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加强农广校“四有”条件建设 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加强农广校“四有”条件建设 促进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强必要的条件建设是推进事业发展的保障。面对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目前江苏省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条件建设还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从硬件条件看,主要是教育培训基础性设施落后、缺乏,县级农广校普遍缺少必要的教室、宿舍、实习实训基地以及相关办学设施,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备不足。从软件条件看,农广校专职人员少,优秀师资不足;农民教育培训理念落后、授课方式单一;媒体资源不够丰富,文字教材内容更新慢,教学课件量少等。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农广校开展了以“有高素质的讲师团队伍、有稳定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有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有适应农民需求并全省共享的媒体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四有条件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四有”建设的内容

健全与完善农广校体系是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基础。2009年,江苏省农广校明确提出,推进农广校“四有”建设,构建省级教育培训资源服务平台、县级辐射平台和村级扩散基地(点),逐步建立一个以省级农广校为龙头,县级农广校为骨干,乡村培训基地(点)为延伸的服务功能强大、手段先进、资源丰富、运转灵活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

1.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有高素质的讲师团与管理队伍”

每个县级农广校要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农业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人数不应低于80%,专职人员应当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培训能力、组织能力和业务知识更新能力。同时,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讲师团队伍。每个县校要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民需求,重点打造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面向生产一线,由农业科研院所和院校的专家学者、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企业(科技园区)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能工巧匠、乡土人才等组成的百名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讲师团队伍。建立完善知识更新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多层次开展师资培训和讲师团成员教育培训技能大赛,不断提高师资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组织实施能力。加强人员管理与考核,建立完善、科学的讲师团师资业务考核体系,实行一年一聘、末位淘汰。

2. 强化示范基地建设――“有稳定齐全的教育培训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种类齐全、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相适宜的、同时方便农民的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田间学校)。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可以是农广校自主建设,也可以依托当地各类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示范基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甚至是种养大户等进行建设。既要能开展技术培训,又要能进行教学实践操作,还可以示范推广。逐步使县级农广校在各个乡镇基本都有适应农民培训需要的教育培训基地,在每个村都有农民培训学校,让广大农民在村组就能参加新品种、新技术与新模式的学习培训。

3. 完善培训设施和手段――“有现代化的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

每个县级农广校要加强现代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建设,每个县校有相应的住宿与办公用房及图书档案资料室;有教学计算机30台以上(能宽带上网);有300平方米的多媒体教室,并配有数码影碟机、投影仪、音响及网上教学系统等设备;有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资料采集设备;建有卫星小站;配有培训设备的送科技下乡交通工具等。

4. 充实媒体资源――“有适应农民需求、全省共享的媒体资源”

根据江苏省主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与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相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省农广校体系要建设一整套贴近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民实际需求的培训教学媒体资源库,包括文字教材和声像资料、课件等。首先是加强省级农民教育培训媒体资源建设,配备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采集与制作设备,每年制作一定数量、具有较高质量的文字教材、音像资料与多媒体课件;其次,县(市、区)农广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每年自编一批适合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需要的乡土文字教材、制作5~10个多媒体课件,共建共享丰富、优质的现代农业科技教学媒体资源库。

二、“四有”建设的实践

农民教育培训是公益性的事业,农广校“四有”建设要靠各级党委政府重视、要靠各级财政投入。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农业主管部门领导下,江苏省各级农广校大力组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努力推进“四有”建设,不断改善教育培训条件,教育培训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丰县、泗阳、阜宁等19所县级校在全国县级农广校办学水平评估中被农业部认定为A级校,有5所县校被评为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突出学校,5所县校被评为农民培训工作突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位于全国农广校体系前列。

师资队伍建设。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各地在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选聘专家、教授组建省、市、县三级农民培训讲师团,同时各地还吸收聘请10~20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乡土人才、农民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当地讲师团成员。同时,加强讲师团成员的动态管理与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和农民需要每年调整成员组成,实行末位淘汰,讲课报酬与受训农民意见反馈相挂钩。每年开展省、市、县三级优秀讲师评选,鼓励先进。2008年开始,在江苏省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工程中,优先安排讲师团成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和进修。从2011年开始,江苏省农广校启动农广校人才境外培训计划,计划每年组织选派一批县级分校的骨干赴美国研修学习发达国家远程教育与农民教育培训的先进理念、经验与做法。

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各地农广校依托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企业等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基地,逐步形成“村组有田间学校、乡镇有实践基地、县级有农广校(培训中心)”的格局。有条件的县校可筹措资金自行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如2009年,丰县农广校投资近2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亩的集教育培训、生产实践、示范展示和种苗供应为一体的多功能农民教育培训基地。为进一步引导基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2010年末,江苏省农业主管部门下发了《江苏省农民培训基地认定办法》,明确基地建设条件和职责等。2011年初,经过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初审、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查与复核及省级农业主管部门评审,共认定92家单位为江苏省农民培训基地、143家单位为江苏省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基地。全省有7所市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66所县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通过认定,分别占全部市、县级校的54%与93%。

教育培训设施与手段建设。各地农广校积极争取地方支持,加强现代教育培训设施和手段建设。大多数县级校进行了校舍出新、设施更新、电脑更换,添置了数码摄录器材,建设多媒体教室等。近年来,新沂、灌云等县级农广校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积极整合闲置的职业技校,强化办学硬件条件。2010年省级财政专门安排资金,为45个县级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配发了配有投影仪、音响、电脑等设备的农民科技培训直通车,为方便、快捷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深受基层欢迎与好评。

媒体资源建设。2006年,江苏省农广校组织专家编写了一套41种书目的《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系列教材内容新颖、涉及面广,荣获2009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普奖项。2011年,根据农民教育培训需求的变化,江苏省农广校组织新编一套65种书目的《江苏省农民培训工程系列教材》。近年来,江苏省农广校积极承担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远程办教学课件制作任务,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制作了40多个、时长50多小时的农业技术多媒体课件。为推进全省农民教育培训教学资源建设,从2009年开始,省级财政专门安排资金进行地方教材和多媒体课件评比与开发补助,鼓励各级农广校编写和制作符合当地农民培训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地方教材和培训课件,两年已下达补助资金274万元,评选出农广校优秀课件187个、优秀教材105种,丰富了江苏省农广校体系的教学媒体资源库。据统计,全省目前共有文字教材260多种,各类多媒体课件近1000件。

通过“四有”条件建设,江苏省农广校体系得到加强,教育培训能力显著提高。我们将继续在条件建设和能力建设上不断实践和创新,推动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

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苏振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