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省域基本公共服务论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省域基本公共服务论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评价体系建构与评价步骤

1.基本公共服务综合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笔者结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和《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根据省域实际,考虑数据和指标的可比性、可及性和代表性,运用综合评价方法,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核心,建立1项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和20项三级指标(见表1),旨在涵盖目前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认识以及未来关注的研究重点。2.数据来源、数据处理与评价步骤第一,数据来源。本文通过近5年的数据分析来反映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状况和均等化程度,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相关年份。需要指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在测评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两项指标的资料空缺,所以在四川省的21个州市中,暂不对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3个州进行分析,实际分析统计市州为18个。第二,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数据无量纲化是实现信息综合集成的先决条件,各项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之后才能进行加权集结。[15]本文采用极值处理法进行无量纲化。由于代表基本公共服务的各单项指标的性质存在正向和逆向之分,所以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有以下两个公式。式中,yi代表某项指标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数值,xi代表某项指标的原始数值,max(xi)和min(xi)分别代表2008~2012年各市州单项指标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第三,权重系数。权重的测量方法有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根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体系指标的层次性、继承性和保序性,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基准评估法,对于二级指标,主要借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成果[16]来赋予权重系数(见表2)。对于同一类别的三级指标则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赋权。第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是反映省域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综合指标,其算法是由无量纲化后的三级指标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合成为二级指标,再由合成的二级指标根据表2的权重系数相乘后加权得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

基于四川省18个市州(除去甘孜、凉山、阿坝三州)2008~2012年的统计数据,根据上述构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按照指标计算方法和实施步骤,可以得出5年中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指数(见表3)和地区差异系数(见表4)。1.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普遍提高2008~2012年,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总体上普遍进步,但各市州的发展速度和增长幅度显著不同。泸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眉山、广安、雅安、资阳等9个市增幅较大,其中广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幅达到31.38%。相反,自贡、攀枝花、达州、巴中等4个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却有所下降。另外,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乐山市等仍是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高值区域。需要指出,成都市周围的遂宁市、眉山市、雅安市、资阳市等增幅较大,并以成都为中心,呈带状分布,这说明区域城市群对周围地区公共服务发展起到辐射作用。2.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地区差异逐步缩小差异系数反映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越低,反之亦然。从整体而言,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2012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较2008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了2.84%(见表4)。但四川全省18个地级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成都、攀枝花、绵阳、广元、南充、眉山、雅安等7个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自贡、泸州、内江、宜宾、广安、达州、巴中、资阳等8个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明显偏低,其中,达州市均等化程度最低。此外,攀枝花、德阳、绵阳、眉山、宜宾等5个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

三、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对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从整体上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则加剧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程度。本文参考已有研究文献的影响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可比性,选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ENT),人口自然增长率(PR)、城镇化率(UR)、人口密度(PD)、总人口(TP)、人均GDP(PGDP),人均预算收入(PGR),人均预算支出(PGE),人均转移支付(PTP),财政自给能力(FSA)等10个变量,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针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控制变量与其他9个研究变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相关系数矩阵(见表5)。其中,财政自给能力是地方财政预算收入与地方财政预算支出的比值,其反映地方财政的资金保障能力或者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可持续性,这意味财政自给能力越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内生力量越强。相关数据分析显示,2008~2012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指数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强度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见表6),但可以得出以下3点认识。第一,城镇化率、财政自给能力、人均GDP和人均预算收入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财政自给能力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贡献率逐年减小,而城镇化率的重要性递增,人均GDP和人均预算收入的重要性保持动态稳定。这一现象表明城镇化是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同时财政自给能力数值的递减反映出四川省各地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成效显著,财政自给能力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意识逐步增强,对外依赖性递减。第二,人均GDP和人均预算收入则是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方面的影响因素。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规模及其在具体数目上的支出数量,一方面由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即供给方面的因素决定;另一方面也受公众对某项具体公共服务的需求程度,即需求方面的因素决定。[18]基本公共服务涉及公民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公民对此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人均GDP和人均预算收入是影响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三,人口密度、总人口等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起到稀释作用,但相关性并不高。人均预算支出、自然增长率及人均转移支付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影响并不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2008~2012年四川省统计数据,研究四川省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和均等化程度。实证分析结果表明:5年中,四川省域范围内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普遍提升,但市域范围存在显著差异。同时,省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差异正逐年缩小,但部分地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却明显下降,而城镇化率、财政自给能力、人均GDP与人均预算收入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与程度。面临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四川省人口多、底子薄、不均衡、欠发达的基本省情,依据基本公共服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质量与可持续性是今后四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主动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其政策含义主要有以下3方面:第一,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树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引领。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引领,而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支撑。从现状来看,服务型政府建设已初现成效,特别是服务型政府建设显著提升了政府的服务意识和公共服务能力。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的核心主体,政府财政实力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物质基础,而充足、可持续的财政供给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关键要素。可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财政自给能力、融资能力等因素直接决定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范围和程度。因此,必须减轻公共财政的负担,优化基本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结构,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活力。第二,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梳理世界和全国公共服务发展经验,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普遍较高,一方面是政府有充足的财政资金保障民生事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增强转移支付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协调配置;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普遍提升公民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能力,公民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有效需求反过来又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持续发展。需要强调的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立足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合理确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水平和层次,切实保障大多数人的基本发展权利。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开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源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发展,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城镇化发展仍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的核心动力。今后城镇化建设更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合理引导人口流动,降低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总人口等因素对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水平的稀释作用,特别是要处理好外来流动人口与当地城市居民在共享基本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利益关系,真正体现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

作者:戚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