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展开与启示孙素英张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展开与启示孙素英张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必要性

(一)“基于标准的改革”的需求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课程改革逐渐成为许多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的主题。从总体上看,这次改革本质上是基于标准的改革。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和评价是基于标准的教育体系的组成要素,改革成功与否取决于这四个要素是否能够协调一致。[1]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基于标准的教学是重要环节,同时,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评价也尤为

重要。

学业评价是保障课程改革质量的重要环节。我国许多省、市、区县都展开了不同规模的学业质量监测,这些学业评价都强调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试图通过监测数据,为教学改进服务。服务的目的达成与否,学业评价与标准的一致性是关键之一。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不仅仅是教育评价的技术问题,更是一个基于伦理学的重要课题。如果根据与课程标准不一致的评价结果做出教育推论与决策,对学校、教师、学生都是极大的不公正。[2]意识到这一点,反思近十年来笔者参与的大规模语文学业质量监测,测试工具与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如何?真是一个应认真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拟对语文学业评价课程标准一致性展开探索。

(二)核心概念界定

文中所言“基于标准”是指基于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3]它描述的是学生学习所包括的主要领域及大多数学生在每一学习领域能达到的学习结果。[4]

学业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课程目标和学科课程标准,通过测验等方法,对学生在校课程学习中取得的学习成就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是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5]要使学业评价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反映学习结果与课程标准之间的差距,保证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是前提之一。

二、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SEC(Survey of Enacted Curriculum,简称 SEC)模式。这是帕特(A. Porter)等人在2001年以课程实施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而成的,使用这一方法可以对不同来源的数据加以编码,可以考虑学习内容和认知要求这两个方面,来判断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

(一)研究过程

使用SEC模式,需对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及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的划分,以制定二维分析表来分析二者的一致性水平。

1. 确定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1)确定内容维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学习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部分。但在纸笔测试中,适合测查的为前三部分。

而试卷则包括语文积累、阅读、作文。语文积累包括字词积累和语句积累。字词积累是指掌握已学过的常用汉字,有独立识字能力。这与课标中识字与写字所指一致。语句积累是指掌握课程标准推荐的古代诗文,积累常见成语、格言、谚语、名言警句等语言材料。这一要求在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有明确规定。可以说,试卷中的语文积累可分别归入识字写字、阅读两部分。因此,确定的内容维度是: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

(2)确定认知维度

我们结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将学生的认知水平分为:记忆、理解、运用、评价、创造。

记忆指学生能回想起恰当、正确的信息,包括两个相联系的认知过程:再认和回忆;理解是指学生能从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呈现的信息中建构意义的过程;运用是指学生在给定的情境中使用某种程序完成练习或解决问题;评价是指学生能依据一定标准做出判断;创造指学生能将各构成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整体的能力。

2. 制定二维分析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和每道试题都明确其内容领域及认知要求,并将编码分别填入二维矩阵相应空格内。如何对课程标准进行编码?下面试举一例简要说明。“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 是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一项内容,其认知水平如何划定?达到“认识”常用汉字的程度,要求学生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知道字(词)义,这就不仅涉及再认与回忆,还要求一定程度的理解,因此,该条目的认知水平是“回忆”与“理解”两个水平。

为保证对课程标准和试卷的分析质量,我们请三位专家作为评分者。一位是有22年教龄的市语文骨干教师,一位是区语文教研员,另一位是高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人员。每位专家保持了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三人之间也保持了较好的评分者一致性。

(二)研究结果

1.课程标准中的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在研究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第一、二学段的“学段目标与内容”进行编码。其中,不适于纸笔测试的条目(比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等)不在编码范围之内;若某一类内容在两个学段中都出现,按较高的认知水平进行编码,不重复计算。具体情况参见表1。

按照SEC模式一致性研究的方法,需要将该表格转化为一个比率表,即把每个单元格中的数据除以总和,具体数据参见表2。

2.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内容维度和认知维度

按照同样方式,以答案所设定的分值对试卷进行编码,得到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的二维比率表。具体内容参见表3。

3.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1)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临界值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用P来表示,我们需要知道P值达到什么范围在统计学上才有意义。通过利用MATLAB软件,我们得出P值的临界值为0.78。即:要使P值达到0.05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P值要大于等于0.78。

(2)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

在得出语文课程标准和试卷二维数据比率表后,利用帕特一致性公式计算其一致性水平。公式为:

n表示单元格的总数,i表示某一单元格, Xi表示课程标准二维表中第i个单元格的内容,Yi表示学业水平试卷二维表中第i个单元格的内容。

经计算,本研究中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P值为0.88,达到了0.05水平上的统计显著性。说明在区域教育质量健康体检与改进提升项目中2014年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

三、语文课程标准的完善建议

语文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水平较高,令人欣慰。但在对课程标准学段目标进行认知水平划定时,因其表述的笼统与模糊难以把握,这对于课程标准的有效落实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语文课程标准亟需进一步完善。应该有学业质量标准,或在目前的课程标准中增加表现标准。

(一)研制学业质量标准

学业质量标准是现代意义上的课程标准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指学生在完成各学段基础教育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对其应达到水平的明确界定和描述。研制学业质量标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从目前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其设计大致有三类模式:连续性尺度模式、成就图模式和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6]

连续性尺度模式是指用一个跨越年级的连续性发展尺度来表现学生的学业成就水平。比如英国,其学业质量标准渗透在《国家课程》中。针对每个成就目标,将学生从小学1年级到11年级的发展水平划分为依次递进的9个水平。成就图模式是分年级规定的,在明确阐述学科基本概念、内容主题、核心能力的基础上,突出学科核心能力的类型(知识和理解、思考、交流和应用),将每个类型的学习结果划分为四种水平,规定每个年级的上限水平。能力水平的案例例证模式是用实际案例说明相应的表现预期,呈现体现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样例及其分析。

只有准确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学科能力发展水平,才能对学生表现水平做出准确界定和描述。

(二)在现有课程标准中增加表现标准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是内容标准,目标过于笼统,内容概括性强,这会增加人们理解的难度。因此,在课程标准中要增加表现标准。表现标准是对课程提出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规定或要求。[7]能够回答学生学习到什么程度,能够作为表明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证据,它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

不过,不同学习领域内各学段的表现标准应该具体化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学业质量标准中描述的对学生能力的预期在本质上是一种抽象的概念。作为概括性的抽象概念,每个能力属性应跨越不同类型的任务,覆盖学生在大量问题情境中的表现。因此,将抽象的概念固化为某些具体的行为指标,虽然有助于使用者的理解,但同时可能会导致对总体目标和能力含义的窄化和表面化,[6]有可能会丧失学业质量标准的初始意图和功能。语

参考文献

[1] 刘学智,张雷.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9 (12).

[2]岳喜腾,张雨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业成就评价――韦伯模式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1(10).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人民教育,2001(09).

[4]崔允t,沈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课程标准框架》述评[J].外国教育资料,2000 (01).

[5]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03).

[6]杨向东.基础教育学业质量标准的研制[J].全球育展望,2012(05).

[7]柯森.课程标准体系基本结构分析及其意义[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5).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学业水平评价的命题研究”(项目编号GFA111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