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突如其来的安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静是一种美,是一种享受,可是,有一种安静突如其来,它不是平静的湖面,更像是湖面的波澜,向周围扩散着神秘和不安……
这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自习课。老师们在办公室忙于改试卷、批作业、写教案,同学们在教室忙于看书、复习、做作业、交头接耳。不论谁在做什么,都是“一心一意”的。刹那间,教室里突然静了下来,静得是那么彻底。同学们面面相觑,窗外和门缝没有异样,后门窗糊上的报纸纹丝未动。在诧异的目光对视后,一阵哄笑之后,“自习茶馆”继续营业。
校规里的自习课是安静的,可是这种诡异的安静,你经历过吗?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教室,在很多嘈杂的、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也会发生,并且也不只是出现在人类身上。比如在养鸡场,一群小鸡在那里叽叽喳喳叫唤,突然有一点点异响,它们就会迅速地跑到一起,谁也不出声。欧美人说,这是因为有天使飞过;中国人说,天上飞的只可能是仙女。
当你捧起《科学Fans》,你一定相信天上飞过的只有飞机。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应该如何解释?你观察过、思考过吗?
我们整理到下面5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这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也许能给你一些启示,也许能帮你想出“观点6”。
观点1:紧急避险策略,谁都不想成为出头乌
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也在下意识地注意周围的声音。当自己的声音超过背景噪声的分贝时,就会触发一个反射使自己停止说话。这是从动物祖宗那里遗传下来的紧急避险策略,目的是防止自己成为群体中的突出者而引来天敌。这种反射在一个群体中很容易引发雪崩效应(指信息在沿供应链传递中其波动会被依次放大的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信息在传递过程之中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尤其是你发现跟你说话的人突然噤声,你也会立即不说话、盯着对方,从而产生突然安静的效果。
观点2:正反馈过程,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
在人声杂乱的环境中,总体声强是随机性的、有强有弱的。当声强出现一个较弱的低值时,会有一两个比较敏感的人会闭上嘴观察是怎么回事,这个行为直接降低了总体声强,同时会吸引另一些人的注意,使得他们也跟着闭上嘴。以此类推,直到几乎所有的人都闭上嘴。即使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声音突显出来而不得不闭嘴。这个正反馈过程就像多米诺骨牌逐一倒下一样,会进行得很快,所以实际的效果就是一下子安静下来了。当大家观察到没有什么异常之后,嘈杂的声音很快又起来了。
观点3:从众行为,情不自禁地压低声音
人有“从众行为”,即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当某一个人感觉到周围声音降低的时候,“从众行为”会使他不自觉地压低声音,于是整体背景音也减小。最后一个噤声的人之所以噤声,是因为周围环境变得安静,他之前的每一个人之所以噤声也是因为周围环境相对变得安静了,因此从第一个人噤声到最后一个人噤声,导致了大环境由闹变静。实际上,大家都闭嘴的时候是最后一刹那,这是一个动态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不是瞬间全部噤声。
观点4:心理暗示,现在应该保持安静
心理暗示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受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购物广告对人产生购物欲望的暗示作用。因此,教室里突然变得安静,就是同学们受到“必须保持安静”的心理暗示,从而停止说话。那么上自习课本来就应该保持安静的,同学们为什么会长时间地说话而在某一刻突然安静呢?难道这种心理暗示只在某一刻发挥作用?还有,这种心理暗示是怎样发挥作用的,使得许多人在同一时间收到暗示,然后同时保持静止呢?
观点5:集体无意识,安静只出现在教室里
“集体无意识”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是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因此,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这种现象只出现在教室里,而不会出现在大商场里面。一个班级的同学长期共同生活、学习,他们就是一个“集体”,他们有共同的“心理内部能量”,有着共同的保持安静的“本能”:而大商场里面人声鼎沸,人人都是“个体”,他们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没有共同的“心理内部能量”,因此不会出现突然安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