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药川芎的现代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094-0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一些老药派上了新的用场,川芎便是其中之一。川芎的主要成分有:四甲吡嗪即川芎嗪、阿魏酸、川芎酚、川芎内酯、槁本内酯、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甾醇等。味辛、微苦、性温,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作用。近年来不仅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还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1 临床作用分述

1.1 治疗冠心病:自1990年以来, 鲁喜泰[1]应用川芎嗪注射液、镁极化液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液治疗冠心病134例,取得良好效果。

病例诊断采用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诊断依据,全部为住院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同时合并Ⅲ期高血压的患者不列为观察对象。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可使用强心、利尿药物,心绞痛者可用硝酸酯类药物。临床症状治疗结果:见表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观察

注:P < 0.05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见表2,经统计学处理显示,两组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 2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疗效观察

注:P < 0.05

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冠心病伴有频发性室性早搏患者,在接受分组治疗的同时,服用心律平1周,室性早搏得到控制后,停用心律平1周观察心律失常复况见表3,其结果是治疗组复发率低,对照组复发率高,两组有非常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表 3 心率失常控制后停药复况

注:P < 0.01

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均无异常变化,药物配伍亦无不良反应[2]。治疗组配伍后外观澄清,静置24h无混浊或沉淀发生。

川芎嗪为川芎的提取物[3],有明显扩张血管作用,改善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具有稳定离子内流的良好作用,也具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两组病例均使用了心律平口服,停药后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1.2 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孙立[4]等自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用川芎嗪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取得较好的疗效。治疗结果如下:两组对比P

表4 治疗组与西药组疗效比较

有关文献报导指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5]。西药组所采用的低分子右旋糖酐注射液具有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等作用。配合脑组织注射液,能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脑细胞的代谢,治疗患者30例,总有效率为70%。

1.3 治疗偏头痛:偏头痛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头痛为特征。应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治疗偏头痛35例,并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28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63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实用内科学》中有关偏头痛的诊断标准[6]。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28例。

疗效评定标准[7],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内未复发;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明显减轻,6个月内复发次数显著减少;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有所减轻,但6个月内复发次数无明显减少。两组疗效的比较,见表6:

表6 两组疗效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

对照组个别患者服用西比灵有瞌睡和疲惫现象,但停药后则改善,未见有抑郁症及锥体系症状及胃肠道反应。治疗组则无副反应。

1.4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彭伟等[8]用川芎嗪120mg加入10%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5~50滴/min,1次/1d,12d为1疗程。结果表明,治疗后病人血液流变学异常显著改善。

1.5 治疗肺动脉高压:川芎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可能机理是直接扩张肺血管:王玉良等[9]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具有典型的钙离子拮抗剂的药理和电生理作用,能抑制房室传导,选择性松驰血管平滑肌。蔡英年等[10]发现川嗪对缺氧和almuitrine所致肺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基本相同,提示川芎嗪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舒张作用,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断钙通道而防止钙离子的内流所致。降低血液粘度;彭伟等[11]观察了49例肺心病患者经用川芎嗪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明显改善。体外观察结果表明,川芎嗪确有降低血粘度和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的作用。胡立刚等[12]选取55例肺心病患者,治疗组经川芎嗪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明显降低。调节PGI/2/TXA2平衡;彭伟等[13]以川芎嗪缓释胶囊治疗肺心病患者后发现,血浆中TXB2升高,6-酮PGF1a降低,其平衡失调有所纠正。魏敏杰等[14]以离体大鼠肺动脉环为材料,观察到川芎嗪可促进肺动脉合成释放PGF1ao,汤秦秦等[15]对3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肺心病患者,用川芎嗪按2mg/kg剂量,用50%葡萄糖稀释至20ml作动脉一次性注射的疗效观察。

1.6 治疗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ARDS是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种类型。以急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主要表现。以注射川芎嗪和生理盐水分别作为治疗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偏低,心率相对稳定,平均动脉压基本相同,平均肺动脉压、血浆TXB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动脉血PaCO2、动脉血及6-酮-PGF10则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川芎嗪通过抑制血栓素引起的肺血管痉挛,从而改善肺通气血流比例,减少动静脉短路的开放及肺内分流,并减轻肺组织的损伤。

1.7 治疗慢性呼吸衰竭:彭伟等[16]应用川芎嗪治疗26例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5d治疗后,肺血流动力学和肺阻抗血流图的有关指标均有明显改变,均反映出川芎嗪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减轻右心后负荷。在心阻抗图上反映出川芎嗪有减慢心率,增加心输出量的作用。由于血液流动和红细胞变形性的改善,血液不易瘀滞,反映了川芎嗪的"化瘀"功能。

1.8 治疗支气管哮喘:张瑞祥等[17]观察到川芎嗪对白之烯C4、D4,组织胺,前列腺素F1a等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条的收缩作用,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哮喘的发生,于化鹏等[18]以卵蛋白溶液诱发豚鼠哮喘30mim后,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小板放β全栓球蛋白(β-TG)、血小板因子 (PF4)、血浆血栓素B2(TXB2)释、TXB2/6-酮-PGF1a明显升高,而外周血小板计数,6-酮-PGFla则明显减少。说明过敏性哮喘发作时,血小板聚集,释放功能增强。

1.9 治疗肺气肿"现代研究表明,肺弹性酶增多,过量的分解了弹力纤维,则造成肺气肿。王刚等[19]在各自的实验中,进行了体外健康人血清和川芎嗪对弹性敏活性抑制能力的比较,结果证明川芎嗪比健康人血清对弹性酶的抑制效应明显,在一定范围内,其剂量与抑制能力呈直线关系,提示在治疗剂量时可代替血清防治肺气肿。

1.10 治疗肺纤维化:肺纤维化是多种肺部疾病的主要结局,其发病机理尚未彻底阐明,缺乏理想的防治方法。陈祥银[20]等以平阳霉素气管内1次给药,制成小鼠肺纤维模型,并以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和氢化考的松治疗。结果3种药物对平阳霉素所致肺纤维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使肺系数及肺羟脯氨酸含量明显减低,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纤维化病变,仅肺间质有多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的蛋白质含量及对动物的一般影响来看,川芎嗪、丹参的效果均优于皮质激素。故认为川芎嗪对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抑制肺纤维化发生的一个环节。

1.11 治疗肺水肿:肺水肿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静脉注射肾上腺素(AD)造成大鼠剧烈的致死性肺水肿,用川芎嗪进行预防后,其存活率,生存的时间和肺指数均有明显改善。电镜下观察,川芎嗪治疗组和预防组与水肿组相比,好转十分明显。推测其防治机理可能为:扩张肺血管及肺毛细气管,降低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内压,改善肺部微循环,解除并防止血小板聚集,减少并防止红细胞壁的通透性,提高CAMP含量,减少肺泡壁的通透性。

2 临床不良反应

临床应用川芎制剂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极少数妇女经期提前,经量增多。数十年的临床应用少见川芎嗪的不良反应报导,现综述如下:

2.1 致药疹 :徐伟君[21]报导,患者男,64岁,一年前病脑血栓,治愈后预防复发,第4d时在左手第1,2掌骨间,以合谷穴为中心,出现一个约3cm×4cm大小的圆形暗红色皮肤损害,上覆有细小的白色鳞屑,周围界限清楚,不高出皮肤,伴有轻度瘙痒和全身乏力。诊断为药疹。张可礼等[22]报导,患者男,因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抢救稳定后,因仍有心梗后心绞痛而使用脉通300ml加川芎嗪80mg静滴。用药4d后全身出现猩红色热样皮疹,以前胸和后背为主,乃停用川芎嗪,皮疹渐消退。

2.2 致血管神经性水肿: 曹炅等[23]报导,5例住院患者,男4例,女1例。其中1例对氨苄青霉素过敏,4例无过敏史。5例均从未用过川芎嗪及川芎。5例均有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先后迅速出现颜面及颈部充血、水肿、颈部压迫感伴声嘶,3例轻度呼吸困难,考虑为川芎嗪致局部血管神经性水肿,立即停用川芎嗪。在其它伴随用药未变情况下,停用川芎嗪以后,5例患者均未再出现上述反应。

2.3 致上消化道出血 :孙剑等[24]报导,患者男,76岁,误服川芎嗪48片,计2400mg,洗胃洗出14500ml血性液体,未见固体药片吸出。

2.4 哮喘致死 :吴恩亮等[25]报导,患者男,66岁,因左下肢疼痛、干性坏疽住院。川芎嗪200mg静滴,滴液过程中出现胸闷、气喘、双肺布满哮鸣音,伴咳嗽、咳痰、端坐位呼吸。5d后再次给予川芎嗪200mg静注5min后,病人始感胸闷、气促,继之出现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唇颊、指端明显发绀,躁动不安。血压下降至10/8kPa,心电图示频发房早,心肌缺血。立即停用川芎嗪,抢救48h无效死亡。

从以上介绍给我们的启示是,对一些老药,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临床工作,应突破传统用法,善于和敢于采用新的用法,使一些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发挥更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ElliotReport.Nomenclatureandcriterifordiagosisofischemicheartdisease.Circulation,1979,59(3):607~608.

[2] 刘谦典.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应用的配伍试验.中国中药杂志,1990,15(7):417~418.

[3]许国忠.川芎嗪对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及电镜观察.中华麻醉学杂志,1994,14(6):496.

[4]孙立,陈超,郑仕富. 通脑活血汤加味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68例疗效观察[J];暨南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993:32~36.

[6]郑仕富,孙 立,黄健仪等.201例脑梗死、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J].暨南大学学报(医学版),000,21(1):95~98.

[7]宋立人,洪 恂,丁绪亮等.现代中药学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43,759,822~823.

[8]王继香,张克良.丹参的作用与用途.新中医,1983,(11):52~ 53.

[9]彭伟,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8,(4).

[10]北京制药工业研究所.川芎嗪 号生物碱的结构鉴定及其合成[J].中草药通讯,1977,(4)∶6-8.l[11]徐伟君.川芎嗪、脂必妥致药疹各1例[J].中成药,1997,19(7)∶49.

[12]王玉良,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0,(2).

[13]蔡英年,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9,(3).

[14]胡立刚,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7,(1).

[15]张可礼,许积香,吉中强.川芎嗪药物疹1例报告[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6)∶375.

[16]曹 炅,王泽卫.川芎嗪致过敏反应及处理方法――附5例报告[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2)∶757.

[17]吴恩亮,程 艳.川芎嗪静滴诱发重症哮喘致死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4,17(4)∶306.

[18]汤秦秦,等.中国中药杂志[J].1998,(3).

[19]彭书峻,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2000,(2).

[20]张瑞祥,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7,(3).

[21]孙 剑,严守正.过服川芎嗪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J].陕西中医,1992,13(12)∶559.

[22]王刚,等.中国中药杂志[J].2000,(3).

[23]陈祥银,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8,(1).

[24]戴顺龄,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9,(2).

[25]于化鹏,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J].19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