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与死神共舞的GAME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与死神共舞的GAME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运动的最大魅力在于超越,超越前人创造的成绩,超越自身的潜能,当一个又一个的极限被打破的时候,人们早已不再满足生命内所能达到的目标,而是向生命的边缘以至生命之外的东西发起冲击。极限的最大障碍是死亡,与死神擦肩或是相遇并能安然无恙,这是大多数喜欢刺激的人们所心驰神往的,而究竟在多远的距离之外不会被死神发现,或者在哪和死神打了招呼之后能安全逃离呢?这恐怕更是那些整天与死神为伍人每天都在思考的。

与死神跳舞的时候,千万当心不要投入它的怀中。

低空跳伞

距离死神 50m

低空跳伞属于极限运动中的滑翔项目,又被人们称之为“背死跳”,在英语中被称为BASEjump,BASE由高楼(Building)、高塔(Antennae)、大桥(Span orbridge)和悬崖(Earth)这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而它们就是适合开展这项运动的四种固定地点。作为极限运动的一种,低空跳伞运动确实有其与众不同的精彩之处,在叠伞方式、开伞程序以及降落伞器材等方面都和传统的高空(飞机)跳伞不同,概括起来就是“准、正、稳”。高空跳伞运动员是身背主伞和备份伞两副伞,而低空跳伞只有一副伞,没有备用的选择余地,开伞时只能一次成功;由于距离地面高度低,运动员没有用修正棒调整方向的时间,因此在开伞的一瞬间就要端正地朝向瞄准的固定物,飞机跳伞降落伞打开时间平均0.05秒,而“背死跳”的打开时间仅0.02秒。

跳伞的安全关键除了在于是否打开降落伞之外,更在于有没有时间将背着的一团降落伞在天空中顺利打开,而在天空中的高度就取决于跳伞者这纵身一跳的高度。一般情况下。最高安全高度是以人体承受大气压力的极限所规定,因为高度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小、温度越低,人体生理就不能够承受,一般情况下认为最高安全高度为5000米。不过这是那些不带护具的跳伞高度,配合氧气设备、防寒服装等,专业的跳伞运动员和跳伞爱好者经常挑战更高的高度,大多数跳伞运动都是在7500米左右起跳的。

而最低高度受限于降落伞的设计,考虑到降落伞的尺寸、打开的速度等因素。如果高度过低,降落伞很可能不会完全打开,从而影响安全。此外,综合考虑飞行速度、跳伞方式等也有影响。通常意义下普通飞机跳伞的最低安全高度500米,军用伞兵的降落伞的最低安全高度设计可能达到了300米。而战斗机弹射座椅在100米以上弹出还是能够保证安全。

在目前低空跳伞的最低开伞纪录是50米。应该说“安全高度”本身不是绝对的,因为保证安全首先就是为了生命安全留出了更多的不确定量。历史上有很多次飞行员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而冒险在更低的高度跳伞,例如曾经有一次飞行表演中飞行员为了保证看台上面观众的安全,控制飞机到宽阔的地方坠毁,而自己在飞机坠毁的瞬间弹射救生,那时候的跳伞高度已经接近0了。

一名低空跳伞者在进行起跳前,至少有3点需要考虑:起跳点的角度是不是可以保证他一路坠下而不会在半空中被挂住;其次,起跳时风速和风向是不是合适;最后,选择什么时间打开降落伞。当跳伞者一跃而起后,他将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坠落,这意味着他在6秒钟的时间里下落150米,所以留给跳伞运动员的时间相当有限。很多危险也就是出在这霎那之间,降落伞没有打开或是因为其它建筑物的影响导致的跳伞者一命呜呼的例子比比皆是。

无氧潜水

距离死神

神游海底是人们由来已久的愿望,早在2800年前,米索不达文化全盛时期,阿兹里亚帝国的军队用羊皮袋冲气,由水中攻击敌军,这也许就是潜水的老祖宗了。经常这么年的发展延伸出一个“无氧潜水”,更要命的是,只要接触过这无氧潜水,这人就像上了毒瘾一样。挑战的深海距离像一把刀子一样插在心头,每次的目标只有一个:超越它,然后上岸。再超越它,于是,我们也就不难解释无氧潜水的魅力了。

和一般的深海潜水相比,无氧潜水没有氧气瓶的帮助,完全依靠事先憋一口气潜入深海。通常情况下,即便背负氧气瓶,因为海底巨大的水压,安全并不能得到稳定的保障,由此更可见无氧潜水对肺活置的要求有多么高了。憋一口气在脸盆中也许不难,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大海。还有来自周围海水的巨大压力。这一口气可不是那么好憋得住的;再者就是完全徒手,海底潜水到一定的程度,一般会有牵引绳或其他工具的引导和帮助,而无氧潜水却完全需要赤手空拳来完成。不但需要下潜,还需要自己浮出水面。很多意外不是发生在下去的过程中,而是出在回来的路上,为了追求深度和时间。很多潜水者总是拼命的下潜,拼命的往海底最深处探索,殊不知下去的越深。回来的时间也就越长,而那些倒霉蛋儿们就是忘记了回来的路,于是乎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还有一点很可怕,就是和岸上长时间内失去联络。无氧潜水者入了海底,就会与船上或岸边的伙伴失去联络,人们无法得知他在水底的具体情况。通常情况是超过一定的时间潜水者还没有冒头,就说明有了危险,从而实施营救――但这种情况下获救的成功率并不会太大。对于无氧潜水者来说,在水下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至少他是为了跳着而下海的,而对于那些岸上的人来说,这过程绝对是一份煎熬,不敢过早的采取什么措施,因为如果潜水者没事就被你捞了上来,相信等待着不只是简单的一顿臭骂,而又不能等的时间太长,谁也不想捞出来的是一具泡发了的尸体,捞与不捞这之间的火候绝对不亚于憋气的难过。

21分29秒这个时间是人们在水中憋气的最长记录,但若是在大海中。这个时间要远远缩短,1999年,20岁的土耳其姑娘达尔克莉克在土耳其博德鲁姆附近海域打破了美国人保持的67米的无氧潜水世界纪录,她的成绩是68米。而到了2002年10月,法国人勒赛姆就以162米的成绩打破了由古巴选手费里拉斯保持的无氧潜水原世界纪录了。成功的感觉令人兴奋。但死神怎容的人们如此的挑衅,勒费姆的妻子。一位28岁的法国女潜水专家在试图打破丈夫保持的无氧徒手潜水最深的世界纪录时,不幸失手丧生。她在中美洲的多米尼加尝试挑战,计划是潜进171米深的水底。不过就在她潜入水下九分钟后,就由其他潜水员将她从水底救出,当时她已经因为巨大的水压而深度昏迷,送往急救后宣告不治。

徒手攀岩

距离死神

一个人究竟从多高的地方掉下来会和死神有个亲密接触呢?这个问题不妨让我们用高中的物理知识来计算一番,根据上学时候物理老师所说,冲力=冲量/t,冲量=mv,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下落的速度,而下落的速度=初始速度+at,此时的初始速度是0,因为还没有人往下跳呢,所以下落速度就是at……此处省略详细算法300字,总之如果从10的地方掉下来的话,那指定是脑浆进裂,何况是悬崖峭壁。传统的攀岩是在岩壁墙上进行的,室内外都有,攀岩者身穿专用的攀登鞋,在腰、腿、背部做好绳索保护,基本上是有教练一对一陪同的,

出意外的机会几乎为零,除非是吧绳子缠在了脖子上。即便是离开了攀岩馆,在雪山冰崖上攀登,人们一般也会做结绳保护,如果有人故意什么保护措施都不做,非要硬着头皮赤手空拳蛮干,那他一定是疯了。可是今天,徒手攀岩渐渐成了气候。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挑战的岩石、周围的环境也越来越困难而艰险――总有人乐此不疲。

在冷酷的岩壁上攀爬的时候,周围空寂一片,似乎只剩下你自己――攀岩者像壁虎一样贴在上面,工具?保护措施?一概不会出现,甚至不如壁虎还有一条左右摇摆的大尾巴。这个时候,恐怕没有任何人有勇气回头看,只能一手一脚地去寻找可攀登的石缝,慢慢向上移动,祈祷着终点快快到来,因为下撤已经成为不可能。如果手一松、脚一滑,或者是踏上块松动的石头,下场很可能就是坠入山崖一命呜呼,不过庆幸的是,这个时候决不用担心会被绳子缠到脖子从而导致窒息而死。这就是徒手攀岩,一项利用岩石上的裂缝、洞穴、突起物等天然把手攀登陡峭岩壁的新兴运动。徒手攀岩的危险,大都来自它所在的环境,所以不同的岩壁,即便同样是不做保护的尝试,彼此间也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徒手攀岩的困难,在于没有任何工具,只能用四肢攀爬。当上了岩壁,就不再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朋友,你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剩下的全凭天定。所以有人说,徒手攀岩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和勇气,更重要的是处变不惊的心理素质和冷静从容的判断抉择。也许,大多数爱好者就是冲着这个“危险”来的。有尝试过的攀岩者曾经这样说:“爬在近90度直角的悬崖上时,有一种强烈的感觉――生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手脚必须并用,牢牢贴在岩壁上,以免被耳边呼啸的风刮走;你还必须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判断准确想要攀爬的裂缝或者树枝是否牢固和安全;你只能有一个念头,不停地往上爬,终点就是生命的安全,到达终点后,你就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诱惑力委实惊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后的征服感的,有人说实力决定一切,技术到位了安全就能得到保障,但这项运动对你说不:除了技术,你还必须得有运气!即便是世界级的高手,即便是在他非常熟悉的攀岩环境下,一不小心也可能命丧黄泉。2003年就出现过这样的事故:当时被称为温州登山界第一高手的王龙飞,在一次风门山的攀岩活动中没有做任何保护,只戴了安全帽徒手攀登,在他爬到二十多米高的地方时,不慎失手摔下了山。

事实上,每年从事这项运动死亡和受伤的人数还在增加,却抵挡不住想尝试刺激的人们的疯狂。对他们而言,生命并不如心里的感觉来得重要。

极限自由滑雪

距离死神 30min

特定的地理环境产生特定的求生方式。经常处于冰天雪地的北欧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开始有滑雪运动了。与其他起源于欧洲的冰上运动类似,它也是由原始狩猎演变而来并逐渐成为一种交通方式在北欧流行开来。今天能见到的最早的滑雪板现保存于“滑雪运动之都”挪威奥斯陆,那里陈列着一些1500年前的滑雪板。随着滑雪运动的更大普及,北欧人不满足于只平地上进行雪野角逐。他们的兴趣从平地越野速滑转向地形复杂的高山丛林间。

高山自由滑雪是一项极度刺激的运动,它拥有非比寻常的困难和无法想像的危险。一旦摔倒,滑雪者将面临死亡的威胁。如果不幸遇到雪崩,被雪掩埋15分钟内,90%的机会活下来;如果30分钟内,生存的概率降到50%;超过30分钟,他只有15%的机会活下来。而且,高山滑雪的路况复杂,滑雪者经常被树、岩石甚至自己的装备所伤。尽管如此,为了追求在山间翻越的极好感觉,每一个自由滑雪的挑战者乐此不疲的参与这样的“死亡之旅”。

高山滑雪不光对滑雪者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对装备的要求也不简单。由于雪地上阳光反射很厉害,加上滑行中冷风对眼睛的刺激很大,所以需要有一付过硬的眼镜对眼睛进行保护。滑雪镜不光要防止冷风对眼睛的吹浮,还要能够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灼伤,而且镜面不能起雾气,要保证任何条件下的视线通畅。还有就是一旦发生危险,跌倒后眼镜不能对脸部造成伤害。按照这样的要求。全封闭型滑雪镜是高山滑雪的李想选择。这种滑雪镜外观上类似潜水镜,但不把鼻子扣在内,外框由软塑料制成,能紧贴面部,防止进风。镜面由镀有防雾防紫外线涂层的有色材料制成,这种材料很柔软,用力扭曲只发生变形而不会发生断裂,以保证镜面受到撞击时不会对脸部造成伤害。另外在外框的上檐有用透气海绵制成的透气口,以使面部皮肤排出的热气散到镜外,保证镜面有良好的可视效果。戴眼镜的滑雪者在选择滑雪镜时,应选择镜框厚一点的滑雪镜,以便能将近视镜全部罩住。

除了对眼睛的保护,在外的皮肤也是很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的,为防止水份的散失和紫外线对皮肤的灼伤,可选用一些油性的有阻止水份的散失功能的护肤品,然后再用防紫外线效果较好的具有抗水性的防晒霜涂在皮肤上。防晒霜只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所以应每隔一段时间(一般2小时)就在暴露的皮肤上涂一次,切不可因为阴天就不涂防晒霜,因为阴天紫外线依然很强烈。如果滑行中感觉冷风对脸部的刺激太厉害,可选择一个只露出双眼的头套,再加一个全封闭型滑雪镜,可将面部完全罩住,能有效阻止冷风对面部的侵入。

悬崖跳水

距离死神 X

背后是悬崖峭壁。脚下是不知深浅的海水,后面追来了穷凶极恶的敌人,他们挥舞着大刀长矛。处在如此绝境,此时你只能眼睛一闭,纵身跃下,山谷中的回音是你惊恐万分的尖叫――这一般是在电视、电影中出现的情景,眼下却成了被热捧的刺激性极限运动,俗称悬崖跳水。多半是受了海子的启发,不过跳崖者没有海子的闲情逸致,并不能对着大海去期盼春暖花开,而是选择纵身一跳,这一跳不是为了结束烦恼,而是需找更加刺激。

即便是郭晶晶、田亮这些跳水高手来玩也不一定就能平安无事,常人站在10米的跳台上都会手脚发软,何况是周遭环境全由上帝说了算的天然跳台?起跳位置稍有偏差就可能撞到悬崖上。落水点通常面积不大,20多米的距离冲下来极有可能就落在了水面之外的硬地上。跳崖者必须脚先入水而不是俯冲而下的双手。下面的情况几乎看不见,更不用说什么突然出现的气流和毫无征兆的意外了。

1980年,在挪威沿海的一个荒芜的半岛上,进行了一场高难度的悬崖跳水表演。这个半岛三面环水,一面是山,悬崖下的海水深邃莫测。随着发令枪响。三十名跳水运动员飞下悬崖,他们做着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空中动作――表演美轮美奂,可是半小时过去了,却不见有人露出水面……第二天报纸上刊出这样的消息:三十名运动员死在海底的一股强大潜流里。

由于水的阻力是空气的1000倍,所以从二三十米的高空掉到水里一般情况是不会死的。但前提是竖直进入水中,这样可以将受力的面积减小到最少,如果是趴着或是平躺着掉进水里,那么水拍在身上的味道一样不好受。这里所说的掉水里就是指水里。而不是四周充满了岩石峭壁,很多时候悬崖跳水的选手还没有占到水就一命呜呼了,可不可能跳到岩石上完全要看死神那一刻是不是在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