员是否“说写做一致”,是否遵循现行书面规定执行作业和填写表单记录,以强化组织人员依标准作业程序的意识和观念为主;当然质量文件和记录是否完整正确,是否需修订检讨也是审计的重点项目之一。

第二阶段为流程审计。该阶段企业审计系统已实施一段期间,作业流程已趋稳定。此时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内部沟通和产品实现各环节,按照“流程导向”的观点和要求,审查组织内部各项作业流程各部门间的配合是否规范和有效。以制造业为例,正常的作业流程大部份是接单采购进料验收生产成品检验入库出货。审计的方式可采追踪法,依客户订单资料由上而下(downstream)循序审查,以测试流程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或采核证(反追踪)法,由出货资料由下而上(upstream)循序审查,以测试流程的正确性。

第三阶段是流程绩效审计。该阶段组织人员已能熟悉审计系统所要求的运作方式和要求。此时审计的重点应放在量测、分析和改善环节当中,严格审查各流程是否制订取得绩效的规范性指标,是否依绩效指标和审计发现缺失确实分析检讨和跟催改善。各流程绩效的结果决定内部审计的优先顺序,综合各单位的审计报告和检讨分析,判定只是执行上的问题,还是需要做流程改善的考虑。如果只是执行上的问题,只要加强遵循审计即可,如果要改变流程,则须回归到总体管理系统规划的要求做完整规划。

第四阶段为目标审计。该阶段组织发展已到需要改变的地步。此时审计的重点应放在审计目标实现上,搭配管理责任其他各环节的要求,依据“目标管理”的精神,审计组织和各单位的目标设定是否适当;管理系统是否须依配合目标的达成做任何的改变;各单位的目标是否定期分析和检讨等。该阶段的审计已和组织发展相结合,而不单只是企业管理系统的内部审计而已,内部审计的价值到达最大化。

3、提升审计人员的地位

审计人员是审计“好坏”的关键,组织内部由具资格且合适的审计人员,以建设性、积极正面及公正客观的立场,定期、计划而有系统地执行审计,找出系统是否符合管理系统的规划,并针对不符合状况进行分析检讨,进而找出原因并予以改善,审计过程中,除了查验是否符合标准及规划与执行是否相符外,更要发现整个组织及管理系统运作是否尚有改善空间,以提供高层管理者审查管理系统执行及维护状况的参考,且借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通过管理系统的机制及手段,使管理系统的效能越来越好,进而提升整个组织的管理绩效,这正是“内部审计”用以改善、管理绩效的功能。内部审计的重要精神之一就是“持续改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一个组织的管理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项积极正面的工作,而审计的“好坏”,审计人员则是其中的关键,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知识的强弱,对审计程序的熟悉程度、审计技巧的高低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因此,内部审计人员更应该细心敬业地完成任务,以轻松的心情、严谨的态度,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完成内部审计应达成的目标。

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绩效考核中,审计报告的质量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原因在于事后审计的模式,很多问题都是在问题已经出现后才进行审计,或者是审计时间比较短,很难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如果大量采取事中审计模式,提倡及时发现问题,审计报告的质量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突出,它将直接影响对事件结果的预判。所以,内审部门领导应该较多注意审计报告的质量,将其视为绩效评估的一个重点,要大力提倡提交有深度的审计报告。国有企业的薪资待遇一般不高,内审部门又是“清水衙门”,因此多数领导倾向于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加薪和奖金挂钩,认为这样就可以激励员工工作,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根据现代管理理论中的权变思想,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所有员工的工作目标都是金钱,每个人的主导需求并不一样。有些员工的家庭整体收入其实比较高,有些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很高,这种现象在类似于审计工作者这样的知识员工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部门领导可以借鉴一些灵活福利的概念,采取多样性的奖励措施,例如对某些员工可以不发放货币奖金,而是以休假条代替,允许他们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使用。这样既可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奖励形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克飞: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新视野[J].当代经济,2011(24).

[2] 邓良红:浅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1(5).

[3] 张辉:关于企业内部审计及其有效性问题的探讨[J].经济管理者,2011(10).

[4] 李志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新探[J].商业会计,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