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β淀粉样蛋白;胆碱酯酶抑制剂

文章编号:1003-1383(2010)05-0607-03 中图分类号:R 749.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5.052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识障碍、记忆受损、人格改变、情感障碍等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有大脑皮层和海马结构等广泛的神经元丢失、神经纤维缠结(NET)、脑内有大量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等。目前AD病因尚未阐明,人们普遍认为Aβ的形成与沉积是AD发病机制的核心[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药、脑血管改善药与脑代谢改善药等被应用于治疗AD。文献资料显示,多种药物对AD有治疗作用,这些药物作用机制不同,疗效各异,本文对目前AD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疗效、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

AD病理特征与胆碱酯酶抑制剂

AD病理特征之一,是大脑皮层、海马结构、边缘系统等区域胆碱能神经元凋亡、缺失,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下降,乙酰胆碱(ACh)的合成、释放和摄取减少,以致学习和记忆衰退。改善胆碱能系统,增加脑内ACh水平,是治疗AD的重要途径[2]。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减少ACh降解,提高突触间隙ACh含量,从而改善认知功能,缓解AD症状;ChEIs还能抑制丁酰胆碱酯酶,减少Aβ形成,从病理上改善AD[3]。当前用于AD治疗的ChEIs有多奈哌齐(Donepezil)、利凡斯的明(rivastigmine)、加兰他敏( galantamine)、石杉碱甲(HupA)等。

药理研究认为,多奈哌齐对胆碱酯酶选择性高,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改善脑血流、保护海马神经元、减轻Aβ神经毒性等药理作用[4],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AD治疗药物。用药起始剂量为5 mg,qd,4~6周后增至10 mg,qd,目标剂量10 mg,qd。多奈哌齐无肝毒性,患者对其耐受性好,治疗AD安全、有效[5]。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大部分作用轻微、一过性的。在选择用药时,有的选择利凡斯的明,此药又称卡巴拉汀,是一种中枢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对中枢性胆碱酯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既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增加脑内ACh水平,还能选择性地抑制脑内丁酰胆碱酯酶,减少β淀粉样蛋白的形成[6],可显著改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痴呆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且耐受性好,使用安全,疗效与多奈哌齐相当。但胃肠道不良反应较多见[7],费用亦高于多奈哌齐。用药起始剂量为1.5 mg,bid;两周后增加至3 mg,bid;最大剂量为6 mg,bid。随着剂量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大,应根据个人耐受情况确定每日剂量。

加兰他敏与上述两药比较,其血脑屏障通透性好,可逆且特异地与AChE上的活性部位结合,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提高脑内ACh的浓度;还能阻断Ca2+激活的K+通道,增加神经递质释放,保护神经元,对抗神经细胞凋亡;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性;干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的表达和代谢过程[8]。研究认为[9],加兰他敏在改善语言能力方面显著优于多奈哌齐,而对于患者睡眠行为的改善则逊于多奈哌齐。可注射和口服给药,推荐剂量30~60 mg/d,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多见。以上三药是美国FDA批准用于AD治疗的药物,但临床实践表明,本类药物有效率为30%~40%,仅能改变轻、中度AD患者症状,并不能阻断AD的进程[2]。临床观察发现,

从草药蛇足石杉中分离而得的生物碱石杉碱甲,具有中枢胆碱脂酶抑制作用,能提高脑内ACh,增加神经突触间隙ACh含量,可显著改善AD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和心理障碍、日常生活能力和整体能力,用于A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10]。用法为口服,剂量100~200 μg,bid,日剂量不超过450 μg。不良反应发生率约3%,均为轻度、一过性的反应。

受体拮抗剂与脑血供药的临床应用

美金刚(memantine)是目前唯一用于AD 治疗的NMDA 受体拮抗剂,主要作用于脑内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能使谷酰胺信号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从而改善学习和记忆功能。临床研究表明[11],美金刚用于中、重度AD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且有很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美金刚与ACHI合用,可以提高在改善认知功能方面的疗效[12];美金刚联合银杏注射液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两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显著改善认知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3]。用法用量:第1周为5 mg,qd;第2周5 mg,bid;第3周早晨5 mg,晚上10 mg;第4周10 mg,bid,维持剂量每天20 mg。肾功能损害患者应注意调整剂量。不良反应有幻觉、意识混沌、头晕、头痛和疲倦,发生率低于2%。焦虑、肌张力增高、呕吐、膀胱炎和增加等少见。

脑血管改善药常用的有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维拉帕米等,其药理作用是通过抑制平滑肌收缩,解除血管痉挛,增加脑血灌流,改善脑供血,防止、延缓脑神经元凋亡,改善AD的症状,延缓AD进展。尼莫地平(nimoldipine)能改善各期AD 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精神症状[14],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AD 最多的脑血管改善药。口服、注射给药均可,安全、有效、经济。脑代谢改善药能选择性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保护、激活或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从而促进学习和记忆,常用的有吡拉西坦、奥拉西坦、双氢麦角碱、尼麦角林等。有研究表明[15],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治疗轻、中度AD有效,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提请治疗时应根据AD的程度灵活选择应用。

调节胆固醇代谢及抗氢化药物的临床应用

近年研究发现,AD患者血脂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胆固醇的代谢与AD有密切关系,纤维状Aβ组成的老年斑的形成或消除可能受到胆固醇的调节。他汀类药物为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能抑制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HMGCoA,有效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酯蛋白,从而减少Aβ的形成和沉积。国外多项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能降低AD的发病率,认为轻、中度AD患者不论血清胆固醇高否,服用他汀类药物均能改善认知功能;国内研究[16,17]也表明:他汀类药物在降血脂的同时可延缓轻、中度AD的进展。他汀类药物在AD防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其作用存在矛盾,疗效也有待证实。他汀类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等,可选择试用。

机体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的自由基(H2O2、NO、HO等),对机体有直接损害作用,并使机体产生氧化应激反应。研究表明[18],自由基损伤和氧化应激是导致AD大脑神经元损伤的重要原因,因此清除自由基、干扰氧化应激,进行抗氧化治疗从理论上成为AD治疗一个重要策略。研究人员用维生素E、银杏叶提取物、褪黑激素(Melatonin)、司来吉兰(Selegiline)等自由基清除剂进行临床研究,但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高剂量维生素E能延缓AD的恶化,但维生素E>400 U/d能增加心血管病死亡率;英国药理学会声明,银杏治疗痴呆的认知损害中度有效,但效量较小,可能无临床意义[19]。由此可见,自由基清除剂应用于AD治疗,尚需进一步临床研究。

雌性激素是强有力的ACh能神经系统保护因子,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Aβ沉积对细胞的损害,防止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延缓和防止AD病情的发展。男性素可以治疗多种神经退化性疾病[20],具有抑制Aβ沉积和抗Aβ的细胞毒、抗氧化和抗自由基作用,能促进神经突触生长和重塑,对AD有防治作用[21]。但激素类药治疗AD疗效不明显,且长期使用会增加卵巢癌、冠心病等的危险,限制了其在AD治疗的使用。

AD其他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前景

研究认为[11],Aβ在脑内沉积可激活小胶质细胞引起炎症反应,释放白介素、还氧化酶2等,导致神经元损害。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增生,防止和延缓AD的发生,但临床试验显示没有明显效果。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Aβ是AD发病机制的核心,基于防止Aβ产生和沉积,科研人员研制了Aβ疫苗(主动免疫)和Aβ中和抗体(被动免疫),两者均在AD动物模型和AD患者中减少Aβ斑块的产生并改善认知功能障碍[22]。尽管免疫治疗AD的机制尚不明朗,临床试验也发生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但免疫治疗AD仍是一条前景十分乐观的途径。目前Aβ疫苗目前还处于Ⅱ期临床试验之中,而被动免疫治疗AD方面已有药物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相信不久将研制出治疗AD的免疫制剂。

近年研究显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是散发性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散发性AD病例的发生与发展[23]。胰岛素增敏药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受到研究人员关注。但目前胰岛素增敏药用于AD治疗还处于研究阶段。

中草药中人参、黄芪、灵芝、当归、远志、石菖蒲等具有一定的益智和提高记忆的效果;许多服用煎剂,如益智醒脑煎剂、温胆煎剂等,被证实对改善AD症状有效,可以有效减少AD细胞模型凋亡[24]。但这些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动物或小规模病例,不具备循证医学的临床证据,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试用。

综上所述,ChEIs及美金刚可显著改善AD 患者认知、记忆、语言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是AD治疗一线用药。ChEIs对轻、中度AD有效,美金刚多用于中、重度AD患者。脑血管改善药与脑代谢改善药、中草药已被确认对AD有治疗作用,可根据病情选用。自由基清除剂、他汀类药、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对AD的治疗作用尚需研究与改进。免疫制剂及胰岛素增敏剂为AD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们能研制出新的治疗药物。AD的治疗是一个长时间用药过程,应根据患者情况、经济能力等选择有效药物,并规范地用药,以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王 鑫,张 莹,何金生,等.阿尔茨海默病的疫苗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1577-1579.

[2]方 立,陈 瑶,张亦华.抗阿尔茨海默病的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09,33(7):289-295.

[3]喻东山.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J].医药导报,2010,29(2):186-189.

[4]徐学君,徐德琴,汪 骏.多奈哌齐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09,13 (4):352.

[5] 范廷俊.盐酸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8,48(7):94-95.

[6]王荫华,陈清棠,张振馨,等.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34(4):210-213.

[7]杜小平,杨期东,李 闵,等.卡巴拉汀与多奈哌齐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比较研究[J].中风与神经病学杂志,2004,21(1):44-46.

[8]王 聪,石心红,屠锡德,等.加兰他敏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08,16 (1):45-48.

[9]洪 霞,张振馨,王鲁宁,等.加兰他敏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6,39 (6):379-382.

[10]张振馨,王新德,陈清棠,等.石杉碱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4):941-942.

[11]徐 岚,洪 震.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09,28(9):1182-1184.

[12]DANTON IE T,AUR IA COMBE S,Sara zin M,et al.Rivastigmine monotherapy and 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mematine in pationts with moderately severe Alzheimer's disease who failed to benefit from previous cholimesterase inhibitor treatmen[J].Int J clin pract,2006,60(1):110-118.

[13]张燕平.美金刚联合银杏叶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4):7-8.

[14]翟蕴新.尼莫地平治疗轻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4-55.

[15]姚 革,程 洁,王晓蓉,等.奥拉西坦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研究[J].老年医学与保健,2007,13(5):307-309.

[16]黄爱明,谢林珠,秦素萍.氟伐他汀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2010,24(1):48-50.

[17]杨丽瑞,钟 伟,崔 嫣.辛伐他汀对轻、中度老年痴呆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12):1261-1263.

[18]Zafrilla P.Oxidative stress in Alzheimer pet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isease[J].Current Medicinal chentistry,2006,13(9):1075-1083.

[19]喻东山.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药物开发[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9,30(2):56-59.

[20]陈 萍,杜浩宇,宁愿志,等.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治疗进展[J].医药导报,2005,11(2):1033-1034.

[21]李 莎,崔慧先.雄激素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30(2):200-203.

[22]杨 芳,王 双,孙志伟.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策略及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9,20(4):148-149.

[23]李 焱.中枢胰岛素抵抗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关系的认识[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3):248-250.

[24]石和元,王 平,胡永年,等.温胆汤改良方对Aβ(2535)诱导AD细胞模型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6):37-40.

(收稿日期:2010-08-23 修回日期:201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