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两支铅笔的妙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两支铅笔的妙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平行线”是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苏教版教材把这一内容安排在四年级上册。教材这样编排:先教学“平行”,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情境,在识别直线相交和不相交的基础上认识平行线,再学会画平行线。教材中这样对“平行”下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平行线。所以本节课,“认识平行线”是教学重点之一,而理解“同一平面内”则是难点。

笔者曾在一次市级教研活动中听到一位老师执教本课时,借助两支铅笔,巧妙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现择取两个片段与同仁们分享、交流。

片段一:

师:孩子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课件演示两支铅笔从桌上滚落到地上)两支铅笔掉在地上,可能是什么样子?你能动手做做,再想象一下,把它们的位置关系画下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把这两支铅笔看成是两条直线,用直线把两支铅笔掉在地上的位置关系画下来。)

几分钟后,学生的操作结束,教师选择了一组同学画的情况进行展示。

[①][⑨][⑧][⑦][⑥][⑤][④][③][②]

师:能不能给这些情况归归类?

生:有些情况两条直线相交在一起。

师:刚才有同学说了一个很好的词:相交。(板书)

师(指第4幅图):这组直线没有相交啊?

生:直线延长后就相交了。(该生上来延长这两条直线。)

师:看上去不相交的直线,画长些实际上是相交的。照这样看来,这两条直线(指第8组)也是相交的。

师:那么第1组和第9组呢?

生:不相交。

师(板书不相交):有什么特点呢?

生:是平行的。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平行。怎样才算平行呢?

生:两条直线不相交。

师:这两条(指第1组)直线不相交吗?为什么呢?

生:因为这两条直线之间的宽度一样,所以不相交。

师:噢,把两条直线延长,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不会相交到一起。

师:经过一番分析,看来画在纸上的两条直线有几种不同的情况?

生:相交和平行。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刚才画的各组直线中,哪几组直线是相交的,哪几组直线是平行的。

片段二:

师:如果桌上的两支铅笔,一支掉在地上,另一支掉在桌上,那这两支铅笔所在的直线还能相交吗?为什么?

(学生想象,同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图片,图片中一支铅笔在桌上,一支铅笔在地上。)

生:不相交,因为不在同一个地方。

生:不相交,因为不在同一个平面上。

师:看到两支铅笔的位置不由得想到了立交桥(出示画面),我们动手做个模拟试验,用一个手指移动演示下面的汽车行驶路线,用一个手指演示在上面路面上行驶的路线,从不同的方向开来,结果会怎样呢?

生:不相交。

师:那平行吗?

生:也不平行。

师:看来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平行。

(把平行的定义补充完整。)

1.两支铅笔,使概念教学数学化

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即通过对常识材料进行细致的观察、思考,借助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对常识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从而抽象出概念的本质属性。

细读教材,发现教材中也列举了十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路灯的支架、操场中的跑道、电网的支架、黑板、单杠、五线谱……而教者另辟蹊径,用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工具“铅笔”,用最容易操作的方式“滚铅笔”,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寻找教学所需要的素材。

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是有效的,而且是有趣的。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完全投入到抛笔、画线、分类、比较、概括中去。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把两支铅笔抽象成直线,把两支铅笔落在桌上的情况用两条直线画出来。学生乐此不疲,于是就有了9种不同的情况,有标准地相交(如第5种),有正好相交于一点画出来像一个角的(如第3、6种),有需要延长以后才能相交的(如第4、8种),也有平行的(如第1、9种)……这些日常素材均来自于学生操作的结果,为学生接下去观察、比较、分类、概括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实例。学生由操作抽象出两条直线的位置情况,再进行观察分类抽象出本质属性,从而提炼出概念,最后又用“平行”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更重要地是亲身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丰富了研究知识、探索世界的经验。

2.两支铅笔,使思维难点形象化

小学里教学“平行”是建立在“同一平面”的基础上的。因为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而两条异面直线就算是不相交,也不一定平行。如果“同一平面”还是在研究“二维世界”的话,那么“异面直线”,多少需要些对“三维世界”的想象。由此来看,让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理解“为什么要加上同一平面内”显得比较困难。

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的例子是“立交桥”(教材中也采用了这个例子)。但问题是立交桥是现代建筑的产物,对于一个没有进过大城市的农村小学生来说也许听都没听过,更谈不上看过了,所以“立交桥”这个例子多少有些局限性,而教者借助学生天天用到的铅笔巧妙地解决了学生在经验、思维上的难点。

同样是让学生操作,结果“一支铅笔在桌上,一支铅笔掉在地上”,用数学语言说即是:一支铅笔在桌面上,一支铅笔在地面上,两支铅笔在两个不同的平面上。多么形象、多么直观!所以学生高声说:不相交也不平行,因为不在同一平面内。此时,一切的语言解释都是多余的,“只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平行”的结论水到渠成,无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通过观察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