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塑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塑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职学校的教育必须以一定的管理作为保障,而教育中的管理是有特殊性,关键在于让师生能有心灵上的共鸣,要让学生心悦诚服,教育的施行才有成效。而要赢得学生的心,我们必须改变僵化的管理模式,重塑师生关系,去主动赢得生的心,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教育 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244-02

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教师面对的是一群风华正茂的学生,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决定我们教育工作者要遵循教育的基本原则,去开拓性地重塑师生关系,通过各种管理和服务手段去赢得学生的心。现在的中职学校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认识:中职学生素质差、师生关系不和谐、学生不服从管理、教育管理压力大。出现这种认识,我认为归根到底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管理方式造成的。作为一个中职教育工作者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管理工作所依赖和管理的学生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什么样的诉求。如果还是一厢情愿地使用过去老套的教育模式去管理教育现在多样性的学生,那肯定会麻烦多多。我们切实应该静下心来,认真去了解学生,进而重新塑造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真正去赢得学生的心。只有这样,教育管理才不会是一件难事,而是互助促进的乐事。

学生从走入中职学校开始,就要面对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选择,就要去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是学生个人技能成长也是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其思想认识水平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把握控制及影响,在很多时候已经超出了作为教育管理者所能掌控的范围,管不听、管不到自然也不在话下了。

怎么才能对复杂多样的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呢?首先要对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依我看来,现在的中职学生是富有思想激情、独立自主意识较强的群体。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那种“我的事情我做主;我的未来我做主”的特性是他们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个特点的影响下,他们在学校的行为有较为明显的表现。

(1)对自身的专业成长和身心发展的忠诚要远远大于对学校的认可。在中职学习这一阶段,由于专业知识技能和自身的身心健康发展是他们的安身立命的根本,他们往往会看的很重,一旦学校不能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或身心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出于对将来的就业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担忧,他们就会通过各种诉求达到目标,其就会通常表现出对学校的不认可,不服从管理,开始尝试着反抗,甚至退学另谋学校就读。

(2)专业上的权威往往使他们钦佩,而自身专业上的成就更能激励他们的行为。在专业技能的学习领域中,学生是很不喜欢甚至还会蔑视行政权力的干预和强制,他们往往会屈服在专业的权威老师的管理下,他们会觉得这样的权威能让他们学到东西,能获得社会谋生的技术,同时也愿在这样的教育制约中学会自我管理。因而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这种专业权威对学生行为的激励作用,达到最佳的教育管理效果。

面对学生表现出来的特性,学校管理要更加顺畅,必须着力去做好两件事:重塑师生关系,赢得学生的心。

1 重新塑造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要理顺师生关系,需要学校的各级教育管理者弄清和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学生来说,学校到底是什么?学生是鲜活的个体,虽然在心智及其他方面的发展还不尽完善,但独具的思想性和行为习惯,在某种程度上掌握着自己的去留和命运,不会依赖某一组织生存发展,“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也就常成为当下学生的口头禅。特别是在中职招生相对困难的今天,学校对学生的需要往往要大过学生对学校的依赖,因此,学校管理者决不能再以“居高临下、主宰一切”的姿态来看待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而应把学生看成是要与学校共存共荣、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学校不应该再把自己当作是为学生提供唯一学习机会的庇护所,而应该把学校定位为一个平台,一个供学生成长、发展的平台,一个能为学校和学生实现互利共赢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学校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客服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去努力实现个人能力的成长。也正因为学校自觉定位在为学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学生从内心也容易把学校作为伴随自己一起成长和进步的贴心人,从而心甘情愿尽心竭力地服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一起去创建和谐的校园,去创造更好的业绩。二是面对学生,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对自己进行再定位?在学校中,各层次的管理者都有,有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班主任、科室领导、学校领导等各层次的管理者,他们自然地构建了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等进行管理的体系。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班主任这一层面的管理姑且不说,我们很多科室领导及学校领导,在走上管理岗位之前,大多没有受过相应的管理训练,他们常常是因为业务能力突出才被提拔到相关的管理岗位上的,在他们看来管理无非就是“命令”与“控制”的诠释。用这种老套的管理模式去管理学生,不单没法赢得学生的遵照执行,甚至有时会直接面对学生的反弹,造成师生关系更趋紧张。事实上,学生自主意识的复苏,客观要求在参与的任何事项中都应有一定的话事权,单纯的压制只能适得其反。教育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自己不是进行管理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唯一者,必须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学生和自己一起去完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整个过程,这种创新的施教思维方式,不是你大度或施舍的放权,而是最贴近现实的客观需要。教育管理者只有这样给自己定位了,这样去看问题,并且这样去践行管理,才能同学生一起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2 赢得学生的“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学生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更多的知识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不会轻易就会去认可教师的权威并服从管理。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管理者必须转变管理的理念,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主动去赢得学生的“心”。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获得学生的认可,我们的管理效果才能不打折扣,否则,就算你的思想教育和管理的技巧有多高,都会转眼成空,很难达到教育管理的目标的。因而,我们教育管理者在面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契约、情感契约,去赢取学生不羁的心。如何去做到这一点呢?关键在于做好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学校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

2.1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帮助学生成长不是一句空话,它切切实实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专业技能层面的成长。专业技能是每个学生将来安身立命的根本,学生是最为重视和倾注热情的;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在身心健康方面尽快成长。学生进入中职学校时还是个涉世未深、爱幻想而又充满激情的小青年,这样的个体是很难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教师必须让这样的人成长为一个懂自律、乐分享、善合作的半个社会人,以便他们在走出校门迈入社会时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为帮助学生成长而存在的,学校除了组织学生去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素质的养成,因为一个人的职业能力总有一天会具备的;但如果心灵成长不起来,那总有一天会掉队,会在工作中迷失自己、不知所措的。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团队工作、学会如何把自己从一个单纯的学生变为一个职业人、社会人,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社会上才能不吃亏。

2.2 给予学生成长的快乐和学习的幸福感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视,中职学校都获得了比较大的发展。高校的扩招、读大学的门槛低了,初中毕业生愿意读中职学技术的人就更少了,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学生来到学校读书,肯定也是经过多方思量才决定了取舍的,那学生为什么愿意到中职学校读书呢?究其原因有四个方面:发展空间潜力大,物质回报快、学校声誉好、环境好。值得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好,不单单是字面所说的校容校貌,而是指能使人愉悦的各种软环境。在学生认可的学校里读书学习、苦练技能,心情是愉快的,也能在愉悦的同时感受到自身正在不断地成长。学校软环境的建设是留住学生,促使学生感激并愿意报答学校的根本途径。学生在学校精心营造的环境中能时刻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工作能经常获得老师的认可,自己学技能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总能感觉自己的潜力还是巨大的,是充满成就感的。学生在受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其最看重的被尊重、被认可、有成就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那他(她)的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的。反思学校的管理不难发现,学校在对学生的认可和激励方面做得还不是很够,这是我们教育管理的软肋。学校如果只用冷冰冰的考勤、严厉的行为规范、生硬的封闭式管理作为管理的最有效手段和举措,不仅没有向学生传递出学校对学生的真诚关心和认可,反而传递了对学生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怎么能感受到愉快,又怎么能从学习、工作生活中分享到难得的乐趣呢?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求学生服从管理、爱校如家那岂不是梦中胡语。

作为一名经验管理者,在不违反基本教育原则和要求的前提下,的确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性格和意愿来选择对学生的管理方式的,但最终的管理效果不一定就按照你的意愿去呈现,而是遵循着一定的内在规律的。我想,教育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我们能倾注工作热情,能用心去关爱学生,能对学生的成长负责,能创造条件赢得学生的“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管理世界[Z].

[2]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领导科学[Z].

[3]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主办.中国人力资源开发[Z].

[4]经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中国企业家[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