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黄河防洪预案移动智能化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展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黄河防洪预案移动智能化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展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黄河防洪预案作为黄河流域抗洪抢险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主要由应急预案、防洪预案、滩区运用预案、抢险预案、通信预案、保障预案等各类不同层次的预案组成。

2016年9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此举意在加快推动政务信息系统互联和公共数据共享,充分发挥政务信息特别是涉及公益民生类信息资源共享在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以敏锐的眼光关注和参与到黄河防洪预案社会化信息数据共享这一战略转型进程中来。

黄河防洪预案移动智能化现实路径

黄河防洪预案社会化信息数据共享战略的实质是预案的移动化、智能化进程,智能手机是当今社会移动智能化成果的集中体现。目前,以手机为搭载平台的信息资源主要存在于“三微一端”,即“微博、微信、微视频、前置移动客户端”。而微信具有用户量大(6.8亿人)、信息储存深度大、社交性强、程序轻便等突出优势。

例如,“上海防汛”微信公众号诞生于2014年,它由上海市防汛指挥办公室主办,是上海市防指向社会公众公开信息的重要渠道。它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学习:

(1) 内容全面具体。“上海防汛”公众号包括“预报预警、汛情动态、防汛知识”三大板块和诸多子板块,不仅布局全面,而且每个子板块都后置了独立“微站”(一种适应于微信平台的轻型网站)以方便点击后跳转平台查询子板块详细信息。

(2) 平台意识超前。“上海防汛”积极与新浪、腾讯等平台进行合作,2016年9月又入驻“今日头条”的“头条号”社会化信息平台,实现了“今日头条”与“上海防汛”的信息联动,诸如预警信息、汛情灾情、防洪预案新动态等信息都能第一时间为广大市民群众所知(借此打造出了诸如阅读量高达392万的《水不退、人不撤》等人气新闻作品)。

(3) 表现形式丰富。“上海防汛”综合采用文字、静态图片、三维动态云图、短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力求板块内容富于知识性、实时性、趣味性(特别是防汛宣传的短视频更是独具匠心,此类短视频一般3~5分钟,形式涵盖实地采访、实时演习、趣味动漫等)。

黄河防洪预案移动智能化的未来展望

增强现实(AR)技术是一种依靠强大数据计算能力和高级人工智能对现实环境进行虚拟叠加并让用户沉浸其中的三维仿真技术。目前,黄河防洪预案中至少涉及两项内容与增强现实技术存在高度匹配性,一是防汛抢险和滩区迁安救护演练,二是防汛宣传。

以防汛抢险和滩区迁安救护演练为例,在技术和社会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能够以两种形式展开演练,一是群体性聚集演练,二是个体性聚集演练。在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初期,应以群体性聚集参演的形式为主,演练地点可以选择在大型场所(体育场、专业演练会场等)而不必限定在沿黄一线。演练前,在现场放置存储有演习所需的实景环境、演练设备工具等实物扫描数据的增强现实定位设备(Lighthouse)即可。演练开始时,所有参演人员佩戴专用头显设备(近期微软公司宣布开放HoloLens全息眼镜这一增强现实头戴设备的规模化销售),当两种设备同时启动时,所有参演人员就会整体沉浸于三维立体的增强现实情境之中,而观演者(工作人员、社会各界群众等)则可以选择切换各个角度观看演练场景进而被社会所更广泛地了解和肯定。至于个体性聚集演练则属于增强现实技术应用的高级形态,届时,演练人员不需在现实环境中集合,只需佩戴高度精巧的头显设备后通过个人手机移动智能平台的专门入口(2014年美国成立了一家名为Altspace的虚拟现实网络社交平台,2016年2月份已实现和三星手机版GearVR头显设备的兼容,目前该虚拟社交平台月活跃用户为100万以上。此现象可以解读为增强现实技术高级形态应用的雏形)进入到预先设置好的虚拟演练环境之中参与集合与演练。

总之,无论是演练还是宣传,都源于同样的理论和应用系统支持,其优势都在于长期成本低、频度大提升、限制环境少、反馈效果好,等等。最重要的是,这将开辟全新的演练宣传模式,而智能化、移动化、常态化、效率化也将成为它们的底色和主旋律。

黄河防洪预案的社会化普及过程的核心在于移动化、智能化。按照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进程和增强现实技术的良好发展预期,在2016―2020年期间应定义为微信为主、增强现实技术为辅的战略转型期;2020―2025年应为增强现实技术社会化应用的黄金时期,我们大可借此科技风口塑造黄河防洪预案修订、应用、推广的全新生态模式,最终推动黄河防洪预案社会公益性价值目标的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