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与目前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相吻合。通过实例分析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举措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旭辉(1978-),男,湖北天门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李芳(1980-),女,河北河间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上海 2014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市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教改项目“以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为载体——探索卓越工程师创新设计能力培养新途径”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033-01

近年来,在贯彻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实施“卓越一线工程师”的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营造创新的环境、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是目前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热点。由于目前大部分大学培养出来的人才的创新能力难以满足和适应社会上科学技术发展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需求,这给我国的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不断强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作为目前大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点,也是进一步探索的方向,这可以给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

针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选择某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抽样调研。调研的样本主要是笔者开设的“科技创新设计方法”公选课(90人,涵盖管理、机械、艺术、经济、人文、材料、化工等专业),发现目前68.9%的学生在申请专利、方面一无所知,80%的学生对于创新创造的方法以及如何进行创新等方面不了解,虽然抽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也可以表明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因此,根据笔者的初步研究,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可以基本上归结为以下几点:

1.创新的总体意识薄弱,创新思维和自信心缺乏

笔者在从事本科生教育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过程中初步研究了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现状。在启蒙教育和初级教育阶段,大部分学生接受的还是以应试教育为本的传统教育,教师也不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甚至很多在启蒙阶段的创新意识都被扼杀。因此,进入大学教育阶段以后,学生由于惯性思维和对于学校教育的盲从,表现出来的是创新意识和自信的缺乏,也缺乏进行创新活动的主动性。

由于前期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落后,大部分学生在思维创新上严重缺乏。2011年对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械专业41名大一新生进行了初步的调查,65.8%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机械,其中对机械的概念仅仅局限在螺丝刀和扳手等简单工具,这是远远不够的。此外,落后的教学理念和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也使得我国大学生习惯于跟随性学习,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且存在过于严谨、崇尚权威的倾向。

2.学科发展意识不清,难以把握创新的源头

在大学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设置接近,甚至只在寥寥数门课程设置有异,而课程之间也缺乏一定的联系,还有相当部分课程的内容重复,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机械制图测绘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两者在概念和内容上的设置基本相似,这样使得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对于专业学科的前沿了解甚少,知识的更新也较为缓慢,对于国际上学科发展的动态也难以把握,进入到大四以后才真正开始接触自己的学科专业知识,对于学科专业知识开展的不多,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或进一步深造之后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不足。

3.创新成果缺乏,创新能力不强

笔者选择了上海三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从2012年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来看,上海的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等均不足20项,而这些高校都是卓越一线工程师培养的主体。对于这一类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实践的机会相当少。此外,在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大部分的学生常常是闭门造车,难以跟踪国际前沿,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技能的提高和创新成果的实现。

鉴于上面的初步分析发现,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法

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实践平台,这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而言极其重要。下面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开展科技创新竞赛,夯实创新能力的培养基础

由于目前刚入学的大学生对于学科专业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学科基础讲座、学科前沿探讨之类的课程,但是作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始终无法真正在课堂上体现,因为这一项能力主要是衡量学生动手创造的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来加强,在竞赛实施的过程中

(下转第44页)

(上接第33页)

培养和提高能力。可以通过该竞赛的组织、培训等工作,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如如何进一步提高培训的效果、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扩大同学的受益面、如何优化实验和竞赛体系、如何培养同学的兴趣、如何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创新设计等等。

通过这方面的训练,参加的同学可以直接了解本专业或者本学科在科技创新上进行的具体的实践工作,也会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一定的兴趣,而不至于停留在书本的层面。

2.开展科研项目研究,拓展创新能力发展

除了通过科技创新竞赛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之外,让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参加学校教师的科研项目,协助解决目前社会科技发展或企业产品升级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很有效的途径。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大部分教师都属于理工科学科,具有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很多教师都是长期在厂矿企业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这些教师或多或少都会有科研项目在开展,或者经常为厂矿企业解决生产难题。在这种背景下,可以采取将教师项目分成若干小块,让学生参与,通过让学生采取查阅资料、分工讨论等方式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难题,逐步提高他们对专业的兴趣,不仅可以增强其实际工作的能力,还可以拓宽其进行技术研发的视野。这一方面在笔者的课题组中有所体现。在笔者开展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让一名大二和两名大三的学生解决了其中的一部分,他们已经申请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完成了1篇学术论文,在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全面的提高,基本能够独立或者相互协助解决非常具体的技术问题。

当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还有很多,笔者提出的两种方法对于目前研究型高校来讲比较普遍,但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而言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方向建议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由了解到兴趣,再到理论,并付诸于实践的过程,因此,在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正如上述分析,由于目前大学新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了解甚少,因此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和理论的描述,让其了解其专业及其需要掌握的知识,树立大学生进行学科创新能力的信心,培养对于技术创新的兴趣,然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授,辅以实践能力的训练,让他们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从跟着干转变为自己干,从而提升其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

四、今后改革的思路分析

由于前期在创新能力基础培养上的不足,使得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创新能力比较欠缺,因此,对于其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和方法亟待进一步研究探索和解决。

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大一学生的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特别是技术类的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要有较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数学功底,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厌学情绪,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通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眼高手低等现象,促进专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将是将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

[1]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2]王文发.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6):115-116.

[3]林健,朱晓春,陈桂.工程应用能力阶梯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6):165-168.

[4]王柏玲.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需要创新思维[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