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从漳县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漳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深入剖析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有效探索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劳动 劳务 现状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F30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005-02

党的十报告指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稳定性。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近年来,漳县县委、县政府在“有序推动农民进城务工”方面加大力度,并把劳务经济工作列为全县“六大产业”发展壮大。因此,面对漳县农村庞大剩余劳动力的现实。探索解决有效途径,促使劳务产业步入规范化、集团化、产业化的路子,是极其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漳县位于定西市南部,地处西秦岭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一个山大沟深、交通不便、工业基础薄弱的典型农业小县、财政穷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6万人左右。2003年以来,漳县县委、县政府立足于人力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如决堤潮水,势头迅猛,发展飞速。2012年全县输转劳动力5.6万人,劳务收入6.16亿元,为全县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漳县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形式是外出务工,已形成东进西出、南北并举、辐射全国的劳务输出格局。

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劳务输出,创造了极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发展

2012年全县农民务工收入6.16亿元,人均务工收入11000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3000元。农民收入增加,改善了农民生活,促进了农村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2.开阔了农民视野,造就了一批人才

农民外出务工,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增加了阅历,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有不少务工者在外地学到了知识技能,成了致富能人。

3.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维护了社会安定

漳县地理位置特殊,地形狭长,周边邻县多,国道212线穿境而过,人口流动量大。加之仍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社会不安定因素较多。外出务工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有相当一部分务工者在外地找上了媳妇,有的还是跨省际婚姻,真是千里姻缘一线牵,月下老就是劳务办。

二、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

漳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现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制约了农民就业结构转变和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是漳县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一是文化低。二是缺技术。三是观念落后。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绝大多数是从事脏、累、苦、险和收入低的工作,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干而退出的工作。

2.非农产业和小城镇吸纳量小,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难。漳县农业产业化尚未形成

农村小城镇建设刚刚起步,规模小,商贸淡旺季明显,空房空街现象严重。全县非农产业发展较慢。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难。究其原因,除了实力弱、地理位置偏远等原因外,与投资环境、政府服务也不无关系。

3.农民外出后顾之忧解决难,带来社会问题影响大

一是子女教育问题。二是务工农民家庭老人小孩的生产、生活困难,安全没有保障。三是公益事业难办。由于前几年种粮总是亏本,青壮年全部外出务工的村社,丧葬时连抬丧的人手很难凑齐,象这样的地方,当地政府想帮助农民兴办公益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困难重重,阻力极大。

4.公共服务能力弱,服务工作有待加强

一是务工信息不流畅。虽然乡村两级健全了劳务工作网络,因劳务事业投入资金短缺,劳务市场、信息网络体系等基层设施建设滞后,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难以发挥。二是宣传、引导、组织力度不够,大部分农民务工属自发外出,政府有组织输出人数比例低。三是服务欠周到,农民外出办证难。外出务工农民家庭的生产生活困难、子女教育问题,及农民外出务工的劳动保障问题等等,政府服务职能有待加强。

三、促进漳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实际上是农村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问题。针对漳县当前实际,要抓好这项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

1.高起点定位,切实找准劳务经济发展方向

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提高劳务输出的质量。从漳县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群众和经济发展需要构建新时期政府职能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全面完善服务而实现管理重任。突出六大体系建设,即劳务管理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技能培训体系、劳务协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跟踪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即把继续推动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临时短期型向长期稳定型、由农民分散输出型向有组织输转型、由务工经商型向创业增收型、由促进农民增收型向推动城镇化进程型转变。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全面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率、培训率和稳定率,实现劳务输转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全方位联动,努力搭建劳务经济发展平台

2007年,成立了县劳务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建立了劳务产业开发联席会议制度,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解决劳务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落实县上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帮扶靠实抓、乡镇干部全力抓的工作责任制,县、乡层层签订责任书,实现了由主管部门主抓到乡镇主抓、全社会齐抓的根本性转变。从输转总人数、组织输出数、培训人数、培训输出数等方面量化和细化考核指标,把劳动力培训输转工作任务直接靠实到乡、村干部身上,并把能否引领农民输出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工作水平、工作绩效和兑现奖惩的主要依据。走出了一条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的劳务输出产业化新路子。

3.宽领域培训,着力增强劳务经济发展后劲

目前漳县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要形成知名品牌,培训工作还十分艰巨。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把劳务技能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全面整合培训资源,按照“以培训促就业、以培训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以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职能转换能力为目标。一是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原则,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内容。通过培训使农民朋友从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为稳定就业打好基础。在发挥现有培训机构作用的基础上,多渠道、多途径吸引社会力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二是按照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培训,对不同类别人员的培训内容要因岗施教,对农民工进行以短、频、快为特点的特色化、个性化的技能培训;对下岗职工、新生劳动力进行以新职业、高技能为方向的储备性培训;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以针对性、实用性为主要内容的技能性培训;三是打造劳务品牌,树立劳务输出品牌意识,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优势,树立务工人员的良好形象,着力打造家政、保安、缝纫、建筑等劳务品牌,进一步宣传扩大知名度,赢得用工市场。

4.多渠道输转,努力拓宽劳务发展路子

劳务基地建设是培育劳务产业,发展劳务经济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内外结合”的思路,调整策略,努力扩大输出规模。一要调整就业领域,实施“东稳西进”。在继续稳定东部沿海地区,积极向新疆、内蒙、青海等地开辟新的劳务基地。二是调整就业时间,实施“反季节务工”。切实抓好“年初常年性输出、年中季节性输出(赴疆拾花)、年底信息对接”三项集中活动。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从产业结构上看,要大力发展农业的副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培育壮大适合本地实际的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工业化。要引导农民积极投资发展农村的餐饮业、运输业、家庭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重视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推进农业开放开发,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促使企业和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要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吸引更多的民资、外资和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积极培育一批大中型现代农业企业,就地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5.规范协会建设,提高输转组织化程度

劳务经济人协会组织是适应市场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动作规范且效率高,可以有效沟通用工方与劳动者之间双向选择的渠道,促进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逐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有较强组织力的劳务中介机构组织,组建一支带动能力强、市场联系紧密、获取信息快捷、组织灵活高效的劳务经济人队伍,各乡镇要结合实际情况,培育1个以上的劳务中介机构;2-3名组织带动在100人以上的劳务经济人。推动劳务输出由政府组织向市场化运作的良好转变。同时,继续按照“巩固常年输出,稳定季节输出,扩大就地转移,确保收入增长”的思路,逐步完善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建立一个基地、输转一批人员”的精神 ,提高组织化程度。

6.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坚持把推动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作为创新劳务经济、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引导鼓励农民回乡创业的意见》精神,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鼓励和支持那些“有资金、有技术、有项目、有销路、有意愿”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同时要加强创业引导,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挥优势、彰显特长,发挥典型引导作用,培养一批农民经纪人,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规模经营、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浩先. 古丈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府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奉昌. 盘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06:29-30.

[3]沈忠明,张成君. 新农村建设中綦江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13:6990-6992+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