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播语言的艺术性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播语言的艺术性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播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广播的声音有瞬时性,一经播出,转瞬即逝,不留痕迹。如果受众没听懂或忽略了节目中的某些内容,除非有目的地查询,否则无法弥补。而语言是广播符号系统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所以,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就必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运用鲜明、逼真、具体、生动的语言,通过广播展现在听众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如见其人,获得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关于增强广播语言表现力的方法,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几个方法,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使用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

美国语言学家DAVID COHLER曾把广播语言的实质概括成“为耳朵写话”,这既是对广播语言特色的概括,也是对广播语言的基本要求。广播使用的是听觉语言,听众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既看不见文字的形体,又看不见活动的画面,所以广播的语言必须要口语化。

(一)口语化能使广播语言更加生活化、更亲切,易为听众接受。群众的口头语言直接反映了实际生活,有真情实感,简洁明快,丰富多彩,使人听起来既感自然亲切又通俗易懂。所以广播的语言要少用书面语言,尽量不用文言和半文言。如有书面语言及文言词语,要把它们转换成百姓喜闻乐见的口语,使一般知识水平的受众能听懂、能接受。比如将“桑梓”改为“故乡”,将“司职”改为“担任”,将“其”改为“那个”,将“该”改为“这个”。可以看出,口语化的词汇更生活化、更亲切,也更有利于受众在瞬间领悟其确切的含义,避免因一两个词语造成对整句话理解上的障碍。

(二)广播语言要简洁明快。广播语言应按听觉要求来组织语句,把丰富的内容,集中概括在最有表现力的语句里,干净利落,言简意赅,语句清晰。不要博士卖驴,下笔千言仍未见驴字,因为废话太多,造成信息冗余,影响听众对主要内容的理解。

据资料介绍,播音以四五字到八九字一句最合适,十几二十字以上的句子,口语表达就很吃力了,所以广播语言要多用语法结构简单的短句,尽量少用或力求不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倒装句等句式,力求做到文句利索、活泼有力、易听易记。比如“张莉是一位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有丰富经验的、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的老教师。”这样长的句子,不仅播音困难,而且听起来也让人前后难以照应。不如改成:“张莉是一位老教师,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经验丰富,多次获得省市优秀教师称号。”句子简短、整齐,效果好多了。

(三)广播的口语化是对口头语言的加工提炼。人们日常说话往往是随意的,无规范的,来不及仔细推敲,因而难免有用词不够准确,语句不够完整,逻辑不够分明,以及过分省略或重复啰嗦等现象。广播语言是来源于生活的规范的标准语,遣词造句既要符合口语习惯,又要像书面语那样讲究语法、修辞和行文结构。所以广播语言必须对口头语言加工提炼,合并不规范、不健康的语言现象,使之准确、通顺、严密、精炼,更加规范和健康,更加有效地传播信息。

二、广播语言力求形象化

广播的语言表达要形象化,不仅让广大听众听到语言的声音,还能看得见形象,摸得着物体,想象出情景,从听觉感受中,能获得视觉感受、触觉感受。这样的广播,群众容易理解和接受,方能爱听留下鲜明印象。

(一)遣词造句新鲜活泼、生动有趣,恰当地采用修辞手法对枯燥生涩或不容易理解和记忆的内容进行加工。比如尽量回避生硬的数字,必须用时,应该以群众较易领会的方式做出补充说明;对于抽象的概念,可以用具体的例子来代替,也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说明。比如我国加入世贸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就曾用一个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他说,中国加入世贸是取得了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营业执照,而不再是过去无照经营的“小摊小贩”了。这样形象化的语言能使听众在脑子里形成鲜明的印象,并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二)要准确地使用动词,让形象化的语言产生“动感”。要是句子生动,一个重要的要素就是在句中使用有力的动词,这种表达比静态的句子更具吸引力,更能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如暴雨袭击、台风登陆、汽车拥堵等等,都能引起人的感官反应。

(三)对声音进行形容也是广播语言形象化的一种方式。丰富多彩的声音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如果我们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通过模拟声音的象声词直接引用到广播语言中来,就能给听众一种形象的立体感受。比如:树绿了,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小河的水哗哗地流淌。显然拟声词的使用使句子更加富有生气。

三、广播语言应具有清晰的感知性

收听广播,是言语感知的活动。所广播的语言要便于听觉的辨析和鉴别,听其声便能解其意,避免造成听觉模糊,音近相混和误听误解,广大听众只有正确地解释语音,才能正确地理解语意。

(一)要避免同音想混。有时同音想混往往造成误听误解,如“注明”——“著名”,“证件”——“证件”等,同音词往往不同义甚至意义相反,如“老王走进了大火炉”,跟“老王走近了大火炉”就是截然不同的意义了。除同音词之外,有些音近的词也容易产生混淆,如“微观”与“围观”,“东京”与“东经”等。要避免发生这些情况,就要尽量避免容易听混的记号,选用语意较确切的双音词代替,或者用上下文语境来限定词的涵义,有时对一些同音词还需做具体的解释,一些不可避免的同音词,要尽可能读出音调上的细微差别,消灭各种歧义。

(二)在广播中,对略语要有选择,有节制地使用。不少简称,用在书面上借助上下文可以看懂,但用在广播语言里,往往让人不知其意。如“招生办公室”简称“招办”,把“医疗保险”简称为“保险”,这一类简称只能为特定的小范围群众所理解,如果它们汇入广播语言,势必造成大多数受众的不解或误解。因此广播中使用简称缩语,更要考虑通用性。不能在社会范围内普遍使用的,广大群众不熟悉的略语应尽量不用或少用。

(三)广播语言的声音应该是清晰明朗、响亮悦耳的。由于广播是由声音与听觉来决定效果的,因此,广播语言不仅要考虑叙事议论、传情达意是否准确鲜明生动,还要考虑语言的声音是否清晰、明朗、响亮,以增强感知性。在广播语言中,应注意选用响亮的字眼,恰当地使用平声字,尽量使用双音词等。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清晰度,增强感知性和可辨性,使信息传播渠道畅通无阻。

总之,广播的声音传播特性规定了广播的语言必须具有表现力,只有提高广播语言的表现力,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增强广播语言的形象性,增强广播语言的感知性,都能够更好地语言表现力,从而达到较好的收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