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化橘红的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中药化橘红的品种、生物特性、化学成分、栽培技术、药理及应用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对化橘红的研究开发提出见解,为深入研究化橘红开发利用和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橘红;研究进展;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R28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9X(2007)06-0039-03
Research Advance on Citrus grandis ‘Tomentosa’
MO Xiao-lu, CAI Yue-wen, ZENG Qing-qian
(Guangdo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The species, biological character, medicinal components, cultivation, pharmacodynamics and application of Citrus grandis‘Tomentosa’, a popula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re summarized. Personal proposals about the researches of Citrus grandis‘Tomentosa’are also present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Citrus grandis‘Tomentosa’
Key words:Citrus grandis‘Tomentosa’; research advance; germplasm resource
中药化橘红又名“化州橘红”、“化州陈皮”、“柚皮橘红”等,是由芸香科植物化洲柚(Citrus grandis ‘Tomentosa’)或柚(Citrus grandis ( L.) Osbeck) 未成熟或近成熟的果实外果皮干燥而成,具有化痰止咳、理气健胃的功效,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实积暖气等证。化橘红是广东特产药材,以广东化州地区产者为上品,辛香味特别醇厚,广西玉林、宜山、横县等地也有栽培。近年,广东绿色生命技术公司大力推广化橘红的栽培,化橘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中医药界的重视。现就化橘红的品种、生物特性、有效成分及含量测定、资源与人工栽培等作一综述。
1化橘红的品种及生物特性
1.1品种
橘红为常用中药,经不断发展,形成“橘皮类橘红”和“柚皮类橘红”两类,橘皮类橘红由于加工费时、产量低,现已被柚皮类橘红取代。柚皮类橘红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收录为“化州橘红”,《中国药典》2005版收载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化橘红的加工方法是夏季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置入沸水略烫后,将果皮切割成5~7瓣,除去果瓤和部分果皮,压制成形,干燥。
商品柚皮类橘红有两类,即“毛橘红”和“光橘红”,其来源不同。毛橘红主产于广东化州,为地道药材,根据果皮上柔毛的密集程度及加工方法分为“正毛七爪”、“副毛七爪”等品级。“正毛”者柔毛密集,果皮青绿,为上品;光橘红是用柚皮加工的橘红,外表面呈黄绿色、黄棕色,无毛,称为“光七爪”或“光五爪”。由于化州柚的产量不高,正毛化橘红的价格昂贵,因此,市场出售的化橘红多为掺了柚皮的“橘红”。
1.2 生物特性
1.2.1形态化橘红的原植物化州柚,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其植株形态及叶形特征都与同属植物柚相似,但果实形态差别较大。化州柚果实的特征是柑果,近球形,成熟果呈柠檬黄色,未成熟果绿色,果皮外密被厚绒毛;果皮有极厚的白皮层,果皮与果肉不易剥离;瓤囊16瓣,果肉味酸苦不能生食;种子量多。
1.2.2资源分布化州柚性喜温暖、湿润,怕干旱,较耐寒。化橘红主要产于广东化州地区及广西陆川等地,均为栽培品。以化州产者质量最佳,为广东省地道药材之一。
2化橘红的化学成分
2.1化学成分
化橘红外果皮主要含挥发油、黄酮类及多糖等成分。挥发油以单萜类及其衍生物为主;黄酮类成分主要为柚皮苷(naringin)、少量的野漆树苷(rhoifolin)、新橙皮苷(neohesperidin)、枳属苷(poncirin)等;化橘红多糖类物质主要有果胶、D-木糖、D-半乳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等;此外,还有香豆素类化合物异欧前胡素和佛手内酯。
2.2含量测定
2.2.1挥发油林励等[1] 分析了化州柚和柚的果皮挥发油成分。结果表明,化州柚和柚的果皮挥发油含量为0.72%~0.95%,且油中绝大多数成分种类相同,主要成分柠檬烯的含量均高于37%,区别在于化州柚富含的γ-松油烯在柚中不能检出。
2.2.2黄酮类成分中国药典以HPLC法测定柚皮苷含量。总黄酮含量测定通常以芦丁为对照品,用比色法;以柚皮苷为对照品,用分光光度法。王统康等[2]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产地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在19个样品中,柚皮苷含量在1.6%~6.7%之间的有18个,其中,正毛橘红幼果的柚皮苷含量高达30%,成熟的果实中柚皮苷含量少于幼果。袁旭江等[3]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不同果龄化橘红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化橘红中柚皮苷元及总二氢黄酮含量随果龄增长而递减,佛手内酯含量却随果龄增长而递增,并用薄层扫描法测定了化橘红中野漆树苷的含量[4]。近年,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地用于中药地道药材的鉴定研究方面。陈志霞等[5]用HPLC建立了化橘红黄酮类成分的指纹图谱,袁旭江等[6]建立了化橘红的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
2.2.3多糖陈华萍等[7]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了化橘红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正毛化橘红和副毛化橘红多糖含量不同,正毛化橘红高于副毛化橘红。
2.2.4香豆素类成分陈志霞等[8,9]从化橘红非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出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异欧前胡素和佛手内酯,并用薄层扫描法对化橘红中的佛手内酯进行了检测。
3药理及临床研究
张秀明等[10] 比较了毛橘红和光橘红的化痰和抗炎作用,发现毛橘红的化痰和抗炎作用大于光橘红,药效学研究显示,毛橘红明显优于光橘红。陈岩等[11] 比较了橘红和化橘红的功效,化橘红化痰理气,健脾消食,适于胸中痰滞,咳嗽气喘,饮食积滞,呕吐呃逆等症;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及食积不化等症而无热象者。
4化橘红的栽培
化橘红栽培,目前还是以传统方法为主。严振等[12]最早报道了化橘红的栽培技术。贺红等[13]按《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从产地、药用价值、生物学特性、品种类型、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质量标准及检测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化橘红原植物的规范化栽培技术。化州柚性喜温暖、湿润,种植地宜选择阳光水源充足,坡度在25°以下,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山坡地。育苗方法有圈枝、实生、嫁接3种,谢春生[14]用圈枝育苗法总结了化橘红栽培优质高产方法,操作简单、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的优良性状。针对化橘红栽培中虫害严重的问题,蔡岳文等[15]研究了化橘红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为确保化橘红的用药安全,在化州柚果实的质量控制方面,钟继洪等[16]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商务部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及通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对化州化橘红主产区土壤和化橘红幼果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评价。
5应用及产品开发
化橘红主要用于中药配伍和作为中成药的原料药。现有产品的开发主要集中于治疗化痰止咳,如止咳橘红口服液、止咳定喘丸、橘红痰咳胶囊、苏桑止咳颗粒剂、咽炎康、橘红化痰胶囊、橘红痰咳液、橘红痰咳药膏等,均为化痰止咳类药,产品剂型有胶囊、冲剂、膏剂和糖浆等。有关化橘红消食健脾、消滞醒酒的产品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目前化橘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品种鉴定等方面,药理及产品应用开发方面报道较少。化橘红的现代栽培技术,尤其是应用生物技术进行组织培养或细胞工程研究方面尚无报道。为保护化橘红的优良种质资源,同时为中成药的生产提供充足的优质药材原料,笔者所在的研究室目前已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林励,陈志霞,涂瑶生,等. 不同品种化橘红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 中药材,2001,24(5),345-346.
[2]王统康,王振中. RP-HPLC法测定橘红痰咳液中柚皮苷含量[J]. 中国药品质量标准,2001,2(1):33-35.
[3]袁旭江,林励,陈志霞. 果龄对化橘红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3):188-190.
[4]袁旭江,林励. 化橘红中野漆树苷的含量测定[J]. 中草药,2003,34(8):764-765.
[5]陈志霞,林励,孙冬梅. 化橘红黄酮类成分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J]. 中草药,2003,34(7):657-662.
[6]袁旭江,林励,李向明. 毛橘红与光橘红的紫外光谱和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 广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04:47-49.
[7]陈华萍,吴万征,马晓鹂,等. 化橘红多糖含量的测定[J]. 中国药业,2003,12(2):53-54.
[8]陈志霞,林励. 化橘红药材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J]. 中药材,2004,27(8):577-578.
[9]陈志霞,林励,孙冬梅. 薄层扫描法测定不同品种和产地化橘红中异欧前胡素的含量[J]. 中成药,2003,25(2):124-126.
[10] 张秀明,陈志霞,林励. 毛橘红与光橘红的化痰及抗炎作用比较研究[J]. 中药材,2004,27(2):122-123.
[11] 陈岩,胡燕琴. 橘红与化橘红临床药用不同[J]. 北京中医,2001,02:43-44.
[12] 严振,丘金裕,蔡岳文. 化橘红的栽培[J]. 中药材,2002,25(6):12-13.
[13] 贺红,徐鸿华. 广佛手 化橘红 广陈皮规范化栽培技术[M].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64-93.
[14] 谢春生. 化州橘红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热带农业,2006,1,50-51.
[15] 蔡岳文,严振,丘金裕. 化橘红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 中药研究与信息,2004,6(4):27-29.
[16] 钟继洪,林兰稳,谭军,等. 化橘红产地土壤与幼果的重金属研究[J]. 中药材,2005,28(5):361-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