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改革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摸索一种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制定一套突出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促进学生实际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构建良好的工程教育平台。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创新;工程教育

作者简介:丁志胜(1974-),男,湖北孝感人,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部,高级工程师。(湖北 武汉 430200)李春霞(1975-),女,湖北荆门人,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湖北 武汉 430070)

基金项目:本文系武汉理工大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22-0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全面提高我国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宏观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落实这个计划必须重在实践,把实践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把实践渗透到培养的各个环节。

一、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

工科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它的实践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工科又是一门创造新事的学科,[1]每一个新项目都不是旧项目的完全复制,总是有所改进、有所变化,甚至是大部分或完全创新。工程建设就是一个创造新世界,创造人类美好的生活并从而创造人自身的创造性活动,就是要把“自在的世界”改造为“自为的世界”,改造成满足人类需要的“为我的世界”,把“现实的世界”改造成“理想的世界”。这一特点决定了工科的另一本质属性是创新性、创造性。这种属性决定了工科学生必须具有对现存状态进行反思的批判性思维,敢于摆脱陈旧思想和模式的束缚,敢于向传统的甚至是大家公认的观念提出挑战。也就是说,工科学生不仅需要具有常识的、科学的思维,而且还必须具有哲理的和艺术的思维,具有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要想创新,要想提出新的工程观念,设计新的工程模式,光以理论到理论是不行的,只有到实践中去才能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建新模式,从而建立新的工程理论。所以创新性归根结底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依托,这就是说无论是实际的操作,还是创新创造都必须通过这个途径。正如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科学理论,创新思维来自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2]因此,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重在实践。在工科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自始至终贯彻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

要想培养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学生必须要有具备实际工程能力的教师队伍。只有书本知识,没有实际工程能力的教师是不可能带出有实际工程能力的学生的。但在我国现行的工科院校教师队伍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是直接从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没有经过实际工程工作的锻炼,加之在高校职称评定的考核中追求科研硬指标,往往以的篇数和级别来衡量其水平的高低,使得这些教师沉迷在文献堆里看资料写文章,结果是写起论文来夸夸其谈,动手操作起来则束手无策。为改变此种状况,必须从观念、政策、制度上促使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第一线接受锻炼和训练。首先,从制度上规定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到企业去工作一年以上的时间,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其次,对已经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教师,制定定期到企业轮训的制度,[3]以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再者,对于安排到企业工作的教师,学校不能放任自流,学校应成立专门组织安排专门人员对在企业工作的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使之不流于形式;最后,为了鼓励教师到企业工作和锻炼,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包括教师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工作计入年度考核的工作量,并支付相应的绩效工资和福利,同时应承担教师往返企业的旅费和其他必要开支,解决教师到企业工作的后顾之忧。

三、摸索一种培养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科学基础,试图传授更多的理论知识,培养研究型精英。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是灌输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考试起来头头是道,动起手来不知所措。工程的实践性要求工科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工程的创新性要求工科学生必须敢于摆脱成就思想和模式的束缚,开拓创新,因此,必须把工科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从科学模式回归工程模式,[4]把实践作为教育培养的关键环节,通过工程实践训练达到对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以实践为核心的各种活动达到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一,提高实验实践课程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改革实验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要改变原有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对原有理论课程进行整合,一方面压缩理论课程,增加实验实践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另一方面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拓展多种形式的实践课程,使学生由“边听边学”转为“边做边学”,带着问题去做,在“做”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出真刀实枪的真格人才;第二,实践课程设计可以以项目教学的形式进行,通过项目的计划制定、组织实施综合应用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三,可以考虑部分专业课程在企业学习,同时聘请企业富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到学校讲授和开设部分课程;第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以及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工程实践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第五,安排足够的时间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包括产品设计、生产管理、方案改造、检测报告等各个环节。如果说以上所说的实践是间接实践的话,那么到企业实习就是直接实践。学生在企业提供的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面对具体的现实项目,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去时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正是通过这些问题的发现、解决才会进一步加深和完善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在实际工程的平台上综合把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同时学到书本上、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锻炼不仅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其交流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提升。

在教学方法上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推广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使学生从继承性学习走向探究发现性学习。

鼓励教师潜心教学,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经常开展教学研讨会,发表教学改革的研究论文,使教师在不断交流学习中取长补短,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使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四、制订一套突出实践能力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

在传统的工科学生考试考核中,遵循的是以掌握“知识点”为本的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综合素质较差,不受企业欢迎,也适应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新的培养计划必须制订一套突出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办法:改单纯的理论考试为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考核各占一定比例的办法;将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纳入考核的内容;在企业生产实习期间,要把阶段性考核和实习结束时的总体考核结合起来,建立企业阶段学习档案,对学生作业、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等真实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要把考试考核成绩与学校教师、企业老师的印象评价结合起来;要把平时的考试考核成绩与论文答辩结合起来。

五、结束语

为了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能力、创新能力,提升其综合素质,必须首先树立以实践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并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以及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创新中下功夫,在实践中大胆摸索,勇于创新方能臻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贵成,张明富.“卓越工程师教育”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91-93.

[2]邱学青,王眉.树立“三位一体”实践教育观 培养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4):92-95.

[3]林健.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0,(17):91-93.

[4]张文生,宋克茹.“回归工程”教育理念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31(1):77-7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