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及展示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及展示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三尺讲台,教师习惯以“高、大、全”的强者形象示人,努力将自己包装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圣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教师的权威。但是,教师是发展中的人,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并且,社会学中,“遇弱则强,遇强则弱”的处事原则表明,示弱是一种能够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美妙的处事方式。此外,优秀教师的实践经验表明,教师在教学中真实地、机智地展示自己“柔弱”的一面,不但不会贬损教师的形象,降低教师的权威,还会因其真、善的展示,提升教师的亲和力,并为教学增添更丰富和更深层次的美的意蕴。

一、教学示弱艺术的内涵

示弱直意为暴露弱点,又被引申为放低位置、降低姿态,在他人面前谦虚、谨慎。示弱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被看成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事智慧,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提到的“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教学示弱艺术就是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暴露或展示自身弱点的方式,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灵动的师生氛围,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教学示弱艺术的基本内涵是多层次的。

1.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行为

教学示弱表达了人基于“弱”的心理倾向所呈现出来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敢于示弱。在教学过程中,当教师面对自己的无知、无力时,不虚伪掩饰,而是真实展示。二是善于示弱。教师能够机智、巧妙地将自己的不足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三是故意示弱。教师故意呈现自己的不知或故意当众犯错。这含有一定的表演成分,但并不带有人工的痕迹。无论是敢弱、善弱还是故弱都是通过教师的行为呈现出来的。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1]。实践性是教学艺术最根本、最基本的特征,教学示弱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类型之一,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等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适境、适时、适人的示弱不仅潜隐地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审美性、情感性,更切实地验证了教学示弱在实践中的可展示性、可操作性。

2.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态度

教学态度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情感、意向的心理反应倾向。它左右和控制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示弱艺术是教师的教学发展观、师生关系观、教学生成观等教学态度的具体呈现。教学是促进发展的过程,而发展的主体不只是学生,同样包括“成人”的教师。这是人永远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本质决定的。师生关系并不是教与学之间关系的简单对应,教师虽“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毫不示弱反而会暴露自己的短处。在这种看似强大的心理攻势面前,人们也不一定会作出让步,而示弱有时却能获得人们的理解,反而更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就是示弱定律[2]。据调查,“不管是20年前的中小学生,还是当今的中小学生,他们都很看重一名教师的师德,如理解、宽容、责任感、公正,不喜欢教师以权威的形象出现”[3]。高高在上,目中无人的教师受到了学生的排斥,而温和、公正、不以权威示众的教师却受到学生的追捧,这足以说明教师“示弱”的教学态度的微妙作用。

3.教学示弱艺术是一种教学智慧

教学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4]。首先,教师敢弱的基本前提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把握。对规律的把握是教师对教学的一种深层次理解,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累积才能形成。教师敢弱不是头脑发热的一时行为,而需要教师厚积薄发的勇气。因此,教师敢弱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一。其次,教师善弱是教师在体验教育教学情境的基础上,深刻地洞悉学生的心理,并敏锐地做出创造性的反应。教师善弱要趁机而为,它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二。最后,教师故弱是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科知识和学情的前提下,故意犯错或故意不知。这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表演天赋,并能机智地面对情境的变化和学生的质疑。故弱是教学智慧的表现之三,也是教学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此外,教学活动不是一种严格按照预定程序进行的直线运动,难免有意料之外的争论、断裂、冲突等教学现象的发生,这恰是激发教师机智地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诱因,是教师不断挖掘和利用教学新资源、发现新问题、建构新知识、进行创新活动的契机。

二、教学示弱艺术中美的意蕴

教学艺术追求美、创造美,审美性是教学艺术的典型特征。苏联著名美学家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在每个领域中出现的凡是值得被称为艺术性的活动,都必定具有审美意义。”

教学示弱艺术不仅具有真实美,而且富含关系美、情境美的意蕴。

1.走下“神坛”的真实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道出了教学对“真”的追求。庄子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真是善与美的前提和基础,真实美是一切美的基础或源泉。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机智地表现出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错认错、窘态自嘲、妥协退让、甘拜下风等貌似不完美、软弱的“凡人”行为,不仅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教师真实、真诚的人性美,而且其中蕴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期望、尊重、关爱,并通过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相信真理、追求真知、展示真诚的品格,透射出教学现实追求的理智美。总之,教学示弱艺术在促进学生知、情、意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了教学活动“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

2.营造和谐的关系美

教学活动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冲突,如师生冲突、生生冲突、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冲突等。为了使教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师往往采取直接干预和置之不理两种极端的传统的处理方式。虽然这种处理方式化解了表面上的即时的冲突,但是潜隐的深层次的冲突却会愈演愈烈。在教学示弱艺术中,教师主动利用教学机智,以自然轻松的方式来化解冲突。机智是教师的一种临场天赋,机智则会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所说,“机智的教育者认识到跨过街道走过来的不是孩子,而是老师”[5]。举个例子,一位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学生就问:“老师,泰山有个石敢当,你能讲讲石敢当的故事吗?”这名教师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但又要缓解尴尬的气氛,便说:“我只知道泰山有个石敢当,但对于故事的内容不太清楚,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个典故,站起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马上又转移到故事本身上来。可见,相对于传统的处理方式,教师机智的示弱起到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谐、催化作用,对关系美的塑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丰富生成的情境美

审美教育的中心环节是从审美感受提高到美的鉴赏,从而理解美的实质。然而,要理解美的实质必须依靠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情境。教学示弱艺术就是教师在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让学生在分析情境的基础上感知个体、体验美好。李吉林老师说:“‘作品内有境’,在情境教学中,设置情境是否必要和设置什么样的情境,都以教材为根据,并以达成教材的要求为目标。”[6]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材预设的情境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但如果不考虑教学的具体内容,一味地遵循预设,那么就会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束缚在预设的模式当中,很难有突破和创新。教学示弱则是教师基于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突破先前预设的情境。教学示弱艺术注重情境的创生,能够促进师生打破预设情境的条条框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充分感知情境的重要作用的基础上理解、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情境,并依据学生的情境和师生所处的关系方式做出恰当的行为。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才会真正生成丰富的情境美。

三、教学示弱艺术的展示策略

教学示弱是借助“示弱”的方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谐悦师生之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的目标。如何示弱是教学示弱艺术发挥效能的关键。

1.真坦白,巧面对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提到,“我们习惯的诊断方法容许我们靠责备受害者来忽视我们的弱点和无能”。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时,存在着一种恐惧:教师自己都极少承认的一种内心恐惧,这种恐惧驱使着教师在面对不知时作出违背心灵的反应。就如前文提到的,教师在讲《游遍中国》课中的泰山时,不知道石敢当这个故事,有的教师出于内心的极度恐惧,怕自己的不知会被学生当作是无能,便会采取敷衍了事的做法——“石敢当就是一个传说,没什么可了解的,咱们继续看看泰山的其他方面”,搪塞学生的提问。这样的教师缺乏坦诚的勇气。所以,教师要对自身形成正确的认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身为人师就要坦然面对自己的弱点和无能。

2.善利用,启生趣

教师坦诚自己的不知,并真诚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此时学生都惊讶于老师也有不知的时候,并窃喜老师也有输给自己的时候。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有一次在哥伦比亚大学发表演讲后,沉思良久仍不能回答学生的提问。然后,这位伟大的学者便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但是我没有能力回答这个问题。”可见,大师、名家也有他们的“不知”,而且他们能够坦然承认这种“不知”。这种“不知”是一种境界——在众目睽睽之下,不做作,不遮掩,能够说出“我不知道”。大师的这种坦诚会在无形之中微妙地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暗忖:“大师都不知道,我要知道的话,就可以超过大师了。”同样地,这时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超过教师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故呈现,共求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故意示弱来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当然,教师的故意示弱也是对教师表演技能的考验。如果教师的故意示弱被学生看穿,学生不仅不会积极配合教师表演,还会认为教师小看自己,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在故意示弱前,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群体的认知发展状况,深入了解学生个体的情感需求,并要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教师故意示弱的过程中,教师要表现得很自然,不能带有极易被学生察觉的掩饰痕迹。简言之,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能。在教师故意示弱后,教师要及时反思。在呈现与求知的过程中,沟通是打开心门的一把钥匙。然而,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停留在为了解决问题而进行沟通的层面,而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类的心灵不想要被别人“解决”,它只想要被人看到和被人听到[7]。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就该是既能看到又能听到,心灵的深度对话才是最高层次的沟通。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规约与张扬:中小学教师教学个性养成研究”(项目编号12YJA880072)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85.

[2]何蓉.浅谈教学中教师示弱策略的运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4).

[3]李琼.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一个跨文化的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7(11).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5]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04.

[6]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李吉林与情境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94.

[7]帕克·帕尔默.吴国珍,余巍译.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1.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