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什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们的文化遗产是什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日的《文汇报》刊载了南帆的文章,就何为真正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深入思考。

不久前,有专家倡议部分恢复繁体汉字。人们可以从繁体的汉字之中读出古人造字的匠心,例如“邸敝中包含了“心”,“H人”必须相见,如此等等。在他们看来,阅读和书写繁体汉字就如拜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但反驳的声音随之而来。繁体汉字笔画繁杂,孩童的识字必须耗费巨大的精力,甚至有可能畏难不前。

对此,南帆反讽地说,不如干脆使用篆书书写。原因如下:首先,更为接近古代的象形文字,形象直观;其次,篆书历史更为久远。繁体汉字来自祖先的创造,篆书来自祖先的祖先。若按照前述专家的逻辑,篆书与繁体汉字无非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罢了。

南帆说,篆书构成了文字史的第一个鼎盛期。繁体汉字的流通大约中止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而文字史内部另一个更大的转折是篆书于汉魏之际退出日常的书写领域。其实,从篆书开始,或明或暗的汉字简化运动几乎始终活跃于文字史之中。篆书、隶书、楷书以及相继而来的行书和草书无不包含了简化的意图。

显然,力倡恢复繁体汉字的专家未能察觉文字史内部这一明显的演变倾向。可以说,恢复繁体汉字恰恰与古人的理念背道而驰。

那么,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究竟是什么呢?

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从四大发明到长城或者大运河,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绚烂的唐诗宋词,不胜枚举。这些财富的内容如此丰富,以至于许多人常常遗忘了最为重要的一笔――古人的创造精神。我们这个民族崇尚古人,尊重传统,敢于自我作古、独树一帜的人并不太多。古人的辉煌业绩也就时常转化为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的牢笼。

相对于依循古制,创新远为艰巨。创新不是单纯地依靠灵感和想象力,更重要的,它还包含了对历史条件的深刻洞察,即在最为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新的举措。为什么篆书消亡于汉魏之际?历史条件的改变无疑是极为重要的诱因。公务文字交流数量的急剧增加,书写工具的改变,这一切无不迫切地召唤另一种更为便捷的新型字体。这时,文字创新及时地赢得了一个空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的汉字简化存在相近的理由:文字交流的规模前所未有,书写工具的日新月异,大众的识字如何更为容易,孩童如何启蒙教育――这时,汉字的简化成为一项疏通瓶颈的文化工程。这个工程的开启需要胆魄和非凡的勇气。尽管该工程已经为中国古籍的研习或者书法艺术保留了繁体汉字的特殊区域,但许多人仍然感到了不适,似乎是某种熟悉的感觉遭到了破坏。他们忽略了最起码的效率:现今每天文字交流数量惊人,哪怕每一个字的平均耗时增加0.1秒,整个社会也要增添不少成本。

南帆说,从文字史的演变可以察觉,古人曾经与他们所处的时代积极互动。这种互动是创新的动力。现代世界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各种剧烈的震荡纷至沓来。这时,古人的现成经验显然不够用了。期求古人完整地解答当前遭遇的问题,只能证明我们的平庸和懈怠。古人的业绩属于过去,古人给予我们的最大馈赠毋宁是:如何创造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