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整合教学资源 创新培训模式 助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整合教学资源 创新培训模式 助推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就中职学校开展农村成人教育“送培训下基层”培训模式的经验及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与阐述,提出了当前中职学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提出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关键性措施。

关键词: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374(2012)02-0069-03

近几年来,百色农业学校不断创新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模式,以中等学历教育为根本,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技能、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培训宗旨,以阳光工程培训、温暖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项目为载体,扎实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培养造就一批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和科技保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学校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的措施

百色农业学校在长期的农业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教学资源,聚集一切力量,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2005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县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共组织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18295人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智力支撑。

1.1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为抓手,着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

五年来,利用学校专业和师资优势,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人手,先后组织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李兆基基金温暖工程培训”、百色市下山进城入谷培训、百万农民大培训、返乡农民工等培训工作,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06期,培训人数达10795人次,发放技术资料约8万份。

1.2以自主创业为目标,着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

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农民培训教育以来,先后开展农机、汽车驾驶员、农产品加工、电子操作工、机防手、计算机操作、电焊工、园林绿化工、乡村旅游服务员、村级动物防治员、酒店服务员、电焊、农村建筑工匠、缝纫工、家政服务、摩托车维修、电子电器装备等引导性培训共计50场次,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500多人次,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中,采取了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采取技能培训与外出就业相结合,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繁荣县域经济起积极的作用。

1.3以技能培训为亮点,促进农业增效,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广泛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根据不同区域对农业科技的需求,组织专家及农技人员,深入到各乡镇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三免”“三避”技术、水稻旱育栽培技术、食用菌高产栽培技术、种桑养蚕技术、烤烟优质适产栽培与烤烟调制技术、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西红柿栽培管理技术、果蔬嫁接技术、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日光温室生产技术等。据不完全统计,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近50期,受训人数达5000多人,使广大农民真正掌握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提升了农民的致富本领,提升了农民的致富能力,增强科技示范户、科技带头人的“双带”能力。

1.4以培训质量为主线。注重培训实效。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农村成人教育培训过程中,以培训质量为主线,按照专业的不同、工种不同,分别制定科学的培训方案。例如,2006年以来,先后共培训1670人村级防治员、防疫员,培训村干部200人。通过农家课堂、现场课堂学习、现场培训、实际操作和自学等形式开展培训,采取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声像教学、实际操作等环节有机统一,同时还注重教学监督及评价,技术跟踪服务,实现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提高,确保了培训质量和效果。

1.5以当地政府合作为平台,深化基层党员培训,提升农村党员“双带”能力

始终坚持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农村成人教育培训,特别是与当地县委组织部的合作,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五年来,先后与平果县、西林县、那坡县、凌云县等县委组织部合作,开展农村党员培训6000人次,通地培训,帮助农村党员转变理念,掌握农村实用技术,提高农村党员致富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学员带领致富,带头致富的能力。

2.实施“送培训下基层”模式的经验

2.1认识到位,目标明确

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是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中职学校教学向农村延伸,体现农业职业学校为“三农”服务的办学宗旨。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实施下基层送培训,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快速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根本出路。“送培训下基层”工作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人员到位,管理及技术跟踪到位。

2.2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领导高度重视,把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列为学校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组建了“送培训下基层”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培训工作的校领导为副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下设招生宣传组、教学培训组、转移就业组、跟踪服务组。做到任务清楚、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保障了各项培训工作有效开展。

2.3广泛宣传,科学引导

学校与当地党委、政府建立成人教育培训合作机制,并大力宣传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村两委换届后,如何提高村两委的“双带”能力,成人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日程。通过宣传,科学引导农民参加培训。

2.4精心组织,扎实培训

在实施培训工作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非农技能专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专业设置与农业生产需求相结合,书本理论知识与面上推广技术相结合,课程内容与农民需求相结合”,保证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实施“送培训下基层”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培训对象素质相对较低

大部分农民都是初中毕业或小学毕业,在家务农参加学习培训时间少,在经济后发展地区,有近九成以上的农民没有接受任何职业就业培训,参加成人教育培训机会更少,使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如2011年学校在那坡县百南、百省、那万村开展的成人教育培训中,报名培训160人,其中初中毕业143人,占培训人数的89.4%。

3.2培训经费短缺

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培训补助经费较少,部分专业培训经费缺口大,向农民收取难度更大,又缺乏收费依据,地方财政无法配套,特别是工作经费更缺。

3.3培训效果与质量缩水

由于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工作培训点地域较广,宣传普及不能到每一个村社和农户,开展培训因交通、地域、经费等原因,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培训效果与质量有一定的缩水,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用还显得不够。

3.4缺乏与培训相适应的实训场所,整合社会资源难度大

由于没有相对完整的实训基地,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培训场所的条件、设备相对落后,如村级办公设备、条件有限。另外,由于机制、体制上原因,整合当地有关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扶贫、劳动等的资源难度大。

4.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培训计划要适应当地产业发展特色

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面对的学员主要是初中毕业的农村青年、中老年,这些学员主要在家务农,从事农业生产与经营,因此,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针对性的制定培训计划,如:凌云县朝里村干部培训,围绕烤烟、八角、油茶、茶叶等主导产业发展来制定培训计划;西林县村干部培训,培训计划则围绕沙糖桔、茶叶、竹子、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展来定。

4.2培训内容要符合当地农民生产需要

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应根据当地产业发展特色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也要围绕农民生产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即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如:那坡百南村乡村干部培训中,当地农民最急需的是种桑养蚕技术,因此在培训时应重点传授种桑养蚕技术。

4.3培训方法要适合农民自身的学习条件

由于当地农民素质相对较低,大部分农民都是初中以下的受教育程度,接受理论培训难度大,自学困难,掌握实践技能的水平不高。因此,在培训方法上要针对农民自身的特点,多开展实践操作训练与示范,让农民学会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在生产地过程中进行跟踪指导。

4.4培训目的要实现农民增收

要注重培训实效开展“送培训下基层”工作。因为,农民是否实现增收、农业是否增效是衡量培训实效的一项指标,实施“下基层送培训”工作要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帮助农民转变理念,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4.5培训效果要实现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

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要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实现农民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为纽带,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水平与本领,实现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实现农村共同致富,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4.6注重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合作,整合培训资源

开展成人教育培训,实施“送培训下基层”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当地党委政府的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有针对性的开展成人教育培训,有效的提高培训效果,提高农民、农村党员的的文化素质和致富水平与本领,真正实现为“三农”服务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