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国东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东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战略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文章通过经济规模、货物贸易、服务业水平、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受教育水平六个因素对东中西部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做出分析,明确中西部已初步具备承接服务贸易梯度转移的基础,进而探讨了限制区域服务贸易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东中西部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东中西部;服务贸易;战略选择

一、 引言

随着“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愈发重要,服务贸易已成为一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源动力。我国幅员辽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可以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大经济带①。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地区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0%,然而东部地区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受到增长动力不足的限制,出口远远小于进口,因而探讨三大经济带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而实现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服务贸易及其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很多学者作出解释。Srivastac(2006)通过对印度1980年~1996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指出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主要源于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工资水平②。Worz(2008)认为服务业规模、开放水平、劳动力生产率以及教育水平共同决定着国家的服务贸易竞争力③。而Carolina认为相较于服务贸易,货物贸易的发展相对完善,一国货物贸易的发展不仅能为其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基础市场,还能促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④。殷凤,陈宪(2009)使用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证实了影响服务贸易的几个重要因素分别为: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收入状况、服务业发展水平、货物贸易发展状况、服务开放度。宋加强,王强(2014)使用面板数据检验了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性:影响发达国家服务出口的主要因素有网络发达程度、经济规模、法制水平等,而影响发展中国家服务出口的主要因素有教育、税负水平、电信技术水平等因素。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从多个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的角度对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做出描述,论证了“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具备承接服务贸易梯度转移的基础”的论点,并针对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提出适宜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省份服务贸易面板数据的缺失使得实证分析无法展开。

二、 东中西部发展现状

根据有限的《服务贸易报告》信息可得,从入世开始我国服务贸易的地域分布格局就以东部地区为主。2011年,东部11省服务贸易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0%,中部和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合计占比仅为10%;2012年服务进出口总额仍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但中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状况在改善,进出口额增长迅速。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因素有经济规模、货物贸易、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受教育水平等几个因素,下文即从这几个方面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现状做出描述,并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的潜力做出解释。

1. 经济规模。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经济规模,从2001年至今,东部、中部、西部省份的国内生产总值都在逐年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只是东中西部地区发展阶段不同,东部地区GDP值变化范围在579亿元人民币~72 812.8亿元人民币之间,中部地区GDP变化范围为2 029.5亿元人民币~37 010.2亿元人民币之间,西部地区变化范围为139.2亿元人民币~30 103.1亿元人民币之间。经济规模从东部到西部,呈现阶梯状下降趋势。

2. 货物贸易。就货物贸易总体发展来说,东部地区货物贸易规模最大。得益于东部较高的货物贸易开放度、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国家政策等因素,东部地区货物贸易总和比中西部加总的贸易额都高。

就货物贸易年均增长速度来说,2001年~2013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平均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64%、24.25%、25.73%,年均增长速度来说西部地区大于中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具体而言,13年间只有4年(2002年、2004年、2005年、2009年)东部地区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最快,从2010年开始西部地区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最快。2009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货物贸易额大幅下降,我国货物贸易也受到影响,东部地区货物贸易额下降了12.49%,中部地区货物贸易额下降最多,下降了21.18%,西部地区下降了20.4%。就区域发展速度整体状况而言,2001年~2013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货物贸易分别增长了6.65倍、11.47倍、15.48倍,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额增长幅度远远大于东部地区,可以说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渐显现。

综合货物贸易规模和货物贸易年均增长速度两个方面,东部地区货物贸易发展已颇具规模,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在加快,“干中学”效应正在显现。

3. 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通常情况下使用第二产业与国民经济的比重来表示工业化水平,使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城镇化和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内生要求,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共同决定着地区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

工业化水平方面,整体上而言,东部工业化水平在下降,中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则是一直在上升阶段。东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由47.21%变为46.11%,基本保持稳定的趋势;而中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由42.15%上涨为50.6%,工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有38.06%上涨至48.38%,涨幅最大。城镇化水平方面,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城镇化水平最低。

4. 教育水平。本文使用普通、高等专业毕业生数以及高校数目来表示东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状况。从普通、高等专科毕业生数和高校数目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普及度在提高,而且高校数目在增加。具体而言,从高校毕业生数目来说,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高校毕业生数由31.2万人、22.2万人增长至213.04万人、143.76万人,分别增长了5.83倍、5.48倍,东部地区高校毕业生基础比较大,2001年时东部毕业生数已接近中西部之和,2013年东部毕业生增长了4.62倍,发展到281.9万人次。从高校数目来看,东部数目最多,但西部高校数目增长最快。截至2013年,东中西部地区高校数目分别为1 089万人次、800万人次、612万人次。

5. 服务业发展水平。产业与贸易是“原像”与“镜像”的关系,对外贸易正是一国产业优势的表现。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基础,服务贸易是服务业国际优势的体现。从服务业占比数据和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两方面来看,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最高,截至2014年东部地区平均第三产业占比已达50%,中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保持均衡的速度,2001年服务业占比39.23%,2014年服务业占比39.92%,几乎不变,而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占比则经历了由下降再上升的过程,2014年西部地区平均服务业占比42.2%。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方面,西部最快,中部最慢,西部第三产业增长最快时达到21.91%(2010年),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最快时也只有21.32%(2005年),中部地区第三产业增长平平,保持15.21%的年均增长速度。

6. 小结。在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经济规模、居民收入水平、货物贸易、服务业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做了基本分析,结果显示:(1)中西部地区人才储备在增多。这表现在中西部地区高校数目和高等教育普及率的增加方面。(2)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速度在加快。这主要反映在中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三个方面。(3)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这主要表现在中西部地区二、三产业占比结构的调整方面。而服务贸易的发展与货物贸易的发展、工业化水平、服务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体来说,中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在逐渐显现,中西部地区已经初步具备了发展服务贸易的基础,具有发展服务贸易并实现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外部条件。

三、 影响区域服务贸易战略模式选择的因素

服务经济时代,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都非常广泛。因此在服务贸易战略模式的选择方面,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大致可以划分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方面。

1. 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经济发展总水平直接影响服务贸易开放水平和发展程度。从宏观层面将,在加入世贸组织进行服务业的开放中,通常的情况是经济发展水平与服务贸易承诺开放水平呈正比(杨圣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承诺开放水平越高;而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承诺开放水平就会相对较低。我国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中,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化、城市化和服务化水平都相对较高,因而开放水平在我国区域中也最高;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水平、经济规模等都在逐渐发展,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2. 资源禀赋方面。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同样适用于服务贸易。区域在发展服务贸易时,应当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优先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资源禀赋分为:自然资源、交通条件、技术优势、人力资源等。

自然资源主要指的一些自然景观等资源,这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使得区域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具有天然优势。交通条件指完善的交通设施网络,这使得区域在发展交通运输服务、物流服务、零售服务等方面具备重要的竞争优势。技术优势指的是通讯技术等支持性技术水平对于金融、保险、商业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展开具有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主要指在服务贸易发展中所亟需的专业型服务人才。

具体而言资源禀赋方面,区域发展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分别为:东部地区综合条件比较好,尤其是交通条件和技术方面。中部地区许多城市,比如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株洲、怀化、上饶、洛阳、太原、郴州、蚌埠等都是著名的交通枢纽城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如秦始皇兵马俑、西双版纳、陆上“丝绸之路”、布达拉宫、大足石刻等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资源。

而区域发展服务贸易的要素资源劣势主要反映在交通状况不佳、人才外流严重两方面。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自然条件决定了运输便利化程度。至于人力资源方面,虽然中西部地区高校数目在增加,但是调查报告显示,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率达高80%,而我国的人才除去移民至美欧等国之外,剩余的多数流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发达城市。

3. 政策导向。我国对外开放采取层层推进的方式,沿海港口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全方位开放,这种开放战略造成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和服务贸易差距逐渐拉大。具体而言,我国实行的是“自东向西,自南向北”的对外开放政策,东部沿海地区是开放的重点,国家采取各种政策,比如税收减免、外汇支持等促进对外开放。而中西部地区一直以来是东部地区发展经济和服务贸易的“补给站”,为东部地区提供原料和劳动力等资源,导致无明显竞争优势,在服务贸易方面与东部地区差距越来越大。

四、 区域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模式选择

宏观上看,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况,对外贸易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难题;区域发展上看,我国区域服务贸易发展严重不平衡,东部地区服务贸易额占我国服务贸易总额的90%。在东部地区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中西部已经初步具备承接服务贸易梯度转移的基础下,如何实施有效的服务贸易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升我国服务贸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就显得极为重要。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各有特色,因而在发展服务贸易时也应因地制宜。而且区域服务贸易战略模式的选择应该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相一致,具体而言,东中西部应采取的服务贸易战略如下:

1. 东部地区:深化服务贸易开放,进一步融入全球价值链。

(1)由“要素参与模式”向“企业参与模式”转变。一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主要依靠的是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禀赋,这种参与全球化的方式使得在价值链中我国一直处于低端环节,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服务贸易的逆差以及对外贸易的持续失衡现象。因此在东部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应转变发展模式,由传统的“要素参与模式”转变为“企业参与模式”,整合品牌资源,对服务业现有出口品牌进行研究,对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政策倾斜,将其打造成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

(2)加快“走出去”步伐,做好服务贸易的促进工作。我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是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因此服务贸易的发展应着眼于进出口的均衡发展,重点是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协调互动。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一方面搭建便捷的服务贸易支持平台,比如“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东盟博览会等服务贸易洽谈会;另一方面培育并发展壮大中介平台,建立中介机构对国内服务贸易企业进行推介,发展行业协会、商会等开拓服务贸易市场,共同为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提供服务。

(3)实施多元化市场战略。积极开拓新兴服务贸易市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过于集中,这使得我国服务贸易外部依赖性过高,抵御风险能力偏弱。因此东部地区在发展服务贸易时要本着“巩固已有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贸易往来,另一方面大力开发拉美、东亚等新兴国家。这样既可以学习英美等发达国家发展服务贸易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又可以降低市场依赖和系统风险。

2. 中部地区:逐渐由保守开放型转为积极开放型,促进生产业专业化。中部地区多为重工业型城市,雄厚的制造业发展基础为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加之联通东西部地区的区位优势,这两方面共同促进了其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实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过程中,应当由保守开放型转为积极开放型,做好东部地区服务贸易“梯度转移”的承接,充分利用优势,促进区内生产贸易的发展。

近年来中部地区展开了一系列服务业生产项目,比如山西省加快推进“中鼎智慧”等现代物流园建设;湖北省将“武汉普洛斯产业园”确定为省级服务业重点项目;河南省在推动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发展的重点是打造“一带一路”国际枢纽通道并实现物流业的现代化、园区化、信息化、标准化建设。

3. 西部地区:实行保守开放型战略,提高生活业品质。自2013年11月三中全会《决定》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了西部大开发,在加强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了就业和经济规模,使得西部地区由开放的大后方转为开放的前沿。因而西部地区发展服务贸易应当逐步递进,由封闭型经济转为保守开放,最终实现积极开放;在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点是生活业,提高地区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

注释:

①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等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8个省(区);西部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重庆、广西、宁夏、内蒙古、新疆等12个省(区)。

②N. Srivastav.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N- ortheastern states of India:The case of service industries[J].The Icfai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2006,3(4):60-69。

③Woerz J.Austria's competitiveness in trade in services[R].FIW Research Reports,2008.

④Lennon C,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working paper in NBER,2009.

参考文献:

[1] 宋加强,王强.现代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4, (2):96-104.

[2] 殷凤,陈宪.国际服务贸易影响因素与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2):61-69.

[3] Lennon C, Trade in services and trade in goods:differences and complementarities, wo- rking paper in NBER,2009.

基金项目:山西省软科学项目(项目号:2013041004-01)。

作者简介:赵若锦(1989-),女,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服务贸易;刘兰(1988-),女,汉族,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国民经济。

收稿日期: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