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VR热潮来袭

谷歌、Facebook、微软、索尼、三星、HTC、腾讯、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科技企业纷纷进入vr(虚拟现实)领域,带动资本市场风起云涌,连地方政府都开始抢占码头,如南昌正在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成都要打造国内领先的虚拟现实内容输出高地,长沙、北京顺义等地先后举办VR会议……种种迹象表明,VR风口已至。颠覆世界

据智库研究员、《从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主编之一的郭勤贵介绍,本轮热潮已经是VR技术的第三次商业化尝试。VR技术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商业化出现于90年代,主要以游戏切入,但只是昙花一现。第二次商业化尝试从2004年开始,国内第一代VR创业者出现于这一阶段,除了游戏,他们还关注政府部门、大型企业等整体解决方案。2014年facebook收购Oculus,再次掀起VR热潮,今年更是被称为VR元年。

在科技巨头的推动下,“除了游戏和电影,VR在消费、旅游、医疗、体育等各个领域的运用越米越广泛,与普通人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VR魅力到底何在,为何会被如此看好?估计很多人看过淘宝推出的VR购物体验视频,那就是将来VR的运用之一。未来某一天,我们只需要戴一幅眼镜,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一起开会,或行做设计、购物、旅游、接受教育、等。但这并非全部,作中山大学人机且联实验室主任、国内顶尖VR专家翟振明教授看来,未来当VR技术与物联网结合后,虚拟与现实将无缝对接,我们的世界将被重新建构。可想象的场景如电影《阿凡达》一般:人通过实体替身,在虚拟世界做现实世界的事,比如操纵现实中的机器等。

也就是说,未来有一天,我们可以同时生活在多个不同的维度(场景),还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如进入一段曾经拍摄的VR影像中互动,或者“帮助我们实现曾经无法完成的梦想、体验心中渴望却不能经历的人生”。这并不是童话,在国内VR第一代创业者、HiPiHi公司创始人许晖看来,从庄生梦蝶到把自己代入游戏中的人物,包括3D视频、360°视频等其实都是在虚拟现实,而VR技术可以切切实实地帮我们实现这个梦想。

现在VR技术已经在飞行训练、射击演练、汽车驾驶体验、看房等领域被广泛运用。比如当前很多房地产公司在样板房展示中就运用了VR技术。购房者戴上VR头戴式显示器(即头盔),就进入到房间内,身临其境地体验房间效果,随意更换房间颜色、沙发、家具等。这相对于搭建样本间,效果更好、体验更酷。至于价格,据VR内容生产商、指挥家(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曾子辕介绍,100m2的房间包括当前顶级VR设备在内的整体价格约10万元,且样板间等内容可以复制,后期成本会大大降低。随着技术普及,将来价格还有可能下降。

样板房展示是当前VR商业运用最成熟的领域之一,在个人消费方面,游戏和影视发展很快,也是VR企业发展的重点。Oculus、HTC、三星、索尼等领先企业不仅在硬件方面加大投入,也试图在内容方而更快突破。另外,虽然现在个人消费者以发烧友和爱好者为多,且在硬件方面的投入不低(4月份国内一套Oculus Rift头盔约2万元),但Oculus Rift头盔刚推出预定14分钟就被抢购一空,显示出VR巨大的发展潜力。

此前,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预计,2016年全球虚拟现实设备营收将达到8.95亿美元;德意志银行(以下简称“德银”)也预计,到2016年底,Oculus销量将达到100万部,HTC Vive将达到100万部,索尼PS VR将达到250万部,移动VR用户数量将达到1800万部。不过Strategy Analytics认为,这三大品牌在总销量中的占比可能仅为13%,因为基于智能手机的低价设备将贡献多数销量。这正是其他众多硬件厂商和内容生产商的机会。据德银统计,自Facebook收购Oculus以来,VR领域的风险投资增长了3倍。几乎每天都有VR公司宣布获得投资。

限制与冲击

VR要普及,仍然而临着一系列挑战,比如使用时的眩晕感、画面延时、硬件设备偏贵和缺乏更多可体验的内容等。而作为VR主要特征的“完全在场”感,按照德银的说法,当前没有几个VR平台能够做到这一点。人们所期待的能够随时携带、功能良好的VR头盔出现尚需时日。“很明显,今天我们不能把台式机戴到头上,所以问题在于,有能力渲染出这些虚拟世界的芯片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变得体积足够小、功率足够小和热密度足够低,使我们真正能够把它们置入一副眼镜之中。”Oculus创始人Palmer Luckey此前接受采访时如此说。另一个问题在于,当前技术都是基于物的数字化,基于人的数字化“尚属于下一个时代的产品”,因此淘宝VR购物短期内难以实现。

故而程振明认为,要等到芯片、镜头、软件、网络传输设计、动作捕捉和更高的帧率等都符合VR技术要求,普遍使用的时代才会到来。ARM执行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吴雄昂也指出,从产业上游看,硬件的基础优化还没有真正到位,同时,硬件标准没有统一也造成使用体验还有局限性。只有在“足够多的统一标准和足够多的芯片选择情况”下,量才会起来。

虽然国内企业也踊跃开发VR技术,但业内一些人士认为,围内硬件企业多是应用国外企业的一些开源技术来完成自己的产品,没有太多真正底层的技术,相当于国内下机厂商几乎都是大安卓系统上开发自己的系统和应用,如此一来,生态控制权依然掌握在他人手中。另外,在基础素材积累、带宽分发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难点需要解决。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关键还在于内容是否具有吸引力。这被看做国内VR企业最容易突破的地方。一位观察人士指出、O2O、互联网金融等都是基于智能手机这个载体发展壮大,VR设备是类似于手机的载体,有之前的发展经验,游戏、娱乐或教育可能会率先发展起来。中国风险投资有限公司高级基金经理何琼将内容作为投资重要考量:“判断一家VR公司是否值得投资,主要看有没有好的IP、好的商业模式。”

上述观察人士还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期,我国涌现的众多创新企业,很大程度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以及供给方面存在的不足。VR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在基础技术方面发力,一方面则可以将一些高端技术与符合用户习惯的场景结合起来,让技术落地。

另一个令VR创业者和投资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是监管。VR强调“完全在场”,这将给诸如VR电影、电视、游戏等的监管带来挑战。360公司副总裁许坚举例说,现存电影出现血腥、暴力等镜头,家长可以用于遮住孩子的眼睛,在VR场景下无法遮挡,而且视听效果更逼真、更震撼。同时,监管机构也无法按照既有监管模式进行监管,尤其是在一些参与者可以自主创作的内容上,现有监管手段更是无力,这个问题在当前一些网络游戏监管中已经出现。因此他认为,内容分级迫在眉睫。

翟振明也指出,如果不实行分级制度,VR内容管理或会进入失控状态,这极有可能导致VR产业因管控问题而过早夭折。

另外,VR还带来其他方面的挑战。比如,绝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分清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但未成年人难分清楚,二者混合会给他们认知世界造成障碍。再如,将来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若做到一一对应,现实世界发生的事在虚拟世界发生,会否造成一些伦理道德和法律风险?这些问题看似遥远,其实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