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办高校专业建设实践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突出灵活的机制、体制优势,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搭建校企产、学、研结合的工作平台,构建具有民办特色的素质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采用“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的模式,突出实践性、应用性。建设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专业建设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67-02

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准确定位,走内涵、特色、科学发展的路子,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了引导民办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现结合本人近年来在民办高校的工作实践进行探讨。

一 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的目标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高校学生培养和市场需求直接联系的有效途径,让企业参与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进一步明确和完善“牢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富有特色的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构建素质与能力并举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首先,加强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再通过核心课程建设带动和推进课程群的建设,形成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资源。在课程设置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坚持课程体系的动态建设,不断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来调整课程体系。

3.建设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对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对内鼓励中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逐步建立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员结构均比较合理,学术水平较高的精干、高效、创新、敬业的“双师型”师资团队。

4.建立递进式、不间断、层次化的专业人才创新实践体系

构建人才培养的校内创新实践体系和校外实践创新体系建设。校内创新实践体系支持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校外创新实践体系,与企业合作建设,能支持多层次的产、学、研活动。通过有效地创新实践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

5.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

积极探索具有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能融课堂教学、课程实验、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的“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新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创新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定期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 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的方案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对社会和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调整专业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架构。在广泛征求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邀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实践创新体系的构建,聘请行业专家、专业人士、专业骨干教师、学校相关领导等人员成立专业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2.构建素质与能力并举的课程体系,推进教学资源建设

第一,在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合作设计课程体系。对专业人才的目标工作岗位群进行分类,并详细分析工作岗位群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明确从业人员的核心能力。

第二,构建民办特色精品课程群。首先,进行精品课程的建设;其次,带动课程群中其他课程的建设,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再次,构建起具有民办特色、符合课程体系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的精品课程群。

第三,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上突出实用性与适用性。要选择适应课程体系以及对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教材,并根据行业发展,及时更新教材。

第四,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优化。根据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化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科目、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的比例等方面的调整,以保障课程体系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第五,建设并完善优质课程网络资源。网络资源包括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教学进程、实验教学、在线交流、电子课件等,旨在拓展师生交流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建设教学、科研、行业能力协调发展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

第一,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引进有较强科研能力、有较强实验组织和管理能力的人才,同时把校外专家和行业翘楚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引入到教学活动和专业建设之中,使专业特色建设紧密依托行业实践。

第二,加大专任教师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资格证书,通过参加省内、外师资培训基地的培训等方式进行继续教育。签订“传帮带”协议,定期开展行家指导和讲座,加强专任教师的科研能力。

第三,建立教育界与职业界的联系与交流机制。一方面聘请实践能力娴熟的企业技术骨干,指导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并通过“师徒传帮带”的形式培养专业实习指导老师。鼓励教师到实践中去增加阅历和实践知识,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加快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结合重点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遴选和培养一批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骨干教师,设立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奖励专项经费,制定和完善考核管理办法。

4.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第一,在现行校级、院级、系级(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学管理及考核制度,加强基层管理。

第二,保障制度的实施,及时对现行制度的执行进行总结。对制定的各项制度应保障其顺利实施,对现有的和新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的运行进行总结,及时了解制度实施的效果,以便及时更新完善。

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高度重视、重点扶持专业建设工作,在切实做好专业建设规划、科学评估和理性自查的基础上,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适时调整专业建设方案,大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了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显著成效。以上便是我校专业建设实践经验的简要阐释,希望对同类院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康、熊璐.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江科技,2010(1)

[2]贾勇.“办学以人为本”为何难以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5(28)

[3]贾勇.对民办高校专科层次定位于高职教育的反思[J].职教论坛,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