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汉英模糊性在审美价值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因而造成汉语中一些重要的美学要素在英译时多有磨蚀。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语法、措辞以及意境三个方面,以辜正坤教授的《沁园春・雪》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关感的磨蚀进行阐释。

关键词:模糊关感磨蚀《沁园春・雪》英译本

中图分类号:H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093-02

著名翻译家蒂里特曾说:“翻译贵在发幽掘微。穷其毫末。在造词和琢句方面,要译出其文;在性格与风格方面,要译出其人;在褒贬与爱憎方面,要译出其情;在声调与语感方面要译出其声。”(杨衍松,1994:3)然而这可能仅仅是对理想翻译王国的向往,绝非真实翻译实践的写照。事实上,翻译常常是一项品尝遗憾的事业。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在译文中准确传递原文之美,有时简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当我们步入模糊语言的翻译领地,这种遗憾倍加凸显。

汉英翻译之憾源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美学生成机制方面的差异。具体而言,汉语表达要求整体效应,而英语则注重条分缕析;汉语讲究意合,而英语则要求形合;汉语说的是意境,英语则讲的是逻辑。正是由于这些差异,汉语中一些重要的美学要素在英译时便多有磨蚀。

《沁园春・雪》是一篇足以代表诗词风格的传世之作。下面从汉英两种语言对比的角度,对辜正坤教授英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磨蚀进行具体分析。

一、汉英翻译过程中模糊美感的磨蚀

“如果硬要给的所有诗词按思想意境、时代气势、艺术造诣排列一个顺序的话,《沁园春・雪》无疑名列前茅,堪称极品。”(陈东林,1997:103)模糊语言作为语言表达的重要类型,在词中有着非常明显的体现,使得整首词增色不少。而辜教授的英译忠实而地道,被誉为“迄今为止国内外难得的优秀译本”。(1993:102)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的模糊性体现在语法、措辞与意境上,下面从这三点出发,对辜教授《沁园春・雪》英译中模糊语言美感磨蚀作具体分析。

(一)语法差异导致模糊性美感磨蚀

汉句意连形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意义关联皆隐含其中。标记不是十分明显,但是从其脉络与气韵读者能够感受其语义关系。即使是名词的排列,只要巧妙组合,便可表达丰富的言外之意。读者可以获得大于字面本身的信息负载。增生的信息量来源于读者根据语言结构松散处的留白发挥想象。

汉语表达,气韵模糊,描述常常一气呵成,而英语表达,逻辑林立,将读者的想象磨蚀得一干二净。也就是说,英译时,逻辑标记的林立,使得译文痛失原文气韵的模糊美。如: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What a scene is inthe northfound!

A thousand li of the earth is ice-clad aground.

Ten thousand li oi the sky is snow-bound.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

(1)译文中带说明性的标点的使用把原词由于语法松散所造成的模糊消解得荡然无存。原文只有一句话,而译文却译成了三句。标点叹号的出现分析性地揭示了“北国风光”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关系,即“北国风光”是总领下面两句。这种分析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原文的一气呵成的恢弘之感有所减弱。而“千里”“万里”在原文中虽然形式上是并列的,可事实上却是交错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读后能够感受到词人所看的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的壮丽景象,但译文却将其分开译,“千里”是“冰封”,“万里”是“雪飘”,原文的宏大气魄骤然消失。

(2)冠词以及名词复数形式的出现使原词中模糊的意象变得明确而具体。原词中,词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是词人的视野驰骋于想象之中,可谓虚数,起着增强语势和感染力的作用。然而,译文“a thousand”和“ten thousand”却给人以确数之感。虚数变确数,读者的想象空间不再那么自由,美感大大减弱。

(3)汉语之句法趋于流散、自由及模糊,无主句颇多,叙述更在乎表达核心词,以此激发读者想象。若把一切都按照规规矩矩的语法,交代得四平八稳,美感便丧失殆尽了。原文“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虽然没有明显的主语,但是并不影响读者的审美,我们能够想象那个冰雪交融的世界。译文添加了主语“earth”和“skv”,即“冰封”的仅仅是大地,而“雪飘”也局限于天空。显然,原文的美感大打折扣。

比较而生鉴别。英译逻辑标记林立,而汉语表达则多加省略;英译主语齐全,而汉语表达则多有忽略。逻辑标记的出现,主语的添加,使得汉语表达的气韵模糊美陡降。

(二)措辞导致模糊美感磨蚀

汉语追求“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因此。用~含蓄凝练,富有音韵美。而英语讲究理性描绘,因而在遣词造句上表现得客观而朴实。

(1)汉语常为四六骈体,行文用字常双不单,表达具有妍美之辞的华彩。“惟余莽莽”“顿失滔滔”这样的句子能让中国人千古吟诵,但是翻译成英语,却很可能是平淡如水的文字。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Behold!Al both sides of the Great Wall

An expense of whiteness conquers all

In the Yellow River,up and down,

The surging waves are gone!

原文叠字之美,朗朗上口。拟声词的运用更是让文章生动无比,很容易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译文虽然押尾韵,彰显了英语句子的尾重之美,但是与原文相比还是要差一个等级,因为原文是双重效果,不仅有韵,而且有声,而译文却仅仅有韵。显然,汉语妍美之辞,荡漾着意会之美、朦胧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