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考作文命题预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考作文命题预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A 背景解读

作文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高考作文的成败,关系到考生语文的成败,关系到考生高考的成败,关系到考生未来的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而言,“文学即人学”(高尔基语),高考作文同样能折射出一名考生的思想修养、人文素养、心灵世界。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这名考生的思想、精神、人格、心灵等全方位地进行一次“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陶冶并升华的过程。

我们知道,高考是一项高耗氧的脑力、体力运动,考生在150分钟内要完成六七千字的阅读量,不少于1500字的书写量,其思维必须保持高速运转的状态,而考生精神、心理的紧张程度也可想而知。所以,作文命题应该让考生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高考作文应该与时俱进,摘下高高在上的面具,与考生平视,站在考生的角度命题,努力进入考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最大限度地让每一位考生都有内容可写,有感情可抒。高考作为最公平的国家级的选拔性考试,作文命题必须面向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考生,必须给考生提供充足的写作空间。

而要做到上述要求就需要寻找一个恰到好处的命题点,即在考生、社会和自然的交叉点上命题。

B 内容探究

如果把整个写作内容进行全面整合的话,不外乎人、自然、社会三个纵切面。而这三个层面又相互交织渗透成人、情、事、理四个纬度,其中经纬交织点就是“人”。这是由写作的特点决定的。在考生、社会和自然的交叉点上命题,考生的写作内容涉及自然、社会、人,也就是说涵盖了整个写作内容。它既考虑到了考生实际,可以内观,又可放眼世界,大和小,整体和局部,心灵世界和外部世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实,历年优秀的高考作文命题,无论话题作文,还是命题作文,也都充分体现出了“在考生、社会和自然的交叉点上命题”的特点。以2006年高考福建卷和上海卷为例:

福建卷

创新思维课上,同学们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其中最能引起师生关注的话题有:

①诸葛亮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②戈多今天已经来了

③留一点空白

这三个话题引发你怎样的想象、感悟与思考?请选择其中一个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该话题范围之内。

【点评】福建卷三个话题两个涉及人物故事,而人物又源自教材,考生相当熟悉,不应该有陌生感;一个是哲学命题,考生也有大量思考的余地,……只要张开想象的翅膀,创新求异,就会写出好文章来,尤其是前两个话题给了考生无限的遐想,考生的创造性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该作文命题意味深长地暗示考生:既要学好教材,又要不拘泥于教材;既要体验校园生活,又要放眼社会生活。丰富的写作内容,突出的“三自原则”,这种与考生心贴心的命题,考生作文能不出彩吗?

上海卷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点评】上海卷命题作文紧密围绕考生,以考生为本,暗合建立“和谐社会”这一时代主题。题目中的“我”是主体;“你”是客体,既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物;“想握住”要写出“我”对“你”的情感倾诉:依恋、祝福、内疚……较低的审题难度,丰富的写作内容,使考生迅速地进入写作状态,进入自己的心灵世界,在6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和自己的情感倾诉对象完成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安静地、投入地、自由地作文,以我手写我口,考生的情感能够得到最真实的抒发,即使是擅长议论文的考生同样也能够写好这个作文题目。

基于以上认识,在作文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自觉地“在考生、社会和自然的交叉点上”寻找作文命题或自主命题,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备考水平以及学生的作文水平。

C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班会课上,老师在讲桌上放了一只罐子、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和其他物品。老师把鹅卵石放满罐子后,问自己的学生们:“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是――”所有的学生都异口同声。“真的吗?”老师接着又拿出了一些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进去,摇一摇,再加一些,然后问学生们:“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的?”“也许没满。”班上有位学生怯生生地低声回答。“很好!”老师说完,又拿出一大袋沙子,把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再问学生们:“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罐子是满的吗?”“不是――”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好极了!”老师称赞道。之后,他又把一大瓶水倒进了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碎石子、沙子填满的罐子里。最后,老师把罐子、鹅卵石、碎石子、沙子、瓶水按次序一一摆放在讲桌上,没说什么。

当把所有的这些事情都做完后,老师正色地问他的学生们:“通过上面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结论?”

读完这则材料,你“从上面这些事情可以得到什么重要的结论”?请以此作文,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命题重点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引导其思维健康地发展。本题是有限制的题意作文,立意必须“从上面这些事情”得出来,否则会产生跟“教育教学”有关但结果却跑题的立意。思考材料的内涵一定要紧抠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想想这些词语和句子除了表面的意思外,还有没有深层的含义。立意的角度有二:

一是老师做实验的过程,特点是罐子填了一次又一次,每次都貌似填满了但仍有可填的空间,由此联想,便可以得出学习与时间、生活与时间、工作与时间等关系方面的立意,还可以得出人的潜能大有可挖等方面的立意。

二是老师最后的做法(有行无言)――“老师把罐子、鹅卵石、碎石子、沙子、瓶水按次序一一摆放在讲桌上,没说什么”,这句话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老师“没说什么”,分明是在暗示学生,老师为什么要“按次序一一摆放”?如果把次序打乱再把它们放进罐子里会是什么情况?由此联想,可以得出科学统筹、严密计划等方面的重要的立意。

“罐子、鹅卵石、碎石子、沙子、瓶水”有没有喻意?比喻什么?由此联想开去,我们可能会想到人生,如让自己的人生充实起来等方面的立意。“鹅卵石”无疑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鹅卵石”?思考下去,可以从安排人生的“鹅卵石”等方面多角度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