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培养志、趣、能三结合的创新人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志、趣、能三结合的创新人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高中呈现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中教育在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全民基本素质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地位。如何根据高中教育的特点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才强国战略的新需求。本文将结合创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与学校工作实际,介绍在高中教育阶段,如何通过开展学生发展指导工作帮助学生在对自我潜能认识的基础上,找到自身兴趣和潜能的匹配点,最终形成与该匹配相吻合的发展志向,成为一个志、趣、能三结合的创新人才的方法和途径。

一、培养兴趣―塑造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

当前,不少高中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明确,普遍存在“学习无动力,升学无厚望,生涯无规划,发展无方向”现象。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的宋春燕教授2016年对广东省部分高中生对大学与专业选择的调查问卷发现,只有6.48%的学生对自己要选的大学与专业是非常了解的,78.35%的学生不清楚或者是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职业,65.68%的学生不很清楚或一点不知道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专业。

确实,迫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部分学校和家长要求学生心无旁骛一心读书,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忽视学生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摒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造成相当一部分学生成为了考试的机器,诚信缺失,自私冷漠。没有兴趣的培养,缺乏个性发展的平台,学生人格不健全,这样的教育与关注人的全面而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改革是背道而驰的,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

著名的生涯专家舒伯指出,个体在18岁之前将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中就包含发展职业想象能力、培养职业兴趣和能力等内容,所以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中学阶段是个体生涯发展的重要阶段,错过这个关键时期会对学生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挖掘和培养学生兴趣非常重要。学校可以通过生涯指导和心理指导,带领学生探索自我兴趣类型、性格、爱好、特长、能力、价值观等个人特质,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再通过活动体验、职业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教育、认识职业、认识社会,进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这样,通过长期的良性积累,学生能形成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产生较强的自信心,促进自身个性化知识构成,从而形成良好的创新素养。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共情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因此,学校要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加大选修课程比例,增强课程的选择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教育需求,要创设社团、活动、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兴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会玩”学生,让学生“玩得好”,玩出性格、玩出创意、而且还能带着一个团队玩到世界顶尖,或者玩到感动世人。这样的人,是个性张扬和专长发展的人,是我们所要倡导的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个性自由、独立发展的创新人才。

二、激发潜能,发展以创新能力为特征的高度发达的智力和能力

学生郭某某,高一刚进校时,学习无动力,整天无所事事。通过学校生涯指导课程,他发现自己比较喜欢研究和动手操作。参加了学校机器人社团后,他发现自己对机器人非常感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导师根据他的兴趣特点,为他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在导师的鼓励下,他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机器人比赛,还取得了亚太地区机器人比赛第二名的好成绩。原先只是想着混个高中毕业证的他,因为对机器人的强烈爱好,激发了他继续深造的动力。导师又及时在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资源管理上给予他指导,最终他如愿升学。大学求学期间,该同学学以致用,主动协助多间中小学创造性地开展机器人活动,得到了师生的充分肯定。

的确,创新人才须具备分析问题能力、论证能力、想象力与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等智力方面的因素,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加以引导。因此,学校应该积极探索学业指导的方式和内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脑科学理论、自我元认知理论、社会学的人际互动等理论引导学生正确了解自己的能力特点;结合学生的个性和能力特点变革学习方式,有效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兴趣与能力相匹配发展;鼓励学生敢于去尝试去实践,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平台去提升自己,将潜能转化为能力,最终达到爱干、能干、巧干,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三、志存高远,培养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服务社会需求

当代高中生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他们思想开放,接受能力强,有个性,敢冒险,但也会受功利主义的影响把志向停留在追逐当前分数、名次等较低的层次,也很容易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在种种选择面前会面临一定的困惑。理想指导和生活指导将引导学生回归真实生活,正确认识“社会自我”,结合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优势,将自我发展的志向与社会的理想、信念与责任联系一起、与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寻求更高层次的追求。同时,引导学生在一次次的选择和反思中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在社会参与和社会人际交往的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自觉培养学会负责、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敢想敢干的创新人才精神特质。

没有正确价值观引领志向的创新人才是危险的,志存高远但缺乏兴趣和能力支撑的人是空洞乏力的,远大的志向是兴趣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浓厚而又稳定的兴趣会有效促进能力的提升,让人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可以说,志、趣、能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三者的结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

因此,在《教育部关于加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的意见》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相继出台的当下,普通高中应该更新教育理念,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的需要,重视对学生发展指导职能的研究与落实,对处于发展的探索阶段的高中生进行有效指导,为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对自我潜能认识的基础上,找到自身兴趣和潜能的匹配点,形成与该匹配相吻合的发展志向,培养基于学生自身优势的个性化创新素养,让学生成为适合创新时代要求的志、趣、能三结合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