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传统的延伸与中西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传统的延伸与中西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随着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融,在保留传统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与创作风格的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洋乐器的精髓已成为民族器乐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文章通过对钢琴与扬琴的发音原理、律制、演奏技巧、音乐创作方面进行比较,来探讨扬琴在发展中对钢琴的学习和借鉴,同时指出探讨和研究外来作品的演奏技巧与音乐创作与我国民族器乐优势相结合势在必行。这既是对传统音乐思想的突破,也更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国扬琴的精髓,使扬琴艺术理论化、完善化。

【关键词】扬琴 钢琴 借鉴 演奏技巧 音乐创作

扬琴又称洋琴,14世纪盛行于欧洲。扬琴自明末传入中国后,经过历代演奏艺师的不断改进,成为具有中国民族艺术特色的乐器。钢琴历经几百年的辉煌历史,乐器制造、音乐体裁、演奏技巧等多方面积淀了丰富实践基础和理论研究。我们要借鉴吸收西洋乐器演奏技巧的精髓,逐步探索出具有“国际性”的民族器乐发展之路。笔者认为,研究二者的同与异,力求通过借鉴钢琴之所长,更好地挖掘扬琴的艺术魅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历史的长河中,扬琴与钢琴受东西方文化影响,各自拥有着独特的音乐文化修养和音乐风格理论。但它们在发音原理、音色开发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王沛伦在音乐辞典中曾写道:“扬琴和索尔特里琴同为钢琴的前身。”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二者的发音原理、律制、音色等方面的研究,把钢琴的演奏技巧融合到扬琴之中,从而使中国扬琴艺术更具魅力。

一、在发音原理方面

扬琴和钢琴同属击奏弦鸣乐器,二者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发音原理看,二者有着共同之处。扬琴与钢琴都是以弦的振动为基础,借助共鸣器而发音。发声部分由琴弦和共鸣板组成,整个发音过程是以弦为振动源,通过共鸣板把弦的振动转化为大面积的振动,最终把琴弦振动所发出的声音转化为乐器的声音。扬琴和钢琴均是通过外力作用来敲击琴弦发音的原理决定其击奏弦鸣乐器的特质。

二、在乐律方面

扬琴与钢琴都采用十二平均律的律制,钢琴的律制是由音乐体裁来决定的。钢琴键盘的音位就是严格按照平均律音列排列的,能够任意转调。然而由于钢琴弦的弯曲刚度影响,八度音程中根音的第一泛音频率要高于其基频的二倍,因此,在为钢琴调音时,要秉持“高音偏高,低音偏低”的手法。这种差距人耳是无法检测到的,钢琴的调弦也是参照了十二平均律。扬琴在律制上不但保留了传统扬琴的排列方法,而且巧妙地借鉴了钢琴的成果,如扩大扬琴音域,借鉴钢琴的调音方法,不再只用人耳来进行调弦,也参照了十二平均律。

三、在演奏技巧方面

从触键方式上看,钢琴是用手指接触琴弦,而扬琴是用两只琴竹接触琴弦。因此,钢琴的音色变化是通过触键的变化来实现的,扬琴的音色变化是通过演奏者的持竹方法、演奏姿势、击弦的速度与力度甚至角度来决定的。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我们既要弘扬本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优秀传统,又要借鉴吸收西洋乐器演奏技巧的精髓,通过演奏实践和音乐理论知识的积累,对钢琴从乐器的改革、击弦工具和演奏技巧乃至音乐创作上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借鉴与思考,使得中西方音乐从演奏上而言“距离”拉得更近。

首先在击弦工具上,钢琴的琴槌是在槌头附以毛毡作为材料,而扬琴的琴竹则是用中国特有的竹子制造,在竹头上附以胶布,其外面包裹着胶皮,胶皮的弹性及厚薄对音色影响很大。近年来,演奏家们努力寻找使得扬琴音色丰富多变的方式方法,在琴竹头上也采用了钢琴用毛毡作为材料,取代了胶布,这样可以把朦胧安静的音乐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在演奏技巧上,钢琴弹奏的音色取决于四种演奏方法。1.手指施力于键盘,手指有指尖和指腹可以接触键盘。指尖用力较多,传力较快,因此音色颗粒性较强;指腹用力较多,由于力量缓冲,因此音色柔和、暗淡。2.触键深度对音色的影响,一般来说,触键的深度决定了音色的厚度。手指触键越深,音色感觉厚重、饱满;而手指触键越浅,音色更加朦胧、缥缈。3.手指触键高度对音色的影响。即一种是在接触琴键前发力点抬得很高,击弦动作较大,这样演奏的声音明亮,气势恢宏,但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动作过高会影响速度;另一种是紧贴琴键发力,击弦动作小,小动作使得音乐速度更加自如,音乐表现活泼、灵巧。4.触弦方向对音色的影响,触键方向分为垂直和水平两种。这主要指演奏者在演奏时手臂力量的运用。垂直用力所经过的距离短,发力动作干脆,适合演奏节奏鲜明、色彩明亮的旋律。水平触键适合演奏柔和连贯、慢板中板的旋律。

“指腕结合法”是扬琴演奏中最为常用的触弦方式。即力量由肩关节、肘关节聚集到手腕,通过大拇指压、食指挑、中指托的作用力,用手腕将力量输送到琴竹头来完成整个弹奏的过程。近年来扬琴演奏借鉴了钢琴演奏技巧:1.运用“手指演奏法”即把两只琴竹想象成手指,把力量集中到琴竹头上,感觉跟手指弹琴一样。这样的演奏方法,力量集中,音色纯净,声音清晰,颗粒性强。2.扬琴是通过琴竹将力量施放在琴弦上的,手带动琴竹力量越是下沉、下落得深,琴竹击弦的声音越厚重,音色越饱满。反之,手带动琴竹的力量“端着”放不下去,声音则越单薄,没有穿透力,音色相对缥缈。3.琴竹的击弦高度直接影响演奏速度及音色。“高竹演奏”把琴竹抬高,大动作演奏使得声音明亮,具有爆发力;“低竹演奏”把琴竹放低,小动作贴着琴弦演奏使得快速演奏更加灵巧,适宜表现一些情绪欢快活泼的旋律。4.扬琴演奏中同样借鉴了钢琴垂直用力和水平用力的方法。垂直用力使得音乐更加具有穿透力,音色更加饱满。而水平用力使得音乐演奏更加流畅,音乐委婉动听。

无论是钢琴还是扬琴。在演奏中的共性即紧张用力与放松回弹相结合。钢琴的触键和扬琴的击弦都是通过放松——紧张——放松来完成的。如何弹奏出“弱而不虚、强而不噪”的音色是演奏家们一直不懈追求的。要做到这一点,演奏松紧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钢琴演奏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钢琴演奏中,需要演奏者放松手臂和手腕,把力量通透地传送到手指上。那么触键的方法、手指的松紧、力量的走向以及是用手指为主的发力点还是手腕为主的发力点等都将影响钢琴的演奏。钢琴的技巧理念主要通过手指来得以完成。而扬琴也一样,它虽然不是10根手指,但它有两支琴竹,两支琴竹的配合相当于手指的相互配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钢琴的演奏技巧方法来理解诠释扬琴。同样,就钢琴而言,弹奏又不仅仅要靠手指来完成,手指技术完全是靠手腕灵活来决定的。所以在弹奏钢琴时,要借鉴扬琴的手腕训练模式,进行系统化的训练。二者可谓在发展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

四、在音乐创作方面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历经了几百年的辉煌历史。经过演奏家及作曲家们的不懈努力,作品体裁、风格等各方面都已相对完善,都是众多乐器所难以企及的。钢琴音乐作品规模可大可小,音乐手法多样,具有表现多声音乐思维的优势。扬琴作为中国民族乐器中音域较宽的乐器,可以转调频繁,能够演奏多声复调织体。因此,近年来扬琴演奏家们成功借鉴了钢琴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音乐作品创作理念。将西方乐曲进行移植,用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扬琴来进行演奏。如《卡门》《流浪者之歌》《帕格尼尼变奏曲》,等等。这些作品无论从听觉上还是演奏技巧上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展现了中西音乐融合的独特韵味。在音乐创作上扬琴成功借鉴了钢琴的多声部表现手法。发明了双音琴竹,使得音乐更加饱满,和声织体更加丰富。左手可以演奏四度音程的和声,右手可以弹出三度和声。它的发明大大丰富了和声效果,使得音乐浑然有力。近年来,钢琴也试图运用西方的和声织体变化和音乐理念来诠释中国作品,如《梅花三弄》《百鸟朝凤》等。中西音乐的融合是新时期创作理念的必然“成果”,也是国际性音乐发展的必然趋势。

21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化和民族新音乐的迅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民族器乐学科在国际化的影响下,我们对其音乐及演奏技巧的研究不仅要深植于民族文化土壤,对民族音乐本体特点进行剖析,更应该在乐器及其音乐的研究与演奏技巧中突破原有民族器乐演奏技巧的局限性。笔者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定会在借鉴、吸收西洋乐器精髓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来完善我们民族器乐演奏技巧与音乐创作,让中国民族器乐焕发出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512101)

参考文献:

[1] 项祖华.扬琴演奏技艺[M].香港:繁荣出版社,1992.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 王晓红.民族器乐系统论[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

[4] 赵艳芳.再论中国扬琴的文化内涵——世界性和中国品格[J].中国民乐特刊,2001.

[5] 仲维辛.从构造和原理角度谈钢琴音色问题[J].乐器,2006.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