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本理念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本理念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学生是高校最重要的主体之一,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人本管理理念将传统“约束”学生的管理观念,转变为服务学生、与学生双向互动的思维,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管理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本文重点对高校学生管理中,应用人本理念提高院校管理能力展开论述。

关键词 人本教育理念 高等院校 学生管理

高校管理涉及人本管理、知识管理、经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动态管理等理念,这些理念相互联系,对指导高校管理有着重要意义。人本管理以院校中最重要的主体“人”作为服务对象,通过满足人的需求,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学生是高校培养的对象,人本管理理念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育创造力,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高校管理者需要明确自身不仅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必须重视管理和教育的结合。如果忽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缺乏对学生的关爱,没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和机器无异。学生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就体现出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的重要性。人不是物,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建立健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制度,尊重学生的权利。教育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培养专长,挖掘学生的潜能。第二,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和发展的机会。第三,采取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重视学校精神在管理中的定向和指导作用,发挥情感的亲和力与凝聚力,营造富有博爱思想的高品位文化氛围,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以人为本的管理,既包含建立在高校管理者人格魅力基础上的权威,也包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强调学生的观念和情感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既重视学生在高校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又重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自身的完善。可以说,高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学生。

二、高等院校实施人本管理的必要性

(一)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存在弊端迫切要求引入“人本管理”思想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管理工作都是以管理者为中心,在管理理念上,追求的是不出事原则,管理措施简单、粗陋。官僚式的管理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家庭、心理、生理和个性特点,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管理,未能有效构建一个和谐、包容、适宜的生长环境。管理中心偏离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轨道,在学习和生活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和指导。管理者在学生面前摆起架子,脱离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情况时有发生。此外,评价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也比较单一、死板,认为只要守纪律、不惹事就是好学生,缺乏一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完善自我的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二)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人本管理”的重要性

学生从高中步入大学,没有了当初备战高考时的学习激情,并且学生没有在社会中历练过,缺乏对社会责任感的深刻体验。一部分学生没有找到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感,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紧迫感。还有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忽视集体协作意识的培养。此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很多人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业上,因此随波逐流甚至违规的现象就比较严重。

三、人本理念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上存在偏差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服务,但是在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很多限制,使得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主从心理,认为校方是管理者和教育者,而学生是受教育者和被管理者。这与人本管理理念是相违背的。一方面,学校不够重视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多样化发展。而缺乏主动意识和首创精神的学生将来很难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复杂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在现实高校管理实践中,学校不够重视对学生人生规划的指导,而过于关注现实管理的需要,片面追求校园秩序的稳定。这也是与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目的相违背的。实际上,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方位高素质人才。学校有责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而不能把学生作为维护学校秩序的附属品,不能再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力的挖掘。如果在管理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成长的主人翁意识。

(二)信息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良莠不齐、杂乱无章以及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令现今的大学生应接不暇。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方便了学生获取特定信息,拓宽获取信息渠道,开阔视野,增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无谓的虚拟社交和无关的干扰信息消耗了大量时间,令很多自控力薄弱的学生眼花缭乱甚至迷失自我。一些别有用心的虚假网络信息也会误导甚至诱骗涉世未深的青年学子。网络游戏的飞速发展,不断地让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此,在高校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是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三)学生管理和教育脱节现象仍然存在

在高校中,学生会历经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日常管理、党团活动、辅导员指导等系列思想教育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和管理工作脱节的现象,使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动性,日常管理缺乏实效性等。这主要是因为教学机构和管理部门之间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缺乏有效的协同与创新。

(四)师生关系较为紧张

我国传统的教育工作者,主要遵循的是师道尊严,学生长久以来都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体现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主体地位。在教师面前,学生缺少发言权或者已经习惯了倾听和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有效的互动,造成师生相互之间缺少了解和沟通,容易出现隔阂。

四、人本理念下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管理思想要体现人性化

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思想要秉持人本教育理念,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不要偏离了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根本目标。要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在追求校园秩序稳定的同时,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服务意识,重视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主体地位,不要一味追求权力意识,过于突出权威和权力的重要性。要打破原有的权威性,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提升其综合能力。强化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和主人翁意识。使学生管理的人本理念深入人心。

(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多元化信息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新媒体对学生进行引导,既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又可以发挥其对学生学习、思想的引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社交网络账户、微博平台等工具,及时推送相关学校新闻动态、专业知识前沿、就业信息、感悟感言等,凝练打造校园文化的“主心骨”,增强学生对所在院校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学生广泛参与的过程中形成健康向上、充满凝聚力的校园文化。

(三)加强教育与管理机构的深层次合作

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自律能力差。这就需要学校管理者的耐心引导和教育。可以由校行政管理部门牵头,成立包含其他职能部门人员的学生事务综合管理委员会,创造性推进各项教育管理活动的高效开展,从而构建系统性的学生教育管理工程,改变传统的松散式管理。

(四)管理过程要体现人性化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行使权利和义务的机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意愿。尤其是在颁布重大管理制度以前,一定要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制度的建立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管理的民主性。面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高校一定要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切实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及其他合法权益。

五、结语

人才是高校培养的首要任务,以学生为本是高校管理应树立的观念。把学生看成管理的主体,使学生从管理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高校管理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在提高高校学生管理能力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手段,形成人性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

(作者单位为南京大学)

[作者简介:徐楠(1981―),男,江苏宿迁人,本科,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管理学。]

参考文献

[1] 蔡国春.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理念的界定

[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第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