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贵州春节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贵州春节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多彩贵州积极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春节长假旅游实现井喷式增长

今年春节是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后迎来的首个春节长假,也是沪昆高铁全线贯通后贵州迎来的第一个“黄金周”。全省旅游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统一部署,力抓产品供给、市场营销和公共服务,力促旅游市场安全、高效、文明、有序,力推“山地公园省”旅游经济持续井喷,春节长假在欢乐、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统计,全省旅游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近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5.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2.5%。数据的背后,是多彩贵州积极抢抓大众旅游时代机遇,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井喷式”增长。

年味十足 外地游客涌向贵州

“品尝特色小吃、看演出、吃苗家长桌宴,感受了浓浓的年味,这次出游太过瘾!”2月2日,结束西江苗寨之行返回南京的姜桂琴在QQ空间中这样写道。今年大年初一,姜桂琴同50多位“驴友”,组团从南京一路向西进入贵州旅游过节。

“现在城里年味越来越淡了,特意到贵州感受独特的年味。”姜桂琴说,没想到这次“一路黔行,找寻失去的年味儿”的活动,得到许多“驴友”支持,原定46人的队伍最后增加到52人。

从铜仁梵净山、镇远古镇,到下司古镇、荔波小七孔,再到西江苗寨、肇兴侗寨,姜桂琴一行“开开心心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贵州的文化确实很丰富,现在交通又便利、服务也到位,难怪旅游搞得那么火。”姜桂琴由衷赞叹。

春节长假像姜桂琴一样到贵州旅游过节的外地游客大幅度增加。“仅仅除夕到大年初三这四天,西江苗寨景区就接待游客五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63.95万元。”西江景区管理局工作人员谢佳丽说。

据贵州省旅发委统计数据,2017年春节长假期间,入黔游客达746.13万人次,同比增长55%。

事实上,贵州省各地突出“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形象品牌,坚持文化、生态、旅游深度融合,举办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民族民俗节庆活动100余项,“到贵州过大年”“铜仁过大年”等系列年俗民俗活动影响力增强,各地民族节庆游、城市周边游、乡村田园游人气大增,居民寻找“年味”形成假日旅游新的增长点。

提质增效 旅游发展充满动力

走进兴义市万峰林景区,一座座青翠的山n,与碧绿的河水、古朴的布依村寨,为游客展开了一幅峰中有谷、谷内有峰的美丽山水画卷。

“万峰林风景美,油菜花也开了,在花海中穿行的感觉特别好。”2月1日大年初五,来自兴义市的邓文琴带着女儿郭思怡从观光火车上下来后说。她所乘坐的观光火车,是万峰林景区在第二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期间推出的游览项目。

“在景区全长17公里的环线上,从景区的西南入口到将军峰往返,小火车就在油菜花海里穿行。”万峰林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环线上可以同时容纳6辆小火车运营,而在春节期间,每辆小火车都坐得满满当当。

在美丽的花海和峰林中穿行,不仅有观光火车,游客还有机会“策马奔腾”与花海来个快速而亲密的接触。万峰林旅游公司在景区内投资建设一个占地近9亩的跑马场,2.2公里的跑道周围全部被油菜花所环绕。不仅如此,去年当地一家民营企业还投资4000万元,引进了4架观光飞机,推出了空中游览项目。

除了欣赏自然风光,文化创意也成为万峰林景区着力发展的新业态。在景区占地80多亩的稻雕文化园,就展示了300多个用稻草编织的工艺品。

“我们就是要根据游客需求,不断完善不同的业态,满足游客的需要,不断打响旅游的招牌。”万峰林旅游开发公司接待中心主任王凤翔说。近年来,为实现万峰林景区提质升级,黔西南州组建了万峰林旅游开发公司。作为投资和运营主体,通过两次承办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万峰林旅游开发公司先后投资近6亿元,对基础设施和旅游业态进行了全新打造。

不只是万峰林景区,全省旅游行业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春节前夕推出玉舍森林温泉养生中心、悬崖宾馆、时空隧道等66个新项目新景点,多层次地推进“山地旅游+地域特色”的温泉养生游、山地户外游、乡村生态游等新产品新业态,并充分释放市场的活力,真正让旅游发展充满动力。

融合发展 助力旅游产业升级

赏年俗、立家训、游花街、品美食、玩游艺、看龙狮争霸……贵阳孔学堂文化庙会融展、演、学、玩于一体,共吸引了近10万民众在孔学堂欢度新春佳节。

“今年孔学堂的活动很有意思,文化气息更浓,更有味道。”春节期间,贵阳市民罗轶带着四岁半的儿子,在孔学堂里接受了一次传统文化的洗礼。“传统艺术、黔味相声、文化讲座都很精彩,一天都看不够。”

位于六艺学宫的“家训馆”,一面由近百把不同姓氏的扇子组成的“扇墙”吸引了不少人在此驻足,“扇”即“善”,寓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这扇子很有创意,可以了解自己的姓氏来源,我非常喜欢。”在“百扇墙”留影后,来自六盘水市的游客邓跃怀又到服务台购买了一把“邓”姓氏的折扇。

此次孔学堂推出的姓氏折扇,借鉴了文创产品开发的经验,将大家感兴趣的百家姓起源和家训故事,做成可以方便携带的旅游商品。既传播了传统文化,又有经营收益。

“用大众喜欢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开发,而不是生硬植入,这样才能让群众对传统文化真正感兴趣。”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公司副总经理张铭说,孔学堂还将开发文创产业园、风情一条街等项目,使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

作为花溪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重要板块,孔学堂在突出文化核心、打造创意特色、丰富旅游业态上不断探索创新,也是贵州省以“旅游+”融合发展助推旅游“井喷式”增长的缩影。

在遵义市,以红色旅游为旗帜,推动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田园风光融合发展,促进生态旅游、休闲旅游板块增长,发挥旅游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作用;在黔南州,荔波持续举办梅花节助推大、小七孔景区游人如织,都匀影视城迎来了《霍去病》《特种兵之深入敌后》等剧组入驻,提高了旅游产业价值,也为游客春节度假旅游提供了好去处。

贵州将旅游与生态、科技等交融相加,满足游客需求,改变旅游增长方式,形成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格局,打造旅游产业发展的升级版。(责任编辑/袁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