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波澜不惊,锐意笃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波澜不惊,锐意笃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4年5月,北京华商圣锐广告有限公司悄然诞生。五年征程,跋涉过的是单纯与青涩的岁月路途,五年风雨,强健了华商圣锐成长的体格与步伐。这个冬日的某天上午,记者采访了北京华商圣锐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波。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谈话,记者确定他是一个有远见的领导者、一个睿智的经营者、一个严谨的报业人。

刘波于2005年年初加盟华商传媒集团,迄今为止将近五年。在这五年里,他一直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初期主要负责华商传媒北、上、广地区外埠广告市场,所以,整天飞来飞去,忙碌地奔波着,被人笑称为“飞人”。

借力发力,依托强势媒体

华商圣锐广告有限公司以华商传媒集团为依托,独家《华商报》、《新文化报》、《华商晨报》等三大强势综合类都市生活报的外埠广告。刘波说:“华商圣锐是幸运的,因为它诞生在中国广告传媒业大发展的时代,同时它是有力的,因为它的是华商传媒集团旗下强势的都市大报。正是华商传媒集团‘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铸造可持续发展的传媒品牌’的办报理念,打造的这一张张强势的区域化都市大报,给华商圣锐带来了自信和力量。”

刘波坦言,华商圣锐依托华商传媒旗下报业得以发展,所以公司的长久发展,必须以其所依托的各报的健康发展为前提。刘波郑重地提到,在《华商报》1997年改版之初,华商传媒集团董事长张富汉先生就明确提出了:办一个党和人民都喜欢的优秀报、市民生活报、通俗报、畅销报、一流都市报的“五报一体”的办报思路。刘波解释说:“‘奉献最有价值的新闻和信息’一直是《华商报》的办报追求,《华商报》的成功就在于它确立的‘以读者为本’的理念,既积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又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履行媒体的义务与职责。同时贴近百姓,注重传播效果,突破了传统新闻模式,更多关注的是一些民生新闻,关注发生在普通市民身边的事。”

其次,要业务创新,探索适合报业发展的经营模式,坚持都市报的战略发展方向。刘波介绍说:“在经营上,《华商报》从来不做直客,一直坚持广告制。首先这是按照广告行业的规则来运行的,其次它有利于扩大本地的市场。制维护了一个行业内基本的价格体系,如果各报对于价格各自为营,客户缺少投放的中间环节,各报价格很不均衡,是很不利于整个报业发展要求的。”

同时,还要构建企业文化,打造坚实的执行力团队。如果一家报社的硬实力包括发行量、阅读力、文章内容、读者的忠诚度等元素,那么其软实力最重要的体现载体就是文化氛围,也就是办报理念,即创造最有价值的新闻环境。《华商报》坚持“三实原则”:实事求是、实话实说、欣然面对现实。这种文化的核心就是务实,不讲虚话,不讲空话,不讲大话,对待任何工作都一样。在华商发展的十几年里,坚持也是一个软实力。在办报的问题上,同行之间之所以产生经营差距,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实事求是地把工作做到极致,在执行力层面出现了问题。执行力就是对细节的坚持。在华商人眼里,没有坚持就没有生命。《华商报》不断培养员工的专业化行为,塑造员工的职业化精神,这也正是《华商报》成功经营最重要的原动力之一。

刘波还强调,要建立企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激励机制、自我约束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等三种机制。被问及有何管理经验时,刘波笑言:“我没有什么成功的管理经验,从人性角度来说没有人天生愿意被别人管,作为公司领导,不是我去管员工,而是公司的制度去管理员工。所以我一直强调要建立健全公司管理制度,大家按照制度各司其职。”

目前的《华商报》已经是强势媒体,不仅发行量大,还凭借其内容拥有了大批读者。正是因为华商传媒集团旗下报业的强势发展,使得华商圣锐在强大后盾的支持下,迅速发展。

报业拐点趋势不可逆转

报纸作为一种传统媒介,在行业发展的历史中,一直以来都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当今媒体行业迅猛发展的局势下,人们却逐渐感觉到,报纸媒体已经慢慢淡出了人们的生活,甚至有观点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传媒业中,报纸将渐渐退出传媒的舞台,逐步被新媒体所取代。

2005年,中国报业在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上升后,突然停下了脚步,进入了下滑轨道,国内报业广告经营感到了阵阵的寒意。焦虑和迷茫的气氛逐渐在报纸行业弥散,热心于中国报业发展的人都为之担忧。在世界各地不时有报刊杂志关门大吉之后,各纸媒都在探索新的发展思路。新兴媒体打破了报业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报纸受众资源和广告资源的分流。报纸作为一种信息的载体,如果在今天还和新兴媒体比拼报道速度的话,则是拿自己的弱势与别人的强势比较,显然这种竞争理念行不通。年轻受众流失是报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目前中国网民已经过亿,年青一代受众对于资讯来源越来越倚重互联网,报纸呈现出严重的老龄化趋势。

所有的报业人,都在探索纸媒的发展出路,希望能够再次迎来报业发展的春天。然而刘波却认为报业拐点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同时这种形势将会不可逆转地严峻下去。他的理由不仅仅是新媒体的冲击,他看到更多的是受众的变化。于此,他提出了一个“数码原生族”的概念,并解释说:“所谓数码原生族,在国外是八五后的一代人。在国内,因为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应该算是九零后一代人,这代人是伴随着数码产品成长的一代,他们获取资讯大都是依靠互联网。而我们这代人基本上都养成了一种阅读习惯,对阅读还有些依赖,比如说拿到新书后,会陶醉于那淡淡的墨香。可是对于‘数码原生族’来讲,他们没有培养阅读习惯的大环境,对书本没有我们这代人的感情,跟他们提墨香还有什么意义呢?当我们这代人老去的时候,而年青一代又没有阅读报纸的习惯时,报纸的销售市场又会在哪儿呢?”

在传播日趋分众化、广告日益强调“精准投放”与“有效到达”的大背景下,报纸作为传统的“泛众传播”媒体,广告投放目标人群模糊,反馈不明显,效果不清晰,逐渐陷入自身特色所构筑的局限与瓶颈之中,以至于有报纸老总戏言:“现在大家不是比谁活得好,而是比谁活得长。”对此,刘波认为“这个过程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报业发展还有很多路子可走。”

昔日瓶颈成就今日成功

华商圣锐在丛林中踯躅前行,突破传统的报社办事处模式,摸索中国报业外埠广告市场化、公司运营的新形态。对华商圣锐而言,是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全新挑战。

每一家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都会产生经营瓶颈,这是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华商圣锐依附于华商报业,所以它的发展与否都与华商报业息息相关。《华商报》曾遇到的经营瓶颈就是报纸本身。《华商报》是区域性纸媒,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于是《华商报》十年前就开始探索报纸跨地区的经营管理,除自身之外,还参与包括沈阳《华商晨报》、长春《新文化报》、重庆《重庆时报》、天津《大众生活报》在内的四份都市生活报的经营管理。这些报纸所处之地的市场环境、竞争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如此复杂的环境,华商传媒也在不断探索新的经营模式。

然而在报业拐点形势严峻的情形之下,区域性的特质又成为《华商报》发展的契机。刘波解释说:“《华商报》立足西安,属于二线城市都市报。西安相对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至少滞后五年以上。报业拐点是报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必然出现的情况,而西安报业由于有西安地区经济后发优势的支撑,所以也就为《华商报》的快速发展争取了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时间里它可以找寻新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并可以借鉴一线城市报业发展的成功案例。”

后记

五年来,多少艰辛与痛苦,多少徘徊与曲折,华商圣锐坚持“专业服务,解决为道”的服务宗旨,持之以恒地为北、上、广三地上百家国际和国内知名广告公司提供着广告购买服务,摸索出了广告集约式运营平台的新模式,赢得了广告业界的认可和信任。华商圣锐的干部员工用辛勤的工作和上行业绩,在探索的路途中写下一块块指向成功的路标。

2008年,华商圣锐的《华商报》、《新文化报》、《华商晨报》等三报外埠广告营业额突破1.6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华商圣锐传媒集团也在未来中远期规划中把北京华商圣锐广告有限公司定位为战略扩展型子公司。依靠华商圣锐传媒集团的发展及旗下强势报纸的支持,依靠五年来积淀的广告界精英们的合作与信任,华商圣锐必将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行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