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大学生“心理断乳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大学生“心理断乳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笔者自身处理的一个案例,论述了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断乳期”问题,分析了成因,并对此提出了几点自我调节措施。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断乳期 自我管理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各大高校广泛关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性,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也更容易引起摩擦和冲突。在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自我意识之时,很多学生又面临实习就业,各种不适应接踵而来,造成部分大学生心理不堪重负,一旦处理欠妥,就容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社会产生危害。

2010年9月,我担任某毕业班班主任一职,接触到了一位叫雷某的大学生。开学之初雷某假意上岗实习,办理手续离开了学校,其后我在做实习调查时发现,雷某已离职去了亲戚家。在多次要求其返校未果之后,雷某竟然说服家长,要求学校为其办理退学手续。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突然之间要求退学,既没有违反校纪校规,也没有身体或其他不能继续学习的原因,这让我非常诧异。在与其家长面谈之后,我才了解雷某强烈要求退学的原因。雷某出生在苏北一个相对富裕的家庭,由于小时候眼睛曾经受过伤,所以家长一直对其非常溺爱。在校期间雷某有2门课程考试没有通过,由于其曾与某位任课教师发生过一些争执,因此雷某偏激地认为该教师对他已经产生了偏见,想要顺利通过考试是不可能了。在实习期间本想自己在外闯荡,没想到屡屡碰壁,因此心灰意冷,打算退学之后回家。

其实,类似雷某的事例还有很多,2004年7月4日《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在本例中,雷某就曾出现了轻微的焦虑和敌对情绪,由于没有能通过其他方式化解自己的消极情绪,最终他选择了逃避。雷某虽然没有对社会造成危害,但是长此以往,将会对自我的评价发生动摇。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干预,对其进行引导,其会愈加消极和偏激。

一、大学生 “心理断乳期”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从小到大都受长辈们的关爱,是父母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希望,没有受过什么挫折。由于现在家庭观念的转变,对于知识的向往,也令大部分家庭不惜花任何代价也要将孩子送入大学,这就造成80、90后大学生性格上面有着强烈的优越感,相对以往的学生更加自负,自尊心也更强。因此,进入大学之后的独立生活使大学生们产生了一系列的挫折感。特别是人际交往上,有些学生可能过于自我,导致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产生问题,很容易产生失落感和孤独感。本例中的雷某就是因为家庭对他的溺爱,导致了他个性自负,对自我评价过高,也没能很好地处理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对任课教师产生了一定的敌对情绪。

(二)心理落差

进入高等学府是高中学生忍受着心理、生理各方面的压力,克服重重困难所要实现的目标。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是进入了一片伊甸园,然而大学的学习依然艰苦,依然处处有竞争,巨大的落差使得有些学生感到迷茫,一旦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甚至选择逃避。除此以外,对于专业选择、就业择业方向的选择等等都会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产生落差,如果看问题过于片面主观,就会使其在内心中产生很大的情绪波动。以雷某为例,由于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形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择业过程过于盲目,导致了其处处碰壁,最后由于心理承受不了挫折感就选择了逃避。

(三)环境因素

大学在管理模式上更注重于学生的自我约束和教师的引导。但是,由于个别大学教师编制的严重不足,导致了教师并不能时时出现在学生身边。虽然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建立了心理工作室,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教师,但对于一些本身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学生,要是没有主动将自己的问题反映出来,教师还是很难发现问题的。在本例中,雷某由于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加上刚换班主任,信任感还没有建立,问题暴露出来后,他第一时间选择了逃避,甚至逃避与教师的沟通。在我多次与他交谈之后,他才放下心理的包袱,坦诚倾诉,最终接纳了我的意见,稳定情绪,对自己进行重新评估,重新定位,最终与其他同学一起顺利通过了考试,并且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节,走出心理困境

虽然大部分大学生最终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心理困境,但是还是有极少数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产生了很多不良后果。比如大学生陷入传销事件、为情自虐、泄愤伤人等等,对此,作为家庭、学校、社会固然有不可推卸的教导责任,但是身为大学生也应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管理,以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

(一)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良好习惯

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可以增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频率,使大学生享受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愉悦感,从而克服内心的孤独感。大学生要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具备一定的优越感。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也能使其很好地克服内心的自卑感。

(二)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我意识

对自我认识的缺乏是困扰大学生心理的一个主要因素。一方面大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探索来发现自我,了解自我;另一方面他人的评价也可以作为参考。但是无论是自我探索还是他人评价,都具体一定的局限性、片面性,所以在正确看待自我时还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特别是对待自己的缺点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承认缺点的存在,扬长避短,使自我的人格更加成熟,将来的道路更加顺利。

(三)坦然面对挫折,调整自我心态

人的一生要遭遇无数的挫折,曾经的辉煌只能代表过去,一旦遇到挫折,抱怨和逃避都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学会调整好自我心态,坦然面对,在一次次挫折中提高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耐挫力。此外,大学生并不是“圣人”,就算再自我了解,一旦情绪超出了自我所能承受的范围,也不能强制压制,要学会坦然面对、适度发泄。根据个体的不同,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并能将问题转化的方式,比如跑步、逛街、找人倾诉等等。

心理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积极的自我锤炼的过程,从这一意义说,每个人都应该成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医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离不开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教育环境,这一环境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能正确对待自我,对待挫折。

参考文献:

[1] 徐长勇.创新师范生心理健康教育.

[2] 陈竹韵.大一新生心理断乳期及对策[J].前沿,2008(1):210-210.

(责编 闫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