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才建设工作汇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才建设工作汇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自去年9月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在区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下,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一、基本情况简要介绍

*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中部,辖区面积2.4平方公里,居民3.2万人。主要管辖*、郎茂山两个我市最早拆迁安置的老居民小区和泉景四季花园、卧龙花园、天润苑、山水家园等中高档次的新建小区;老居民区存在“下岗职工多、流动人口多、特困家庭多”的三多特点,新建小区呈现“白领阶层多、省市直机关干部多”的特点。无论从居民构成还是社区建设水平,*街道基本涵盖了我市新老社区的各要素,因此在我们办事处开展社会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试点工作进展顺利,特点突出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指导有力。上至区委组织部,下至街道办事处,对此次试点工作都非常重视。组织部的领导多次到办事处督促指导,帮助我们出谋划策。街道党工委将社工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周密部署,科学安排,专门成立了“*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由街道处以上领导干部、各科室负责人、各社区党总支书记组成,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二是扩大宣传,营造氛围。试点工作开始后,我们在社区内以黑板报、悬挂横幅等形式大力宣传社工工作,还充分利用科普大学、党员活动日等时机向居民介绍社工人员、宣传社工知识,让居民逐步认识和接纳社会工作者,现已初步形成“有困难、找社工”的氛围。

三是科学设置,注重实效。为了能够将岗位设置得科学合理,切实做到符合群众需求,我们走访入户360余家,发放调查问卷520份,采集信息185条,为顺利开展社工试点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寻求新的创新和突破,在运行机制和体制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采用了“1+X”等工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效果。

三、认真落实试点任务,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在试点工作中,我们突出重点,在努力实现社工“四化”方面狠下功夫。

(一)努力实现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社区实际,依照群众需求,在办事处设立一个社会工作总站,在社区设立五个社会工作分站,成立“春红心理咨询室”等五个专业岗位,设立一个外联中心,形成“一总、五分、五室、一中心”的岗位体系,实现“指导有方、保障有力、服务有效、外联有为”的全方位、多层次效果。

“一总”:*街道办事处社会工作总站,由社会事务科科长任站长,负责我办社会工作的全面指导,对社工人员进行管理,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策划活动开展,负责对社工工作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培训。

“五分”:按照服务对象的属地,依托现有的社区服务分站,设立七东社区社会工作分站、七西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北社区社会工作分站、郎五社区社会工作分站。在各自辖区内,负责宣传社工工作,帮助联系社区居民,为社工开展工作提供便利,搭建桥梁。

“五室”:按照服务内容的不同,设“曙光”就业服务室、“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金色夕阳”工作室、“春红”心理咨询室、“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分别为辖区居民开展就业、早教、为老服务、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工作。

“一中心”:设立外联中心,由社区党员义工担任。负责联络辖区内,从事专业化服务、便民化服务的民间团体、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机构等单位,协调共同做好社会工作。

(二)努力实现人员配备的合理化

按照区里的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我们采用调剂的方式在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中,选拔了五名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强、有一定社区工作经验的同志担任专业社工。

5名社工均具备了较高的基本素质,基本达到了社工岗位的工作要求。

(三)努力实现义工服务的全员化

社工人员配备实行“1+X”模式,即一个专业社工与若干个义工共同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率先行动,积极充当义工,社区党员义工、团员义工、大学生义工也积极参与,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目前,我们已经与*大学科技协会、自行车协会、电脑协会等志愿服务社团建立了长效志愿服务机制,形成规模庞大的大学生义工服务队伍。

(四)努力实现社工服务的专业化

在发挥五名社工专业特长的基础上,我们着重培养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方法,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行为方式,以发挥他们近距离接触居民、了解居民需求的直接优势,努力开展好助老爱老、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等社会工作。

四、发挥岗位优势,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小摇篮”育婴指导室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通过对社区0-3岁的婴幼儿及家长普及早教知识,开展亲子活动,增进母子感情、提高婴幼儿智力,使每一个孩子都享有一个最佳的人生开端。

“小摇篮”育婴指导室配有4名有育婴师证的义工,专门负责入户随访、早教训练和开展亲子活动。

试点期间,“小摇篮”育婴指导室共介入“付倩女儿学走路”等个案4个,开展“感觉统合训练小组”和“意外伤害处理训练小组”两个小组活动。

“付倩女儿学走路案”是“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介入的第一个个案,也是最能体现“小摇篮”育婴指导室社工专业价值的个案。

案主付倩于2007年11月3日,向社工师姚怀琴咨询“孩子都一岁两个月了,可还一直不会走,该怎么办?”

通过会谈,社工师了解案主夫妻双方工作忙,孩子一直由姥姥、姥爷带。老人对孩子细致入微,担心孩子磕着碰着,不让孩子乱爬乱动,致使孩子学走路落在了同龄孩子的后面。社工师得出这是中国典型的祖父母带孩子溺爱孩子、造成孩子运动量方面得不到充分锻炼的案例。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1月5日、11月25日、12月15日三次与案主的母亲张女士进行了交谈,从让她接受科学育儿的观念入手,手把手教给张女士如何正确帮助孩子,从爬行--到扶腋站立--到学走路的正确方法。经过近2个月的不懈努力,孩子现已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样蹒跚走路,通过体格智能测评,已经达到了正常孩子的水平。老人也接受了科学育儿的理念,案主母女关系也更加密切了。

小组活动中,“感觉统合训练小组”主要是通过让家长学习亲子操和开展亲子活动,促进婴幼儿身心发展,加强婴幼儿血液循环和呼吸机能,以增进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和平衡能力。整个小组活动历时1个月,进行了2次家长亲子操培训,开展了“宝宝爬行比赛”、“宝宝串珠比赛”、“骑木马比比看”等4次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力提高了宝宝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平衡能力。家长普遍反映婴幼儿的社交能力也明显提高。

此外,“小摇篮”育婴指导室还对35位婴幼儿家长开展优生优育指导、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亲子感情培养、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等咨询服务;对新生儿及3岁以下儿童进行入户随访,及时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体格智能训练,已有105名孩子的家长,享受到细致周到的早教随访服务;每月开展2-3次早教知识培训,已为45位准妈妈开展了孕前准备、孕期保健、新生儿护理等课程培训,为75位婴幼儿家长讲授了婴幼儿营养、语言开发、学做好妈妈等科学知识,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5次,有力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

(二)“金色夕阳”工作室

“金色夕阳”工作室通过运用专业社会工作的理论、原则和方法,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协助老年人充分认知老年、接受老年,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解决老年人的社会问题,帮助老年人适应不良的社会环境,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安度幸福晚年。

“金色夕阳”工作室由一名社会工作者负责,并由其邀请一定数量的义工协助工作。试点期间,“金色夕阳”工作室共开展“剪纸课堂”等15个小组活动,介入“李爷爷走出孤独”等个案2个。

“剪纸课堂”是“金色夕阳”工作室开展的第一个小组活动。选择开展剪纸课堂作为“破冰”,因为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而且社区的老年人学会以后接着就可以派上用场,装点家园,活动开展后深受老年人喜爱。

“包饺子比赛”、“体验科学健身”等活动,培养了老年人的协作精神,锻炼老年人的全身协调性,给老年人的生活增加一些趣味性,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

“社区是我的家园,我要维护它”、“我环保,我自豪”、“情系灾区,我们在一起”等活动,拉进了老人与社会的距离,体现了老有所为,发掘了老人的潜能,使老人有一种“老有所为”的能力感,提高了他们的身心素质、社区参与程度和社区归属感,使他们更好地融入了社区生活。

“写春联、送春联”、“元宵佳节共欢乐”等活动给予了老人春节慰问和精神的安慰,为组员营造了温馨热闹的环境,使老人们感受到了小组成员带来的欢乐,培养了小组凝聚力。

“关注听力健康”、“为老人上门义诊”“夏季健康行”等活动,增加了老年人的健康养生知识,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帮助老年人建立了科学健康的晚年生活方式。

“参观*战役纪念馆”活动,采取“缅怀”的工作方法,通过带老人参观*战役纪念馆,带老人回到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中去,回想曾经勇于奉献、不怕牺牲、顽强不屈的精神。帮助其增强个人能力,预防生理或心理上的迅速退化。

在介入的个案中,通过会谈,社工了解到李爷爷的儿女都没有在他身边,一个人生活得很是孤单,在心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为此社工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采取了怀旧和生命回顾工作方法。鼓励李爷爷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件或时刻,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成就、尊严等多种有利身心健康的情绪,帮助老人找回自尊和荣耀。鼓励老人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以达到内省的目的,让老人重建完整的自我。

通过三次会谈,李爷爷情绪明显好转,开始与家人、邻居往来,重新建立了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曙光”就业服务室

“曙光”就业服务室在掌握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政策引导和扶持,通过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信息咨询、再就业援助等渠道帮助其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使他们开始新的生活。

试点期间,“曙光”就业服务室共介入“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等个案3个,开展“创业服务进社区贴心行动小组”、“明天会更好小组”等3个小组活动,同时凝聚集体智慧,设计出“曙光”就业服务室的图标。

个案“指导毕业生小王如何找工作”在大学生普遍找工作难的今天具有典型意义。社工师了解案主小王有理想、成绩也很不错,可找工作屡次碰壁,加之案主家里经济拮据以及旁人的错误思想灌输,令其产生要找到一份好工作只能靠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偏颇思想,从而也就不愿意再去尝试找工作了。

为此社工师制定了详细的会谈计划,于2007年12月5日、12月25日、2008年1月18日三次与案主小王进行了交谈,从寻找共同语言、建立信任基础入手,让其详细描述两次面试的经过,使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一些贫困出生的成功者的事例以及社工师自己的实际例子扭转案主的偏颇想法,让他相信这个世界是承认个人的能力以及自身的不懈努力的。经过近2个月的工作,案主已决定再次参加工作招聘,并显示出较强的自信心。社工也根据案主情况,积极联系用人,协助就业。如今小王已经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并积极投身其中。

此外,协助*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同辖区内51名“4050”的失业人员签约社区公益性岗位;推荐公益助学人员名额2人;积极宣传《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两部新法律;每月入户随访就业困难家庭,及时为他们带去最新就业信息;全力通知社区内有需求居民参加金融知识讲座及各类招聘会13次,极大的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

(四)“春红心理咨询室”

“春红心理咨询室”以关爱社区居民个体心理和谐,促进社区和谐发展为宗旨,把维护和增进居民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用心理学专业知识,随时随地对广大居民的心理需求、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疏导,对严重的心理疾病进行干预与建议。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共介入个案10人,计17次;团体讲座4次;黑板报2期;调查问卷2次;咨询宣传活动2次。在社区逐步形成“心理健康为了人人,人人需要心理健康”的氛围。

个案“王女士邻里闹矛盾”情况是这样的:王女士因收水费的问题与一楼的女教师发生矛盾,心感郁闷。社工师在于其交流中发现,真正的问题是王女士在文化部门退休后心理落差所引起的心理矛盾冲突,当收缴水费事件触及到她这一心理问题时,矛盾就发生了。

通过交谈,找到了王女士的心理症结,使她客观地认识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心理问题得到了解决,邻里关系得到改善,促进了邻里和谐。

试点期间,“春红”心理咨询室进行四次不同专题的团体心理讲座与辅导。2008年3月14日请劳教所的心理专家对辖区居民进行了有关犯罪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对居民如何掌握防骗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3月28日对居民进行了“恋爱、婚姻、家庭生活指导”讲座,对维护家庭和谐,创建和谐社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5月16日针对辖区老年人举办了“老年心理健康维护”的讲座,受到了辖区老年朋友的欢迎。

汶川地震发生后,“春红心理咨询室”围绕灾难对人们心理的冲击,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心理疏导工作。居住在辖区的四川成都籍打工姑娘,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因牵挂家乡和家人,情绪一直十分低落,社工师获悉此事后,一方面积极帮助她联系家人,一方面到其家中对其跟踪进行心理疏导。经过近半个月的疏导,小姑娘顺利从地震灾害的阴影中走出,积极参加到重建家园的行动中,并为家乡捐款捐物,贡献力量。

此外,李春红还以小组的形式,向居民普及宣传如何应对突发事件的知识。汶川地震使“春红心理咨询室”更加认识到了心理关爱的重要性。

(五)“指南针”帮教指导室

“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成为守法公民;帮助社区服刑人员解决就业、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试点期间,“指南针”帮教指导室共开展个案3个,座谈、入户走访11次,开展“爱我家园”公益劳动、“3.13”义务植树和社区矫正对象家属支持3个小组活动。

案主李某2005年3月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零六个月,缓刑三年。通过与案主座谈、家访,社工师重点强调对其思想和心理矫正,注意沟通,利用每周一次的电话汇报和每月的公益劳动机会,了解其心理历程和心理变化,并注意掌握李某的学习和就业情况,了解到李某有求学的意向后,积极鼓励其参加学习培训。通过近一年的指导帮教,李某现在已经顺利回归社会。在山师东路经营了一家服装店,虽然刚刚起步,但他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五、主要经验

1.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前提

由于社工试点是一项全新工作,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在试点初期对如何开展工作感到茫然,觉得无从下手。去年9月,区委组织部对社工试点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并及时举办了培训班,使我们领会了文件精神,初步理清了工作思路。街道党工委多次召开协调会,大家统一了思想、消除了分歧,确保了试点工作如期启动。因此,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关心,很难保证试点工作如期进行;没有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很难保证各社工充分发挥功能,圆满完成试点工作。

2、合理设置社工岗位,是做好试点工作的关键

满足居民群众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需求,保障困难群体最基本的权益,是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的核心。我们在设置社工岗位的时候,充分考虑以贫困居民、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问题青少年等为重点,优先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区建设、流动人口服务、婴幼儿早教服务等领域推进,设置的岗位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居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取得了很好的工作效果。

3、“1+X”模式的应用,是做好试点工作的重要保证

在工作中,我们实施了社工与义工联动的“1+X”模式,即一个社工,带着若干义工一起从事社工工作。目前,“小摇篮”育婴指导室,义工是固定的4个具有育婴师资格证和早教工作经验的社区工作人员;“金色夕阳”等四个工作室,义工人数是根据每次活动需要,临时确定。有了这些义工的参与,社工就有了强有力的帮手,工作开展起来更加有成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社工活动的影响力。

社工与义工都是“助人”,社工的特点是“助人自助”,义工的特点是“助人为乐”。义工的壮大需要社工的带动,社工的发展更离不开义工的参与。社工和义工的有机结合,为社工试点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居民寻求社工帮助的意识不够。社工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被居民接受、认同并主动参与,需要一个过程。通过10个月的试点工作,5个社工岗位开展了不少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回顾一下,大多是社工主动开展的小组活动,由居民主动寻求社工帮助的不多。今后,如何缩短这个过程,如何更大范围内扩大宣传,是社工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2、社工专职化程度不够。在社工人员队伍配备上,现在我们主要采用的是调剂机关干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的优点是队伍素质高,工作主动性强。但也有不足之处,就是社工承担“社工工作”和“本职工作”双重任务,很多情况下社工是在完成本职工作后,牺牲周末休息时间从事社工工作的,没有更多的精力用于社工工作上,因此专职化程度不高也是这次试点工作中比较遗憾的方面。

3、社工场所等硬件条件欠缺。目前我们的社工,除了“小摇篮”育婴指导室外,都在办公室里或花园开展具体工作。这种情况一方面由于办公室人员多,会影响他人工作,另一方面案主的隐私也得不到保证。社会工作作为中央积极推进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一个充满美好前景的领域,加快社工硬件建设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4、社工专业知识欠缺。虽然社工们都接受了专业的社工知识辅导,也在实践中运用了专业社工方法,但终究不够系统。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实践,制约了社工在更深层次开展社会工作。为弥补这一不足,今年5个社工和18个社区干部都参加全国社工师(助理社工师)考试,将来还需对社工进行更进一步的培训教育,以适应工作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