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汝窑与汝瓷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汝窑与汝瓷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汝瓷是北末后期在河南汝州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窑烧制的供皇宫御用的天青釉瓷器。现从以下诸方面分听汝瓷的特征。

汝窑瓷器的胎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郭演仪先生对清凉寺窑址出土的天青釉汝窑瓷片进行了化验,结果如下表:

宋汝窑瓷的化学构成

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而成,其三氧化二铝含量在28%左右,助熔剂含量在3%左右。像这样的高铝质胎,其烧成温度至少要达到1300℃才能使胎完全致密化,但根据手弹感受和复烧实验可知,大多数汝瓷的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生烧的。另外,汝瓷胎可见不少孔洞和气孔,也说明胎泥中含有很多腐植质和有机质。汝瓷的胎色被称为“香灰胎”,是因其色调与香灰的颜色比较接近之故。其实观察残片新断面,我认为其色调大多数为灰白或白中偏灰,与南宋白胎龙泉青瓷的胎色有些接近,所以对真正的汝瓷胎色必须心中有数。

汝窑瓷器的i

汝瓷的釉是石灰釉,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t就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窄,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所以烧制御用器时改用小窑炉,目的即在于减少温差。汝瓷的釉色分为天青、粉青、月白、卵青(俗称鸭蛋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世评“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

这些不同色调的釉,它们的质感也不相同。汝瓷各种色调的釉均为同一类型的配方。我在景德镇所作的复烧实验表明,汝瓷釉色调的深浅与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密切相关。烧成温度在1150℃以下。釉呈月白色,具完全失透感。烧成温度提高到1160~1180℃,釉呈粉青、卵青色,具半失透感,烧成温度提高到1180~1200℃,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具玉质感,烧成温度提高到1200℃以上,釉呈豆青、灰青或虾青色,具玻璃质感。呈色取决于烧成气氛,气氛的性质则决定釉内所含铁质的价态。还原气氛弱,青釉中的铁大部分为三价铁状态,釉色呈黄色或青中带黄,还原气氛强,铁大部分为二价铁状态,釉色就呈美丽的青色。如果还原程度恰到好处,就呈淡天青色,如果还原不足,就呈豆青色;如果还原过度。就呈灰青或虾青色。汝窑最美的釉色是一种纯正的淡天青色,釉面呈玉质感,迎合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下表所列烧成温度及烧成气氛与釉呈色的关系,即是我多次在景德镇用柴窑不同的窑位复烧所得出的实验结果。

汝窑瓷器的纹片

据本人对所藏汝窑瓷片的观察和研究,大部分纹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有斜开片、鱼鳞纹,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两面无纹者,均极个e,即古文献中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奸”,这是汝窑的特征之一,也说明古人的鉴赏确实细致、认真。无纹者确实奸、确实少。在汝窑传世品图录中,也仅见一件椭圆形水仙盆通体无纹。以上说明,同种胎土、同类型的i同窑烧成,釉面无纹者是偶然天成的汝窑绝品。汝窑釉而的开片呈鱼鳞纹的,本人认为跟胎上素烧温度有关。据研究,汝窑胎土含有很多腐殖质和有机质,采用950℃以上温度素烧,将有机物排出后,素坯中就产生空洞,施釉烧成后,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一致,在出窑前后冷却过程中先产生又粗又长的直开片,在出窑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胎、釉还有一定的应力存在,因残余应力较弱,在大开片之间又产生小开片,坯面有孔洞的釉面就形成“钉子”(斜开片)纹。所以,斜开片、鱼鳞纹是出窑后继续开片形成的。

汝窑瓷器的烧制工艺

汝瓷的胎上选用风化程度高的瓷石与当地沉积的白坩十,按配方经石碾压碎后,在澄泥池加工、淘冼,通过几道澄滤池后,将最后一池细土取出陈腐,经踩练、揉泥而成为坯泥。只要是能使用模具的器物,都采用模制工艺,如洗、盘、钵、盆、碟、炉和部分碗、盏、波罗子(套盒)等。器物外壁有纹饰的用外模,内外壁无纹饰者皆用内模,提高厂器形的规整度。大型器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器物如各类瓶、罐、器物盖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待半十后经慢轮修坯后晾干,再经素烧。汝窑的釉料选用多种矿石(包括玛瑙石),有的经碾碎,有的通过火煅烧后粉碎,磨到一定细度,再和助熔剂(当地俗语指青石、松木灰)按一定比例加水调制,凋合到一定的浓度配成石灰釉,将素烧奸的器物视不同的形状,用不同的方法施i,如荡i、浇釉、浸i或刷釉,入窑一钵一器烧成。

汝窑初期的窑炉是半倒焰式马蹄形,匣钵不涂抹耐火泥,产品釉色质量不稳定。到了烧御用汝瓷时,改为椭圆形半倒焰式小窑炉,匣钵绝大多数使用外壁及封口涂抹耐火泥之工艺。由于窑炉的改进,温差减少了,加之窑具工艺改革,防止了冷却阶段因冷空气从窑外渗入匣钵而造成二次氧化,使釉面稳定呈天青色,提高了产品质量。

汝窑初创阶段,支烧的支钉粗,支钉多为圆形豆k状,饼与支钉皆用一般耐火泥土制成,支钉与饼往往容易脱落。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与饼采用氧化铝含量高的优质瓷七制成,支钉小而尖,支钉要先经素烧才有一定的强度。同汲鱿值嫒χ烧工艺。垫圈不仅制作简易、坚固,而且还解决了高支烧器物垫饼支烧不足的缺陷。此时还大量使用火照及火照插饼,可见当时烧制御用器的温度与气氛控制得相当严格。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以芝麻状支钉在圈足内底面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e碗采用了此种工艺。碗大部分为垫烧,瓶的种类繁多,满釉支烧仪见于盘口折肩瓶和个e矮圈足小型瓶类器上。盏托、盏、波罗子比较特殊,这类器物以垫烧为主,满釉者,3个、5个芝麻状支钉支烧于圈足内底面上;3个、6个或12个长条状支钉横置圈足端面上。汝窑的烧造必是二次烧成,因为它是高铝质胎,胎中含有很多有机质,只有通过素烧才好挂釉。它以木柴为燃料,木柴的火焰长,可以在半缺氧的情况下烧出还原气氛,特别有利于青釉瓷器的烧成。据今天的科学研究表明,烧成温度在1190℃(±10℃)时,还原程度恰到好处,釉呈淡天青色或天青色。以上说明,妆窑以其独特精湛的制瓷工艺、特殊的支烧方法和严格的烧成制度称誉于世。

汝窑瓷器的器类与装饰

本人收藏不少汝窑瓷片、残器,到目前为止,可辨的器类有樽、瓶、波罗子、雕塑件、钵、盆、冼、碗、盘、碟、盂、盏托、盏、器物盖、香炉、罐、盒、壶,共约20种。每一种器类又有多种造型,其中樽有三足樽、出戟撙,瓶有盘口瓶、玉壶春瓶、经瓶(梅瓶)、长颈瓶,波罗子有大、小圆形、六边委角形、六边有棱委角形;雕塑件造型有腾龙、狻猊、鸟;盆有大、小折沿盆、椭圆形水仙盆;洗有三足洗、裹足冼、平底洗、深腹洗。碗有撇口裹足、墩式圈足、深腹高足、花口高足、敞口葵k高撇足诸式;盘有圆唇裹足、荷花形圈足、敞口弧壁裹足、敞口卧足、撇口裹足、八方平底、敞口平底诸式;盏托有花 式盘形托,以及圆盘凸起一托和平底盘中部凸一圆环的样式,器物盖呈圆形子口带宝珠形钮,也有大、小经瓶盖,出香盖、镂孔盖;香炉有龙首三足、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样式;盒有方盒、圆盒等等形制。可以说传世品中的器类一般都有,有的器型为传世品中所未见。

与常见传世品不同的是,本人收藏的汝窑瓷片在一些器形表面有刻、模印、雕塑、镂孔和堆贴等纹饰,最多见的是莲纹,如深腹碗、撇口碗外壁模印多层莲k纹,出香模印仰莲纹,盏托刻划莲心与覆莲纹,圆盒、冼、盖也刻莲k纹;香熏盖镂雕;钵内底模印龙纹、外壁刻海水纹;出戟樽剔刻夔龙纹;熏炉也剔刻云纹,这在以釉色取胜的汝窑传世品中实属罕见。

综上所述,汝窑瓷器类型大部分是日常生活用具,少部分是陈设摆件,大部分器物为素面以釉色取胜,少部分表面装饰花纹、几何纹、动物纹或采用堆贴或镂雕装饰。

汝窑瓷器中的罕品

本人复原成型的汝窑瓷器中,有的器形十分罕见,甚至未见传世品,举例如下:

天青釉六边有棱委角波罗子。似一朵未开的莲花,形体优美雅致,工艺复杂,满釉裹足12枚长条支钉横置于六边委角圈足端面,此支烧工艺在以往文献中未曾介绍过。

天青釉雕塑腾龙出香。龙的四足各五爪,抱珠,神态威武、凶猛,气势冲天,雕塑传神有力,栩栩如生,它凸现了汝窑精湛的工艺,体现出汝瓷的官窑性质。龙是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龙纹为皇家所专用,此汝窑龙器堪称绝世之尊。

豆青色八方平底盘。八方折沿,口沿凸起一条圆唇,浅弧腹,大平底,满釉支烧,底有三支钉痕,模制,传世品未见。

圆唇洗。圆唇,深直腹,大平底,圈足,采用垫烧工艺。i呈淡天青色,开细小纹片,古朴大方,应为皇家案头文房用具。

狻猊出香。通高37.6厘米,出香由上下两层组合而成。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图经》“陶炉”条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唯此物最精绝。”徐兢所说的是高丽国生产的仿汝窑大青釉瓷器,笔者修复的出香可能是高丽国仿汝的蓝本。“狻猊”形似狮子,狻猊后腿蹲在炉盖上,炉盖呈六k圆形,盖面堆贴数十颗乳钉和一绣球,狻猊屁股与有礼之盖连成一体。狻猊体浑圆中空,抬头张口,牙咬绶带,双目圆睁,脖颈上配有项圈,挂着3个铃铛和锁链。双耳贴于额边,狻猊尾巴呈火焰尖形高高竖于身后。鬣毛施卷极其细致精美,整体雕刻十分细腻逼真,呈现山吉祥和谐,表明这利呻中兽已被驯服,更加衬托出君王的至尊和权威。下层炉身分为三部分,上部扁A形炉身模印多层莲k纹,直口,口沿刻12组各11齿纹,内折沿边凸起一圈成母口,可承狻猊盖。炉体深腹,平底中有一小孔可通气燃香;中部堆贴三龙头,底部早喇叭状,与上部对称模印多层莲k纹。胎灰白色,细腻洁净。i淡天青色,釉面莹润,微乳浊呈玉质感,开片密布。圈足无釉,采用垫烧工艺。与传世品以釉色取胜不同的是,这套集合范、镂雕、堆塑、刻划为一体的艺术品,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是汝窑瓷器中的精美绝品。

以上介绍的几件汝瓷,造型独特,丰富了汝窑的器类品种,填补了研究者对妆窑烧制工艺了解的空白,说明“汝窑无大器”的传统观念值得商榷。

汝窑瓷器的i与玛瑙

后人对汝瓷釉加入玛瑙这个问题看得很神秘。有人认为玛瑙石粉的引入是汝窑釉产生特殊色泽的根本原因,甚至认为汝瓷釉开片与掺入玛瑙有关。其实玛瑙就是石英,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杂质只是微量。而汝瓷釉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在各种氧化物中也是最高的。根据科学测试,汝瓷釉中二氧化硅含量为58.8%,所以,在釉中饺肼觇石粉对釉的呈色、开片不会造成很大影响。实验发现,在釉中加入玛瑙,釉的表面仅有细微变化,加入玛瑙的釉表面较莹润。所以,汝窑特有的釉色、开片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在釉中加入玛瑙。

汝窑瓷器的特征

汝瓷造型秀美,古朴典雅,制作工艺精湛,圆器圈足大部分外撇外卷,有的器物表面还饰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

汝瓷胎的色调大多数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俗称“香灰胎”。

汝瓷釉面中的缩釉斑。由于系二次氧化作用所致,已呈紫红的羊肝色。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洗和瓶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

汝瓷釉正烧的温度是1190℃(±10℃)。胎的质地不够坚致,断面干涩而没有光泽,吸水率和气孔率较高,因此,以指轻叩声音发木声。

汝瓷釉质的观感大体可分为完全失透感、半失透感、玉质感和玻璃质感。釉色以天青色为主,其次有月白、粉青、卵青、豆青、灰青和虾青等呈色,天蓝色釉极为罕见。

釉层厚度约0.5毫米,釉层虽薄,但微带乳浊状。器门釉层薄处色浅,底足附近或其他积釉处色深,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模印、浮雕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迎光照射釉面微闪红晕,这是胎的色调对釉色的衬托作用,

釉面大部分有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有斜开片、鱼鳞纹;一面有片纹、一面无纹(或两面无纹、两面鱼鳞纹)者极个别,抚摸釉面手感光滑似玉。

釉中的气泡大而稀疏者古人称其为“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色表层,其余则釉泡密集而小,肉眼难以看见。

圆器大部分满釉,支钉支烧在圈足内底面(长条支钉M置在圈足端面);支钉因器物大小而异,断面呈白色的芝麻状,常见支钉有3个或5个,6个支钉见于椭圆形水仙盆和波罗子。12个支钉仅见于六边形委角葵棱波罗子。4个支钉也仅见于方形平底上。少部分器物用垫饼或垫圈支烧。

本人收藏的汝瓷复原器中有胎厚且高(或口径)达30厘米以上者,说明“妆窑无大器”的传统观念值得商榷。

汝窑瓷器的真赝鉴定

造型:真品汝瓷系模制或手工拉坯,线条流畅、比例准确、造型秀美、古朴典雅,圆器之圈足大都是流畅圆润的外撇外卷式。赝品的造型多无中生有或形态呆滞,大部分是灌浆成型,胎壁均匀,无厚薄之分,圈足外撇外卷,线条不流畅。

胎土:真品汝瓷的胎土为碾压粉粹后淘洗而成,细腻洁净,颗粒呈三角形,有交织力,可塑性强。赝品的胎土系用球磨的,颗粒呈圆形,交织力差,胎土有杂质黑点。

看断面、闻其味:真品汝瓷片断面胎体有孔洞和气孔,无玻璃光泽,釉层较薄,胎、釉之间有一层乳白色的过渡层(釉里的助熔剂将胎表层也熔化了)。紧靠过渡层的釉中气泡小而密集,气泡大的大多处于上层。吸水率强,断面吸水后,鼻闻有一种土沁味。膺品瓷片断面的胎质紧密、吸水率低(采用灌浆工艺,烧成温度较高),无土沁味,釉层较厚(釉色靠叠加效应形成),胎、釉之间有一条明显的过渡线(烧成时间短),断面釉层气泡均匀,无层次感。

釉面:真品汝瓷釉面柔和莹润、洁静,微带乳浊状,口沿、凸棱处不会滑釉,手摸釉面光滑似玉。赝品釉面有黑点,有躁动感,口沿、凸棱处滑釉,表明釉质黏附力差,手摸釉面有涩感。

胎体:真品汝瓷手弹胎体声音发木。手弹赝品胎体,声音较扎实。

气泡:真品汝瓷是在柴窑里用木柴烧成的,在放大镜下观察气泡有大中小,很通透,气泡上下有层次感(这是由于烧成温度高低反复渐进而形成的)。赝品是在梭式窑中用液化气烧成的,放大镜下气泡密集、均匀(说明烧成温度从低渐高)。

支钉痕:长条支钉痕在圈足端面,眼看应是在同一平面上。钉痕表面有氧化层,较平整,特别是钉胎釉之间有一层乳白色的过渡层,手摸支钉痕无刮手感觉。赝品端面上的长条支钉痕不在同一平面上(仿古者不知长条支钉的形状),钉痕表面粗糙,钉胎釉之间没有过渡层,手摸支钉痕有刮手感觉。

纹饰:真品汝窑器刻划纹饰流畅,雕塑传神有力,镂孔细致,堆贴造型准确。赝品刻划纹饰呆板生硬,雕塑有形无力,镂孔粗糙,堆贴比例失调。

责编 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