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蔡美月:我不租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美月:我不租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

蔡美月,2004年至2006年连续三年获“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称号。

伟栊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总设计师,自创同名品牌“蔡美月国际婚纱”已经成为国际婚纱界的知名品牌。

“我的主张是,一个人一辈子一次的爱情,应该有自己的婚纱来见证,而不只是留下租来的婚纱拍下的照片。”

2010年3月,蔡美月带着新一季 “丘比特”系列婚纱作品为上海婚博会揭幕。华丽的T台上现代时尚与复古韵致相结合的婚纱,给人们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

在五年前,时装领域几乎没有人知道“蔡美月”这三个字,整个行业对婚纱的态度也是漠然的。而今,每一场“蔡美月”的婚纱秀都会在时尚圈掀起一阵新的风尚。世人开始关注一个娇小的女人和一个特殊的产业如何用五年的时间发展成为时装界一年一度的期待。

蔡美月只是淡淡地说:镁光灯下的华丽是她用20年的坚持一点点撑起的。

背出来的婚纱第一人

厦门的浪漫,令人神往。置身于蔡美月才开业的厦门旗舰店,婚纱和室内设计的完美融合让人不自觉地进入一种唯美的境界。然而在每一束斑斓的灯光下,蔡美月都能隐约看到自己当年扛着大包的婚纱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推销的身影。

顺着光影,时间被拉回到上世纪90年代。

那是7月的一天,阳光炽烈得带着些许挑衅。蔡美月早早选好婚纱,从郊区的小旅馆赶往市区。虽然又是一个陌生的城市,但流程她已烂熟于心――到影楼,以一个设计师的理解为自己的作品作最好的推销。

或许是被燥热的天气闷坏了心情,当蔡美月走进一家影楼,刚拿出婚纱讲明来意,甚至还没来得详细解说婚纱上的细节,店员就将她扫地出门。

为了坚守着心中“做中国人自己的婚纱品牌”的远大理想,蔡美月不得不忍受一切重压与怀疑。当初不顾劝阻雄心勃勃地上路,怎能因为小小的屈辱而放弃。她提起婚纱,拍拍上面的泥土,转身继续前行……

那时候的蔡美月不仅是一个设计师,还是一家婚纱工厂的老板。只是她作为中国婚纱行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又不得已选择了一条最直接的营销之路,要成功,只能靠坚持。

蔡美月走上婚纱设计之路并非偶然。出生于台湾一个中产家庭的她从小就喜欢裁剪布头。第一份工作是给国外的公司设计衣服,她惊奇地发现全世界精美的婚纱几乎都是台湾生产,而台湾却找不出一个响亮的品牌。对婚纱情有独钟的她决定全身心地投入到婚纱的设计领域中去。

然而创业历程才刚刚开始,她就遭遇了失败。“我的设计太前卫了,脱离了当时的市场,所以卖不出去”。挫败感让她更加机敏地寻找更适宜的生存方式。慢慢地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和资金。此时那颗因年轻而不安分的心又一次膨胀,她把目光转向了一个更让人心跳的市场――10亿人口的大陆。

“大陆那么穷,怎么可能有人买得起婚纱?”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蔡美月也知道这很冒险,但她觉得没有理由不牢牢抓住这个空白的市场。就这样,她凭着坚强的毅力来到厦门,开始了“蔡美月”品牌婚纱的创业之路。

开始时,厦门只是一个基地,婚纱产品全部出口外销。熬到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婚纱观念逐渐转变,蔡美月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大陆。针对大陆刚刚起步的市场,蔡美月的设计不局限于华丽的范畴,而是用时装的元素将女性的柔美与中式的含蓄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让自己设计的婚纱尽快占领市场,才有了蔡美月一个影楼接一个影楼的走访。直销的方式看似笨拙,实则很有效。蔡美月终于凭借产品卓越的品质和对事业的执著得到各地影楼的认可。

幸福怎能租赁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一个亲自把婚纱背进各地影楼,并因此获得高额利润的人,竟然首先提出要剪断中国婚纱承租时代。

蔡美月要做什么?

“我的主张是,一个人一辈子一次的爱情,应该有自己的婚纱来见证,而不只是留下租来的婚纱拍下的照片。”蔡美月说,“女人从单身,变成一个妻子,然后才是一个母亲。婚纱作为一生的情感见证,应该很好地传承给后代,这是一种文化。”

她深知,婚纱承租的时代靠她一己之力很难一挥而去。要普及婚纱文化,首先就要消费者了解婚纱,让每一个不懂得穿婚纱的新娘,都渴望拥有一件自己的婚纱。

“没有什么能比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更有效地推广文化。”这是蔡美月的经营哲学。

2004年那个秋天,婚纱秀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舞台。中国戏曲服饰中的凤冠被引入到婚纱设计中,有着精美刺绣的中式旗袍与西式婚纱完美结合,极巧妙地传达出一个女子深厚的民族情结。一时间彩花飞舞,掌声雷鸣,模特、鲜花簇拥着身材娇小的蔡美月走上T台,一袭黑色却不失可爱的套装裙让她显得很精神,脸上挂满成功的喜悦!

在这之前,中国时装领域很少提及蔡美月这个名字,整个婚纱产业也是默然的。没人想到婚纱可以做成这样,更没有人会想到婚纱竟然成为国际时装周上的焦点。

“女人的坚持真可怕。”看完这场秀,一个挑剔的时装评论员吐出这样一句话。如果一切都在旁人的预料之中,奇迹就不再有魅力了。

在蔡美月把婚纱带上国际时装周的第二年,以皮草起家的中国奢侈品品牌“东北虎”在国际时装周上的秀也变成了婚纱专场,第三年“名瑞”也加入国际时装周婚纱秀的行列。

两大品牌的加入,让蔡美月不再是国际时装周上婚纱秀的唯一,蔡美月却更加感到骄傲:“我永远是第一,第一个把婚纱搬上国际时装周的人”。

一个人唱独角戏,看似没有竞争,但要想凭一己之力来推广一种文化,壮大一项产业,很难。独孤求败的感觉,蔡美月并不喜欢,两个大品牌的加入,会更快地将这个产业做大。水涨了,船才能高。说到这里,蔡美月给我打了一个比方,“就好像是苏绣之所以名气在外,荣誉不在某一位绣娘,而在整座城市和整个产业。婚纱亦然。”

不管是人们的需求推动了中国服装设计师在时尚的舞台上大展拳脚,还是一场场婚纱盛宴激起了新娘们购买的欲望……新人们的观念真的变了。

习惯说“不”

曾经有一个新娘,拿了一本国外的杂志飞到厦门,指着封面上的婚纱说:“蔡老师,我就是要图片上这件婚纱,你照着帮我做吧。”

千里迢迢的定制算得上是对一个设计师莫大的恭维,但蔡美月却不这么想。她当即把书放到了一边,指着那位准新娘手上的LV包问道:“你手上的包是真的还是假的?”“当然是真的了。”“那就对了,你为什么LV买真的,婚纱要穿仿的呢? 如果你喜欢这种风格,我可以把我的设计给你参考,然后再量身定制一件你自己的婚纱。你如果是要抄人家图片上的衣服,你需要的是一个裁缝,而不是我――蔡美月。”对蔡美月来说,“山寨”非常羞辱。

“在中国的土地上,应该发扬中国固有的文化,然后结合现代的剪裁和面料设计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婚纱。”这是蔡美月的创作哲学。

一位外国记者在采访蔡美月时说,觉得中国的文化老旧、没落、缺乏美感。蔡美月当场反驳:谁说老旧就不漂亮,中国以前的缂丝、云锦做得那么好。那些技艺几乎是不可超越的。我们只需要将它们运用到现代简约的设计中,做成现代人能接受的产品。

但诸如“刺绣”这些传统工艺的概念永远不能变。

为了将精美的刺绣工艺在布料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蔡美月坚持不买成品,甚至连布料也自行织造,然后自己设计绣样。业内人士都会说“蔡氏绣法” 让婚纱更有中国味,但少有人真正了解这门自创绣法的来龙去脉。这种绣必须由中国传统的手工刺绣和机毯相结合才能完成。为了达到她理想中的效果,蔡美月竟然自己改造机毯,试验失败了,就重新改机毯的针法,又失败又改。厂里的绣娘看着她把一幅幅绣品变成“垃圾”,都劝她放弃,她还是硬挺了下来。

一流的设计与优秀的技艺相结合,产生的是怎样的化学反应?“蔡美月”婚纱上异常丰富的层次和漂亮的样式就是最好结论。

蔡美月对中国文化的坚持可谓彻头彻尾。一些国外商家寻求与她合作,希望将“蔡美月”三个字换作英文,便于推广。也有同行设计师调侃她,既然已经走上国际舞台了,还是换掉“蔡美月”这个土气的名字,得随时和国际接轨。蔡美月都是当场拒绝。

“我绝不会为了便于外国人看,将‘蔡美月’三字换成英文”。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设计师走到拥有数百名员工的专业婚纱生产经营者。在中国婚纱领域还没有完全成型的竞争格局中,蔡美月这个娇小的女人已经有了对全世界说不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