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SCT在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几乎全部患者均累及,是强直性脊柱炎主要和特征性改变,并被认为是强直性脊柱炎最早期改变[1]。本文通过回顾分析40例强直性脊柱炎早期msct影像学表现特征,探讨MSCT在其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7月-2012年7月,收集符合1984年修订的强直性脊柱炎纽约诊断标准[2]的患者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16-52岁,平均(29.81±4.26)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61±0.32)年。临床表现:腰骶部疼痛28例、髋关节疼痛10例、骶髂关节疼痛6例和外周关节不适或疼痛3例。31例下肢“4”实验阳性。实验室检查:37例HLA-B27阳性、29例血沉增高和14例CRP增高。
1.2仪器与方法仪器:SIEMENS Definition AS 128层全身CT扫描机。扫描方法与参数: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行整个骶髂关节螺旋横轴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180-250mA,原始数据扫描层厚为1mm,间距1mm,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
1.3图像处理与分析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传到Syngo工作站,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等技术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分析。所有图像均由2名主治医师或以上的影像科医师共同分析。
1.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CT分级[3]0级,正常;Ⅰ级,可疑(是否存在侵蚀、硬化);Ⅱ级,轻度异常,有明显的侵蚀和硬化,但关节间隙改变不明显;Ⅲ级,中度异常,关节面的侵蚀和硬化明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宽,部分强直;Ⅳ级,严重异常,表现为大部分或完全强直、融合。
2结果
40例患者中骶髂关节均受累,受累率100%;其中双侧骶髂关节受累26例、单侧受累14例。31例患者MSCT示双侧骶髂关节面虫蚀样骨质破坏糜烂(13例呈对称性、18例呈非对称性)、破坏区周围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硬化、边缘不整;9例患者MSCT示骶髂关节间隙不等,部分伴有关节边缘微小侵蚀性囊变。骶髂关节炎I级22例(55.00%),Ⅱ级18例(45.00%)。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好发于10-40岁,平均约25岁,本组平均(29.81±4.26)岁。好发于男性,男女发病率之比约为2-3:1,本组4:1。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基因和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如已证实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早期骶髂关节炎病理表现为滑膜细胞肥大增生、疏松结缔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等滑膜炎表现,局灶性软骨基质减少、变性、纤维化,软骨下骨板炎症细胞浸润、破坏[4]。附着病也是强直性脊柱炎病理特征之一。这些病理改变是强直性脊椎炎CT表现的基础。
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期分为早期、进展期和临床晚期,其中临床早期对应CT分级的Ⅰ和Ⅱ级[5]。本研究患者均处于早期,其中MSCT分级I级22例,占55.00%,Ⅱ级18例占45.00%。通过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MSCT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具有以下特点:①关节面下骨质改变。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MSCT表现为骨质吸收、关节面下囊样改变和邻近骨质疏松等。上述表现可能与骶髂关节的解剖特点有关,如滑膜部的关节软骨在骶骨侧较厚,其浅层为纤维软骨,深层为透明软骨;而髂骨侧的软骨较薄,只由纤维软骨构成[3]。②骶髂关节硬化。本组患者骶髂关节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硬化和钙化,其典型的改变是“穿透性钙化”。“穿透性钙化”典型的表现为横行的“桥梁式”钙化,也有呈模糊云雾状,由髂骨侧向骶骨靠拢[6]。③骶髂关节间隙改变。骶髂关节结构较复杂,并且存在较大的变异,所以关节间隙的改变对诊断强直性脊柱炎价值有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间隙常变窄,但是当关节面有“穿凿样”破坏、骨质吸收时,可使关节间隙假性增宽。MS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优势:①MSCT图像为横断位,采集图像层厚薄,可以应用图像后处理技术重建,有效克服普通X线平片为重叠图像敏感性低的缺陷。②MPR和CPR,可以根据骶髂关节的方向、形态等重建,清楚显示骸骼关节内部结构、滑膜和韧带等,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6]。③MSCT对骨骼的病变比较敏感,能够准确地反映骶髂关节不同阶段骨骼的改变,并能做出CT分级,有利于早期诊断。④可以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进一步准确定位病变的数量和累及的范围,如关节面的微小侵蚀和微小囊变。⑤MSCT扫描速度快,能够达到高空间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并且利用骨算法薄层高分辨特点,增强病变边缘对比度,降低图像噪声,提高信噪比,提高图像质量[7]。在临床诊断当中,还有与退行性骨关节病相鉴别,后者多以成人髋部疼痛常见,好发于老年人群,病变常在承重区。
综上所述,MSCT可以准确显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面、关节间隙及周围组织情况等,对病变的评价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信息,有利于病变的准确分级,为了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新疆,房清敏,秦东京,等.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临床、骶髂关节多层螺旋CT表现及HLA-B2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8,31(6):406-408.
[2]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第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27.
[3]雷振,李羽佳,徐娜,等.多层螺旋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2):4032-4034.
[4]王庆文,曾庆馀,陈肃标,等.脊柱关节病骶髂关节的病理表现[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1,5(6):358-362.
[5]曹来宾,张立安,徐爱德.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分析与评估[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5,29(2):95.
[6]梁京印,李兆立,朱先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45例影像学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08,27(14):112.
[7]刘国庆,周子和,刘兴华,等.128层螺旋CT高清成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2,23(3):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