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例谈英语情境创设中的“过”现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例谈英语情境创设中的“过”现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英语情境创设中的“过”现象,希望能同行的教学带来些许启示。

关键词:英语教学;情境创设;“过”现象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1-0021

一、热闹情境:并不是真正的民主

【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热闹”课堂,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学生都处在热闹之中,一些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小动作很多,甚至心不在焉,似听非听,似学非学,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的课堂秩序多了个人的“自主”意愿,少了必要的秩序,一些学生不能按要求去做,“各抒己见”,兴趣所至,率性而为。新课堂要不要秩序?

【反思】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叶圣陶先生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创造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然而,古语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的“民主”是以课堂的“秩序”为基础的,是离不开课堂的管理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有效的课堂“秩序”,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那种课堂表面上气氛较活跃,其实只是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实际上是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秩序,需要什么样的纪律?我们需要形散神不散的纪律,我们需要个人与集体互动的纪律,我们需要自我调控的纪律,我们需要合作性纪律,我们需要超越的纪律。

二、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亮丽包装”

【现象】在某公开课上,一位教师为了创设情境,播放电影《泰坦尼克号》,场面非常吸引人,播放了10多分钟。再如,在赛课中,为了引出短语animal fur,教室把昂贵的皮毛大衣搬到课堂,这种不切实际、华而不实的情境值得提倡吗?

【反思】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育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许多教师在赛课之前总会花费很多心思精心制作课件,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但是,如果教师不能科学、合理地设计课件,那就达不到物尽其能的目的,也就违背了设计、制作课件的初衷。上述的课件开门见山让学生了解船的下沉经过,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倒无可非议。可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眼球,播放了很长的电影片段,切入正题用了10多分钟,这就得不偿失了。笔者认为,教学情境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个载体,而不是目的本身。有时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毫无价值,绕了一个大圈,还不如开门见山直接明了。创设情境也要本着简洁实用的原则,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那种情境是不可取的,更是无法推广的。

三、问题情境:不能脱离教学内容

【现象】在一节以法语为主要内容的校级英语公开课上,教师为了迎合公开课对英语合作学习的要求,生搬硬套,竟在教学内容完成后,突然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语法和句型的运用。还有的公开课冠以“探究学习”的名义,把有限的45分钟都用来讨论、探究,促使知识技能教学无法落实。这些合作探究真的有必要吗?

【反思】“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问题情境会贯穿其中,教师在使用这一情境时,要鼓励学生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提出各种假想。学生在发言中,不管提出什么样的假想,教师都要鼓励学生讲下去。因此,这种情境教学法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英语知识技能并不是什么都可以用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的。英语合作探究学习只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并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并不是在任何教学条件下都适用。不能把传统的教学形式全盘否定。尽管这次英语课程改革提倡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讲授式学习的价值。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时,一个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考虑。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倡导的辩证的方法论。片面地追求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不该合作时也进行合作学习,不该探究时也探究学习,那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四、体验情境:不能以牺牲知识积累为代价

【现象】快乐英语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和锻炼中愉快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个人兴趣。于是有人说“英语课只要让学生玩得痛快、玩的开心就可以了,就算是一堂好课了。”有些教师据此一味迎合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听、说、读、写等常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这些内容就被教师裁剪。这样的“快乐”,对学生负责吗?

【反思】英语学科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练习提高运用语言的水平。适度的读和背、写和抄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所必需的;任何没有语言操练量的学习行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表象,一种形式或一种娱乐,称不上是“英语学习”,不可能有效地提高能力。所以淡化甚至放弃了必要的语言操练,背离了“语言运用”这一英语学科根本“宗旨”,偏离了英语课程标准的本义。作为教师,我们切不可图学生一时之“快乐”而无视其他,也不可因噎废食,我们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要对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负责。

五、游戏情境:不能淡化技能教学

【现象】现在的英语课堂教学,游戏教学很多,技能教学走过场,甚至有些英语课,一节课全是游戏活动。在问这位教师的设计意图时,他还美其名曰:“在游戏中渗透技能,既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能力。”如果真的以教学游戏为载体,渗透技能教学而达到运用语言之效果,那倒也是创新之举,可是连续观察了几节课后发现,他采用的常常是一些老套的游戏活动。

【反思】重视语言技能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保持学科教育特色的生命线。为了所谓的激发学生兴趣,以牺牲英语的本质“特色”为代价,过于淡化基本的运用语言的技能教学,英语教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延续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和习惯,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而语言技能的学习与提高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的载体和途径,语言技能怎能淡化?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语言技能教学。但是,我们也不能单纯地“为语言技能而教”,在重视语言技能教学的同时,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将语言技能的教学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联系起来,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六、活动情境:教师并不能靠边站

【现象】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发现,学生在自主活动时,有些教师只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或看着教案,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参与活动。有的教师也能“深入”学生中,可是对学生的活动缺乏引导,任由学生“自主”活动。更有甚者,把自主变成“放羊”,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却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由着学生一玩到底。这样做,难道就彻底“解放”了学生?

【反思】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出现什么行为都是“合理的”,这是由于对“以学生为主体”的片面理解所致。其实质是以实施“自主学习”为名,行“变相放羊”之实,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虽然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仍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发展中的主体,他们在学习上也存在幼稚性、片面性和盲目性的弱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主导作用的降低,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给教师的主导地位赋予了新的内涵,除了传统的“导法”之外,应更注重“导趣”和“导思”。在“导趣”的过程中,给学生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基础;在“导思”的过程中,揭示并发现学习的奥秘。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矫枉过正”“赶时髦搞形式主义”不是我们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追求,“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才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许《中庸》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我们要把握的秘诀――寻求平衡,在平衡中寻求深化,在平衡中寻求突破,把握好各种关键问题的对立和统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英语课程改革向深层次推进。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初级中心中学 315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