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河北省为例探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河北省为例探讨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首次写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标志着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工作正纳入常态化、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就河北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是我省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和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扩大内需单独成章作为一大经济发展战略提出,说明我国已将“扩大内需”完全纳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调整经济结构的轨道。2012年仍然是高度重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一年,并且要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如何利用居民消费拉动内需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必须要高度重视。

1、居民消费需求是推动我省生产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在论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明确指出,“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这就充分说明消费需求是推动生产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市场经济说到底就是需求推动的经济。所以正是广大消费者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才能推动着生产的不断发展,消费无疑是生产不断发展从而经济不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大内容。其中,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出口满足的是国外需求,只有居民消费需求才是我们所讲的国内最终需求。在我们这个拥有7100多万人口的大省(2010年河北省人口总量7092万人),居民消费需求是总需求最主要的部分。因此,作为经济发展基本推动力的是居民消费需求,对保持我国经济继续持续快速增长,至关重要。

2、居民消费需求是缓解我省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稳定器。

居民消费需求可以有效地制约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从我省经济发展的实践看,周期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必然现象,特别是一度出现的盲目追求GDP的增长,带来的投资冲动,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平稳增长。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只有扩大居民消费。因为当投资需求增速过快时,由于居民消费需求反应相对缓慢,从而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增长。反之,当投资需求下降过快时,消费需求初期可能没有下降或者总体下降缓慢,从而遏制了经济的剧烈衰退。因此,居民消费需求是防止经济剧烈波动的稳定力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投资需求波动给整个经济带来的动荡。

3、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当前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根据我省长期经济发展来看,我省现阶段的消费率在67%左右,其中居民消费率在52%左右比较合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标志在于居民消费率的提高。近年来,居民消费率都呈下降趋势,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分配结构出了问题。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消费率自1992年以来,已由63%下降到目前的49%,其中居民消费率由1992年的47.2%下降到目前的34%。居民消费率逐年降低,长期以来,我省经济要增长只能依靠投资拉动。从投资看,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GDP和消费增长速度,2010年——2011年,我省的投资率上升到50%左右的历史最高水平,我们生产的产品里面有将近一半是用来扩大再生产的,老百姓消费比投资的少,这种结构处在极度扭曲的状态。当今,我省经济的增长必将主要靠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来拉动。

4、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惠及民生的重要手段。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符合我们党的宗旨和追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是最广大人民,这里的“本”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不断增长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根本利益集中体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惠及民生,是让人民得实惠,也是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完成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将社会的主要矛盾确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的初衷,也是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状况,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二、河北省消费需求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居民消费需求是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内需、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稳定动力源。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总量在国内的位次不断提升。2011年河北的GDP总量达到2422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居全国第六位;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00亿元,同比增长2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300亿元,同比增长23%,超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020亿元,同比增长18%。但其人均GDP却仅居全国第14位,被中部的湖北、西部的重庆双双超过。不仅如此,在京津周边,还有一条“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水平,可谓横着一座巨大的“悬崖”。有区域经济专家形容河北是“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我们必须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等。尤其是经过前一阶段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更加凸显。课题组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内需萎缩,消费低迷,扩大消费需求增长机制不完善等。这种现状和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尽快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具体表现如下:

1、当前,居民消费需求的消费规律和消费特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又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对河北省消费需求及需求现有机制情况的大量调查和分析,发现消费潜力巨大,但是,长效机制有待完善,主要特点表现如下:(1)扩大消费需求刻不容缓。特别是农村消费总量远远低于农村人口应有的消费总量。(2)改变居民消费观念刻不容缓。许多居民有钱舍不得消费,还有的有钱不知道怎么消费。(3)扩大教育支出刻不容缓。统计显示,2003-2007年,我国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占同期GDP的比重为2.6%,远低于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确定的2000年达到4%的目标,与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为5.1%的国际平均水平更是不可同日而语。由于国家在文化教育领域投资不足,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消费水平下降了,很多家庭削减其他各种消费,节衣缩食,为孩子将来的教育攒钱,更是进一步压低了这些家庭在其他方面的消费需求。扩大教育支出关系到居民的长远发展动力,应当成为一个长期战略。(4)改变消费结构刻不容缓。消费结构不合理,粗放型产品、低层次产品、基本生活用品所占比重较大。精细化产品、高层次产品、享受型生活用品消费较少。(5)健全消费市场刻不容缓。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网点少,布局不合理,不成规模,不上水平,大多是一家一户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或者露天摆放经营,缺乏统一管理和监督,根本无法保证产品质量。(6)提高居民收入刻不容缓。实际收入低,是影响农民消费的关键因素。

2、阻碍我省消费需求增长问题的因素分析。

(1)居民预期收入和支出不理想。近年来,随着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居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明显增加。尽管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已形成基本框架,但还很不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保障水平偏低、覆盖范围有限、资金短缺等方面的问题。

(2)居民收入不高,国民收入分配过多向非居民部门倾斜。收入决定消费,从人均收入水平看,2009年我国人均收入水平为3600美元,为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位列全国第124位。我省人均收入水平为3700美元左右,并且我省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偏向非居民部门,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政府的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国民收入的30%之多,这样的分配格局,一方面会刺激投资更快增长,同时必然导致居民消费在GDP中的份额下降。

(3)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倾向逐年降低。近几年,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收入得到进一步增长,但由于缺乏必要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措施,导致了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向少数高收入者集中,而高收入者对各种消费需求已经饱和,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高,只有消费欲望但无消费能力。

(4)消费需求增长相关政策存在缺陷。在我省,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还有待完善,特别是税收政策,仍然存在一些缺陷,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能力有限,社会保障税等税种尚未开征,增加了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对农民和低收入群体扶持力度不够等等。这些缺陷的存在客观上抑制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提高。

三、建立扩大居民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建议

基于河北省居民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应注重长效机制的突破与创新:

1、建立和完善居民收入增长常态机制。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如果不增加收入,扩大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当前,我省居民消费能力不足,其根源主要是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较慢,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关键是要以提高收入为手段来增强广大居民的消费能力。

首先、注重提高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加快建立资本所得与职工工资增长的宏观、微观比较制度,从宏观、微观层面分别引导工资收入的合理增长。政府在推动企业工资共决机制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应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规章,推动企业集体谈判机制的建立,并对企业开展集体谈判进行督促;另一方面,要合理确定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及物价变动情况及时、准确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通过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和提升最低工资制度的制度效应,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其次、注重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方面,政府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可持续的水平上;同时,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业的投入,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改善劳动者的福利,让劳动者分享政府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在农村,在稳定农民对承包土地拥有长期物权的前提下,促进土地流转和变现,使农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流;清晰界定农户宅基地产权属性,推进宅基地流转、置换方式创新,让农户分享土地升值收益。在城镇,关键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拓展居民投资渠道,提高居民的股息、利息、红利等财产性收入。

第三、注重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要从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政策上保障中等收入阶层的成长,通过合理的财政与税收政策,解决好再分配中的公平问题;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培育和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上进一步调整教育结构和教育内容,尤其是通过发展各种职业教育,使就业能力较低的低收入者特别是农村人口有平等的机会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从要素投入上更加注重有利于增加就业的经济领域,积极发展中小企业和服务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充分就业。

2、建立和完善居民保障增长常态机制。

居民消费预期是影响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当前,我省居民消费需求不足,不仅仅是消费能力不强所致,还在于城乡居民对未来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顾虑较多、消费预期不确定所致。因此,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必须加快建立符合我省省情的、比较完善的居民保障增长常态机制。

首先注重推进社会保障立法建设。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保险法》是我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社会保险法》中作出了一些授权性、框架性的规定,落实这些规定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法规和规章。当前,最重要的是要对我省现有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梳理,不合法的要废除,合法但不详尽的应该完善和补充,缺失的应该尽快弥补,同时,要逐步扩大监察执法范围,完善监察程序,健全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

其次注重提高社会保障管理水平和实际水平。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加快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服务标准和规范服务设施建设,严格工作规程,大力推进经办管理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建设;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强化社会保障工作人员能力和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效率;逐步充实经办服务工作队伍,加强城市社区和乡镇社会保障组织建设,改善经办条件;加快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步伐,及时、准确记录保障对象的缴费和权益,使参保人员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三注重全省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要加快推进与经济发展、工资增长、物价水平相联系的社会保险正常调整机制问题的建设。我们在投资理念、方法、技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改进空间。结合省情实际,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相关的金融产品、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信托产品、指数期货等,分散投资是降低社保基金入市风险的主要途径,因此,可以适度放宽社保基金的投资领域,允许社保基金委托银行贷款、开办社会保险银行等。

3、建立和完善居民公共资源消费需求政策机制。

充分发挥公共资源在刺激消费需求扩张中的主导作用,夯实消费增长基础。从财政支出方面看,要完善公共财政制度,财政资源要投放到农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上。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形成环境和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资源投放的决策程序,改进公共财政资源使用效果评价体系,使之符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形成和坚持公共财政资源使用失误的问责机制,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力和地位得以实现。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幅提高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增加品种和型号,扩大补贴范围,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完善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汽车、摩托车下乡等税收政策。

(2011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IIYJ007)

课题负责人:吴家强

课题组成员:刘聚梅 吴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