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特点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病流行病学特点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对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病特点,提出应对措施。方法病例来源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吕梁市人民医院流动医院在街头和建筑工地、厂矿企业免费义诊体检,共计筛查流动人口1 990人,其中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458例,患病率达23.02%,对发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研究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458例流动人口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食盐摄入量偏高、吸烟多、饮酒多、肥胖、生活压力大、运动量少等特点。结论 流动人口高血压危险因素存在,严重威胁其健康,应该进行干预并纳入暂住地所属社区卫生院,按照慢性病建档管理,以期降低此类患者的发病率、致残率,提高其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关键词:高血压;流行病学特点;吕梁市;流动人口

中图分类号:R544R256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1.052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01012503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目前,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4亿,较2013年的2.36亿增加400万[1],占全国总人口的20%。据调查,2013年,吕梁市流动人口达53万,其中流出人口37万,流入人口16万,特别是流入人口增速快。吕梁市人民医院随机对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柳林县部分流动人口进行义诊体检,发现由于健康宣传力度、认识水平、经济条件、生活习惯、工作特点、卫生资源管理机制和服务能力等因素,吕梁市流动人口

健康监测严重滞后。特别是对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已经成为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对其流行病学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病特点,并提出应对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2年6月―2013年6月,随机选择吕梁市离石区、汾阳市、柳林县18周岁以上部分流动人口共1 990人,其中青年511人,中年1 020人,老年459人;男性977人,女性1 013人。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分布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方法

1.2.1流动人口纳入标准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成年育龄人员,除外因出差、就医、转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1.2.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1.2.3调查器材采用检验合格的汞柱式血压计和听诊器。

1.2.4血压测量方法医务人员事前进行统一培训,掌握测量血压注意事项;被检者为坐位,安静休息5 min后,测量一次,如有血压较高,则每隔5 min测量1次,共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依据。并对第一天发现平均血压增高者于第二、第三天用同样办法重复测量血压。

1.2.5入选高血压标准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在未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流动人口,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已低于140/90 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病[2]。后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的流动人员高血压患病情况本次研究共调查流动人口1 990人,确诊高血压患者458例,总患病率为23.01%,其中女性258例(患病率12.96%),男性200例(患病率为10.05%)。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 χ2=7.012 P=0.008(P<0.05)。

2.2不同年龄的流动人口高血压患病率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上升,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呈明显增多趋势。青年组患病率3.21%,中年组患病率8.19%,老年组患病率11.61%(P<0.01)。年龄是高血压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详见表2。

2.3暴露因素与高血压患病情况流动人口高血压患者有少部分人呈家族性发病,多数伴有高盐饮食、吸烟量大(1包以上/天)、饮酒(每天50 mL以上)、肥胖、精神紧张、缺乏体育锻炼等因素(见表3)。

3讨论

本研究显示,吕梁市流动人口高血压病女性患病率为12.96%,男性患病率为10.0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与国内外现状相符合[4]。女性高血压与肥胖和高盐有密切关联;与男性相比,妇女通过控制体重和低盐饮食是非常有效的防治高血压的方法。

本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与年龄、吸烟、体重、生活压力、锻炼等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吸烟量大、肥胖、高盐、生活压力大、体育锻炼越少,流动人口高血压发病率越高(P<0.05)。高龄、吸烟、饮酒、肥胖、高盐、生活压力大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5]。坚持体育锻炼对预防高血压有益。另外,通过指导、随访发现,部分家族性高血压与家庭生活习惯有关,改变生活、膳食习惯能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本次调查还发现,流动人口高血压病患者的知晓率、用药率、控制率分别是50%、40%和20%,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流动人口应合理膳食,严格限制钠盐摄入(6 g以下)、三餐结构合理和限制饮酒等。流动人口尽早戒烟对防治高血压有益。通过心理干预保持精神乐观,坚持慢跑、快走、打太极拳等运动锻炼,综合控制体重,也是预防高血压发病的有效措施[6]。在流动人口中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为流动人口开展相应的干预和管理,以减少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暴露,增进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7],解决流动人口看病难、报销难,应进一步完善慢性病长效管理体系,加强对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管、投入力度,为慢性病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建立属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流动人口纳入医保统筹管理[8]。加强对社区从业人员的培训、监管、投入力度,为慢性病管理提供经济保障,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逐步完善乡、县、市、省级电子健康档案及慢病管理网络化。加大对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和经济投入。通过辖区卫生院对市区流动人口高血压属地建档,宣教、指导、管理,随访,能使市区高血压患者等流动人口受益,提高流动人口高血压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效降低流动人口高血压的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率。

参考文献:

[1]王培安.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集 2013年[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4:12.

[2]邓长金,舒春明.临床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与诊治[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188198.

[3]赵灵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认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18(5):388.

[4]童晓明,郭玉香.高血压的性别考虑新观点[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1):78.

[5]胡永华,李立明,曹卫华,等.城乡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病情况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1(3):177.

[6]李清朗,胡大一,王文志,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1617.

[7]赵德余.实施公共政策来自跨学科的声音[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249250.

[8]张妍,牛建林,林宝.中国流动人口 健康与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300304.

(收稿日期:2014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