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喜旧”风何时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喜旧”风何时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喜新厌旧是一般人的心理,但去年影视界却一反常态,盛刮起一股喜旧之风,且大有越刮越劲的趋势。

旧剧重播是这股风突出的现象之一。《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是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也是公认的精品,一直是反复重播的冠军,一年少说也要重播三四次。除此之外,那些二十年前曾热播的电视剧也成了香饽饽,什么《乌龙山剿匪记》《婉君》《梅花落》也从箱底翻了出来。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足球世界杯期间,四川卫视安排了《渴望》,安徽卫视安排了《上海一家人》,还出尽了风头,既吸引了老观众,还得到年轻人的青睐,破例地获得了高收视率。

自2000年重新翻拍的电视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热播后,重新翻拍又成为喜旧的新景观。据统计,影视剧的翻拍居然占据50%以上,这惊人的数字很让人值得回味!远的不说,就以现在为例,各电视台正在热播的就有《铁道游击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杨乃武与小白菜》《冰山上的来客》等,还有《陈真》《舞台姐妹》《霓虹灯下的哨兵》正紧锣密鼓地开拍。而北京电视台与几家公司联手投巨资翻拍的50集《红楼梦》更是炒得热火朝天,看来,这股翻拍风还会继续下去。

旧剧重播,老剧翻拍之风越刮越烈,连一些影视界的风云人物也被吹得心动神摇,步起了后尘,冯小刚和张艺谋则是突出的代表。不过他们毕竟智商过人,另辟了蹊径,采用“拿来主义”用旧瓶装新酒。前有冯小刚“洋为中用”,把《哈姆雷特》改变为《夜宴》;后有张艺谋“今为古用”将《雷雨》换脸成《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题材选择上竟惊人的一致。这两部影片有“经典”的托垫,有“大腕”演员的加盟,聚足了人气,使这股“喜旧”之风飙升到新的高度!

应该承认,这股喜旧风迎合了观众怀旧的心理,客观上填补了银幕银屏的空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观众的文化生活,甚至刺激了票房和收视率的神话。但且慢为此喝彩,短期炫耀的光环是很有限的,并不能掩盖影视界日益显现的乱象和隐忧。因为不论是重播翻拍以及“拿来”的大都是一些经典性的又经过观众认可的原创作品,它们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我们能心安理得地仅仅靠它们来繁荣我们的影视事业吗?

是电影院电视台不想演播新的剧目?非也,原因是如今可供选择的优秀新作实在是太少了。以电视剧为例,据广电部公布的数据,我们每年生产的电视剧有1.2万部(集),但能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只有5000部(集),那7000部(集)只能闲置,更有些粗制滥造的更没人待见被打入“冷宫”,不知何时能见天日,何况每年都在成倍地积累。

我们如果再从播出的实效来看,一批翻拍的电视剧鲜有佳作,大多缺乏新意,既丢失了原作的韵味,也未创出新的境界,常常在遵循原作和立意创新的矛盾中徘徊,往往是轰轰烈烈地推出,冷冷清清地收场。以电视剧《杨乃武与小白菜》为例,15年前这部剧播出时收到家喻户晓的轰动效应。翻拍后的新剧却让观众大失所望。许多观众发出这样的责问:这“小白菜”怎么跟潘金莲差不多呢?这只是有代表性的一例。相当多的翻拍剧也都没能逃出同样“冷遇”的命运。

此外,影视界喜旧之风的劲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些风云人物的无奈,冯小刚和张艺谋正是如此。本来,他们在多年的从影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再接再厉为观众奉献更多更好的原创精品。但遗憾的是他们被“奥斯卡”情结“扭曲”了心态,不由自主地参与了“喜旧”的大合唱。

就说冯小刚吧,他可是电影圈内的一个奇才,以他独特的构思、奇巧的故事卖点,连续推出了《甲方乙方》《手机》《天下无贼》等脍炙人口的片子,可谓一路顺风青云,佳绩累累,称得上电影大餐的烹饪高手。他曾一再声称对奥斯卡不感兴趣,是个局外人,但这两年不知拨错了哪根神经,也想过一过“申奥”的洋瘾,但又苦于找不到捷径,最终才跟风地“喜旧”起来,“西餐中做”,给观众摆下豪华的“夜宴”,虽然观众领情地品尝,票房也不错,但看来美好的愿望最终又落了空!

再说张艺谋,这可是响当当的领军人物,从《红高粱》起始,接着拍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一个也不能少》等片子,显示出老谋子的厚实功底,成为电影界的一张名片,造就了商业片的神话,享誉海内外。事业的成功也使他虚荣心日益膨胀,激发起登上奥斯卡领奖台的强烈欲望,他使出浑身解数,不惜挥金如土,“杀人如麻”,《英雄》《十面埋伏》却屡屡受挫,屡战屡败之后更不能改弦更张,这不,又拿来《雷雨》作为垫脚石,但又事与愿违,在不久前“金球”奖的提名中,《黄金甲》连提名都没混上,怕是奥斯卡也没戏了!

不过,应该承认,不论是冯小刚还是张艺谋,他们“喜旧”之举都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舆论界铺天盖地的批评却带来“井喷”的票房,他们俩兴奋得都“偷着”乐了。但他们也许没有想到,这高明的“拿来主义”也给别人留下了质疑的把柄。因为严格地说,这种“拿来”情节是别人的,人物关系是别人的,甚至连一些台词都是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只不过错换了时代,更改了名姓,再添上枝枝叶叶,实在有抄袭之嫌,这与“80后”的小作家郭敬明那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又有什么区别!只不过莎士比亚、曹禺均已故去,不可能去追究他们侵权而已!

2006年已过去了,虽然对去年这股“喜旧”风不应全盘否定,但纵观全局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到了今年的岁末,再进行盘点回顾时,这股“喜旧”风依然劲吹,那么我们的剧作家、导演乃至演员能问心无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