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的同事我的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的同事我的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编者按: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首先要“会做人”,避免与科任教师相互“拆台”;遇到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班主任要“嬗变”,学会扮演多种角色;建立融洽的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与科任教师“心心相印”;更要不断更新理念,与科任教师共同成长,引领科任教师形成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方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打造和谐班集体。

班主任要会“做人”

梅洪建

在新的教育理念呼唤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的呼声渐强之时,在现实生活愈发强调合作的必要之际,对于教师群体而言,合作,似乎还很遥远。尤其是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往往“不扯淡就是好事,背后拆台很正常”。哲人说:“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笔者认为,要实现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班主任需要学会“做人”。

做明白人。“明白”哪些问题呢?首先班主任要明白“我需要做哪些工作,能够做哪些工作”。自己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和科任教师交流。同时,班主任自身的魅力才能逐渐彰显,让科任教师认为,这个班主任“有把刷子”。但是,科任教师不是学生,并且往往还很“各色”。所以班主任还需要弄明白班级活动的安排和可能产生的效果。古人说“不见兔子不撒鹰”,科任教师如果认为跟着你看不见“兔子”,怎么还会信任你呢?所以,班主任要对班级管理有一个节奏的把握,有一个预期的蓝图。这样,才能给科任教师传递一种感觉――“跟我混,有好果子吃”。这是一个班主任团结科任教师的现实基础。

做让位人。“让位”不是要班主任把职位让给科任教师,而是不要把自己放在一班中心的位置,而是放在服务者的位置上――班主任的存在就是要时时维护科任教师的利益,及时向科任教师求教和沟通,让他们知道班级的一切成绩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其实,一切失败也都是大家造成的)。这样就给科任教师一种身份的归宿感,“在这个班级我很重要,因为每一项政策我都参与制定,每一个步骤我都了如指掌”。这种身份的归宿感是调动科任教师积极参与班级教育的情感动因。例如,如果科任教师代的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班级的课,他们如果对我说三班(我带的是三班)如何或者你们三班如何,我总是开玩笑说:“是我们班,我们班,哈哈,别把自己当局外人。”在玩笑的气氛中,科任教师自然会回答“好好,我们班”。其实,此时他的心里是甜蜜的,因为你给了他一种归宿――身份的归宿,作用的认可。

做“泥人”。“泥人”不是随便让人捏的人,而是能够在学生和科任教师之间、家长和科任教师之间、领导和科任教师之间充分借力,甚至学会“和点稀泥”。班主任向科任教师借力,首先要学会多方借力。例如,我们要经常在学生面前赞美科任教师,让学生对该教师有好感,自然就会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自然科任教师就会爱上你的班,愿意为你的班多做事情;你可以“诱惑”家长通过不同的途径赞美科任教师,来自家长的“夸赞”是科任教师贡献力量的动力之一;你还可以借领导之口,经常表扬科任教师的课堂纪律好等等,让事实的或者“编造”的夸奖给力科任教师,如此自然科任教师也会给力自己的班级。

做有心人。“有心人”就是班主任心里要有科任教师,为科任教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2010年元旦之际,我花钱让学生给每位科任教师买了一瓶护手霜。当其它班级的学生都送贺卡的时候,甚至其它班级的学生还没想起给老师送祝福的时候,这瓶护手霜就来得非常贴心。当其它班级的科任教师感慨自己的学生是不懂回报感恩的“白眼狼”时,我们班的科任教师更能感受到护心的温暖。例如,我还记下了每位科任教师的生日,让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策划生日庆典。不少科任教师总是感动得“稀里哗啦”,对我说:“你们班孩子真懂事。”我则会补上一句:“错,是我们班。”于是,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科任教师不“傻”,将心比心,自然是“军功章上,有班主任的一半”,更不会做拆台的事情了。当你的学生尊重了你的科任教师,你的科任教师就尊重了你的班;当你尊重了你的科任教师,你的科任教师就会尊重你这个班主任。

做主见人。以上几点是策略性的选择,但我们选择策略不是要放弃自我,而是让科任教师给力,更好地实现自我。科任教师参与班级的培育,但科任教师很难决策班级发展的路径;科任教师给力班主任的作为,但科任教师很难指引班级发展的方向。因此,一个有思想、有规划的班主任在选择“策略”时可以有弹性,但在趋向目标的时候绝不能妥协。因为管理班级首要是为孩子负责,不是为科任教师负责。我们选择“策略”是为了团结科任教师更好地服务于目标的实现。弹性的策略和既定的目标之间的融合相生,会在无形中深化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的情感,而当班主任事先设计的班级规划一步步实现的时候,科任教师的心理趋同感也会增强,班主任自然也就在“无为”中达成了对科任教师的引领。

老子说“为学日损”方可达到“无为而有为”,班主任学会“做人”,和科任教师处理好关系,把握好“损”的度和节奏、策略,无疑将“大有可为”。

班主任要“嬗 变”

冯华荣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学会与科任教师“精诚合作”,方能产生教育合力。但在日常工作中,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时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此时,班主任要“嬗变”,扮演好如下角色,以及时化解矛盾,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争取科任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

第一重角色:消防员。当科任教师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班主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来到现场,把发生矛盾的双方隔开,让双方暂时冷静一下。犹如某地起火了,消防员奔赴现场的第一件事,就是抓紧时间灭火,防止火势蔓延。至于造成火灾的原因是什么,不是现在该思考的事情。如果在课堂上发生矛盾,班主任可以暂时把与教师发生争吵的学生带到办公室,以免影响科任教师上课,耽误班上其他同学学习。把可燃物与助燃物隔开了,火自然会慢慢变小,最后熄灭;之后再寻找起火原因,根除隐患。

第二重角色:天平。火灭了,双方的情绪稳定下来,班主任可以分别向双方了解“起火”原因,也可以向“目击者”(班上的同学)求证,以了解事情的经过。在调查过程中,既不可随意批评当事学生,更不要轻易指责科任教师。班主任要扮演好“天平”的角色,不偏不倚,绝不能把自己也卷到火灾中,否则既影响师生关系,又影响同事之间的和谐。

班主任不是“法官”,不能把科任教师与学生的矛盾等同于一道简单的判断题,轻易宣布谁对谁错,就“结案”。应充分做好科任教师和学生的工作,把道理讲通,然后再让学生去找科任教师沟通,让科任教师自己处理。他们之间的问题,必须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第三重角色:粘合剂。学生和教师产生矛盾后,哪怕把矛盾解决了,还是会留下一些伤痕和隔阂。为此,班主任应积极进行“灾后重建”,扮演好粘合剂的角色,消除隔阂。例如,班主任可以有意无意地在双方面前夸夸对方的优点,放大对方的可爱之处;甚至要创造机会让双方多接触,重新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当然,最高明的做法无疑是把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正如钟杰老师所言,“见子打子、见招拆招”的教育,那只是教师临场应变的能力,是小聪明;真正的大智慧是未雨绸缪,事先预设,而不是坐等事件发生。

要与科任教师“心心相印”

王仁聪

学生、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和处事方式,有时免不了发生一些误解和摩擦。因此,班主任要细心观察,适时介入,进行协调和沟通。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影响到班集体建设和学生的成长。班主任与科任教师感情融洽,才能“心心相印”,形成教育合力。

多咨询。每逢开学或者新接手班级,班主任在制定工作计划时都应主动征求科任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求得科任教师的配合。即使像排座位等一些日常事务,借助科任教师不同角度的看法,班主任便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作出更合理的安排。科任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虽少,但是有一点我们不能忽视,即每一个科任教师都会有“铁杆粉丝”,这部分孩子喜欢、相信甚至言听计从于某一科任教师。所以班主任不能忽视科任教师对班级管理的重要作用,平时要多联系、多询问,以便及时了解班级或学生情况,管理时才能对症下药。

树威信。科任教师第一次上课前,班主任要向学生介绍科任教师,多讲优点、特点,在孩子们的心中树立其威信。同时,班主任要找时间向科任教师介绍孩子们的情况,帮助科任教师把握工作的主动性,更快进入角色。当有学生对科任教师品头论足时,班主任必须及时引导教育,并在适当的时候宣传老师的优点,让学生信任支持科任教师。如果在科任教师的课堂上,个别孩子与老师发生了摩擦,班主任要冷静、耐心地听取科任教师的讲述和处理意见,包容他们的抱怨和怒气;并在适当的时候安慰老师,选取适当的时间或场合推心置腹地做心灵的交流,以期达到委婉规劝又不伤和气的效果。班主任要设身处地地理解科任教师,在共同教育学生上取得一致,特别是要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科任教师。当班级出现问题时,负责任的科任教师会向班主任反映情况,班主任更要认真倾听,及时解决问题并反馈给科任教师,让科任教师感受到尊重。

交朋友。虽然都是同事,但是交往也有深有浅。每个老师都有一颗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心,但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感情如何,多少也会影响到科任教师对班级的情感。班主任平时要多联系、帮助科任老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会与科任教师做朋友。如此,遇到事情,你请科任老师帮忙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对方自然乐于伸出援助之手。

多关心。班主任平时生病或有事情,孩子们通常都会去看望慰问;那么,如果科任教师有病有事了,班主任要教孩子们也应如此,并且要以身作则,主动关心科任教师。班级组织大型活动,班主任要诚心邀请科任教师一起参加;开家长会时,班主任除了讲本班学生的情况,更要讲科任教师付出的心血,积极“宣传”科任教师。

多协调。课业负担过重是目前教学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其中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科任教师只管自己布置作业,缺乏统筹安排。因此,班主任应把科任教师请到一起,协调分配各科的作业时间,避免厚此薄彼,出现偏科现象;自习课或者早读时间,班主任不仅要检查自己所任学科的作业情况,还应检查科任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情况,防止学生偏科。同时班主任要充分信任科任教师,即使有时某些科目教学不理想,班主任也不能随便就向领导反映,甚至提出要求换老师。领导为各班安排老师时是均衡考虑的,不可能把最优秀的教师安排在一个班级;并且优秀和不优秀都是相对而言的。班主任更不能鼓动孩子们“造反”,要相信科任老师能改进,并要在行动上给予帮助。

处理好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协助科任教师做好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从工作的角度说,大家是同事;从教育的角度说,大家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有共同的目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与科任教师共同成长

程 璐

从新接手班级的那一刻起,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便捆绑在了一起,同呼吸,共荣辱。班主任要学会合作,与科任教师一起成长,共同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成长,从信任开始。在第一次家长会、学生会上,我尽可能地将科任教师的优点放大,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好感。每学期初,我都将自己的工作计划交给科任教师讨论,明确一学期学生个体与群体研究对象,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让科任教师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样使得大家对班级教育目标达成一致。

成长,在定期会晤中继续。我制订了一个班级调查表格,每月请学生对科任教师打分,并中肯地“评头论足”,如“我最欣赏的地方是”“我最想说的话是”“我想提的建议是”等。每月的班科协调会上,我们便针对一个月的学生需求,发展状况进行讨论。如此,不仅让学生释放了情绪,更让科任教师了解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从而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从学情、班情的角度量体裁衣地进行教育教学。

成长,在分担角色中完善。在日常的班级教育中,班主任主要“唱黑脸”,科任教师主要“唱红脸”。当然,由于教师性格各异、学生也各个不同,我们有时也会适当调换角色,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只要是科任教师提到的学生“典型”,我都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从有利于学生、教师发展的角度来做教育工作。对一些有抵触情绪的学生,我会委婉地提示科任教师与之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这样,班级教育变得和谐起来,科任教师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提高。而且,我们班还创造了一个建校以来的奇迹,自初一到初三,没有换过一位教师,全部跟班走;且班级成绩也名列前茅。

引领师生互动发展

张 岩

传统意义上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成绩承包、升学指标承包的基础上的,以抢时间、搞书山题海为基本方式。这种关系在本质上违背了以人的发展为基础的教育理念,是在学校强制分配下形成的以追求成绩为目的的“伪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既缺乏老师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础,也缺乏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良性沟通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回归育人本位显然困难重重,原有的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情。为此,我尝试转变理念,进行了新的探索。

我认为,班主任应引领学生逐渐具备学习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互动互助能力,班主任的主要精力是培养学生,用优秀的学生带动科任教师,以学生的热情去激发老师的热情。有快乐的学生就有快乐的老师,有快乐的老师才有快乐的学生。老师被学生感染,爱上了这个班级,并对这个班级产生了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如此,班主任与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自然和谐。

1.用幸福点亮班级。即把幸福班级的理念灌输给所有的孩子。在班级成立之初,我便将幸福班级作为班级构建的核心问题来抓(具体分为:幸福学生――幸福老师――幸福亲人――幸福集体)。在每个阶段,我都精心设计了多种活动,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氛围下,科任教师很快就被孩子们感动了。勤奋的学生,在学习上时刻走在老师的前面;礼貌的学生,在每一个细节上都体现出对老师的尊重;活跃的学生,把自己的快乐带给每一位老师。

2.以互助促成互动。即提倡互助发展理念,建立学习小组制度,降低学生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我在班级建立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形成知识消化的金字塔体系。通过自主预习――规范课堂笔记――小组互查――习题互助――小组检测等方式,让学生在组内把简单的问题互助解决,然后把共性的问题提交给在该学科有优势的同学讨论解决。最后还是解决不了的问题,才由课代表交给科任教师。这样既帮助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也让老师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当然,班主任与科任教师要提前沟通,让科任教师理解这一教学方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让老师减轻了工作压力。

3.弱化“捆绑会”。过去,算成绩、数指标将班主任和科任教师捆绑在一起,这种“捆绑会”实质上是一种“伪合作”。班主任要着力淡化成绩概念,秉持育人为本的大方向,注重能力的养成,关注学生是否快乐。这样,没有捆绑会的压力,“搭档们”也不会忽视我的班级,因为一群可爱的孩子时刻牵动着大家的心。没有捆绑会后,科任教师主动来班级的次数更多了,主动找孩子们聊天的更多了。但是聊成绩的少了,良性沟通的多了。真正实现了全员育德。原因很简单――在这群孩子中间,每一位教师都感受到了职业幸福。

互动发展的师生关系,不是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协调出来的,而是在班主任――学生――科任教师良性互动中形成。班主任的投入也会得到更多学生、更多搭档、更多同事的理解。所以,在这个学期,再没有听到有人对我“说三道四”,也没有搭档来找我抱怨,更没有领导提醒我要尊重老教师。学生感谢我的工作,说我给了他们更多的空间;搭档也感谢我,说我的学生勤奋努力;领导也很满意,因为我的班级各方面均名列前茅。其实,这个关系很简单,只要班主任改变一下思路,一变百变,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