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 新技术 新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 新技术 新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涉及课程改革的方方面面,其中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建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成了新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教课

地理学属于边缘学科,内容广泛复杂,具有时间的长久性、空间的无限性及现象的抽象性等特点,而多媒体恰好能解决这些教学上的问题。

1.化虚为实。在讲“地理景观”这一内容时,通过录像,帮助学生认识了解地理景观,使学生真正感受“身临其境”,这样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同时调动起来,既激发了兴趣,又强化了课本知识。

2.化远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秘而难以想象,所以学生理解及教师的讲授都有一定的困难。视频影像可高度浓缩、生动表现出星体的位置、形状、运动等特征,把遥远的星体推到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样也可以把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动植物形态等通过荧屏推到学生的面前,让学生以实物作对比来体会、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效果极好。

3.化静为动。地理现象中有很多都是动态的,如大气运动、气旋、反气旋、洋流、地壳运动等,其漫长的演变和运动过程使人感到抽象又无法察觉它的变化,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通过电脑动画或视频影像可化静为动,让学生直接感觉到地理现象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发生演变过程。

二、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探讨课

“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根据该地区的地理特色,提出一些启发思维、引起兴趣的问题。如日本本国资源缺乏但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是如何利用本国地理条件的?尼日利亚人口超一万,但是为什么一半人口分布爪哇岛?再如我国长江水量丰富的原因?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个个悬念,使学生在认知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教师的指导,最后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使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继而又产生新的求知欲。地图知识一直是教材较突出的重难点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可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绘制一张陡崖剖面图。这样使学生带着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学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兴趣来自需要,需要会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不断主动找老师提出在准备这项作业时,遇到的各种地图学方面的问题。最后,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懈的努力,完成了这项难度较大的作业。这样学生不仅体验到知识的力量,学习的乐趣,更有意义的是培养学生面向未来、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深化了课本知识。

三、灵活多样的讲述课

1.用引言诱发兴趣。在讲授“时区和日界线”时,笔者先简单地讲了一个小故事:一艘轮船在太平洋海域由西向东航行,一孕妇产下一名女婴,时间是2001年12月31日11时30分;25分钟后又产下一名女婴,时间是2001年12月30日11时55分,为什么姐姐却比妹妹小了呢?难道时光可以逆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引起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提高了教学效果。

2.设置悬念教学,激发兴趣。在讲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提出。黄河两岸是否对称?如不对称,哪一岸陡?哪一岸缓?如在北半球淘金应在哪岸淘金,侵蚀岸还是堆积岸?讲风蚀作用时,提出为什么开封北城墙的砖上会有许多洞穴。在讲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时提出,骆驼刺为什么根系特别发达,而其地上部分又特别矮小?使学生产生一种迫不及待知道答案的欲望。“欲知后事如何”,就必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独立思考的自学课

教师指导学生,主要分几步:①阅读教材;②学生运用地理学基本思维方法分析教材,独立整理笔记;③教师检查,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提示指导;④学生进一步阅读教材、修改笔记。多次反复,最后全体学生整理出内容较全面且简练、条理性也较好的笔记。这样做不仅可避免平铺直叙的枯燥,意义更深远的是真正教会学生“读书”,即使他们将来离开学校,离开教师,仍可依靠在学校学到的方法,学到所需要的地理知识。

五、形式活泼的辩论课

教师针对教材某一重点内容展开辩论形式的讨论课。在以《城市的合理规划》为题的辩论课中,学生出色地运用了自学课中不断训练培养的地理思维方法,旁征博引大量的地理资料,全面分析功能区的合理布局。通过激烈的辩论,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复习了旧知识,学到了新知识,预习了将学的知识,又一次达到深化、强化课本知识的目的。并且为学生提供了一次锻炼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的机会。

六、联系实际的现实课

在讲自然要素之间的关系时,要强调自然环境是一个整体,必须要注意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在讲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时,首先应强调在经济建设中,必须要按照客观规律,不能仅凭主观想象去办事。在讲授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等各项地理要素时,不仅要讲清它们的特点、成因、分布规律等,还要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评价。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