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班级管理中渗透课改理念的实践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班级管理中渗透课改理念的实践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与学习的基层组织,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班级的运行状态不但与班级内个体成员的发展和班级建设休戚相关,而且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形象。生活实践告诉我们,木材不经过精雕细琢难成艺术品,白纸不经过精心设计难成书画作品。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又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不经过班主任的艰苦工作难以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如果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我认为班主任是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工程师。班主任工作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班主任工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谈谈体会。

一、营造和谐班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干练人才。因此要培养具有独立性、科学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现代素质人才,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育人环境。

1、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教师应该努力使自己的教育适应学生的要求、思想的发展规律,决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强装硬塞往往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甚至会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树立一个亲切、和善的班主任形象十分重要,一个善于接受学生意见、经常关心学生生活、能和学生沟通的教师比较容易获得学生的信赖和支持。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建立起互信、互助的关系,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就能够自然地展现出来。

2、班级事务由学生协商决定。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目标自己定,落实自己抓。无论大小事情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大到班规,小到联欢会等具体活动的开展,大胆放手让学生协商决定,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在这个目标的制订与落实的过程中,学生自身的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尊重,无论是自我管理的能力,还是个性品质都能够得到较好的提高。许多人说班级难于管理,其原因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使其缺乏主人翁意识。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让管理与被管理者结合,提高每一位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班级活动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空洞的说教和教师意志的强压在教育中总是收不到很好的效果。而将教育的目的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且印象深刻。例如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可以开展“xx班级……我们共同的家”演讲比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可以以“二十年后的聚会”为题,让学生畅谈未来和理想。记得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当了解到课文中的儿子摔、砸东西时,母亲便悄悄地躲出去,默默地注意着儿子时,我问同学们,“如果这位摔、砸东西的儿子是你的话,你的妈妈会怎样?”许多同学的回答是挨打或挨骂。我又问:“这位母亲好还是你的母亲好?”学生齐声说这位母亲好!学生的回答是出人意料的。我随即安排了两项活动:①认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没有打骂儿子?②以'我有一位辛苦的妈妈'为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对这两项活动很感兴趣,并用两节课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当我再次问哪个妈妈好时,一位同学动情地说:“我爱课文中的这位妈妈,但我更爱自己的妈妈,因为她为碎了心,她太辛苦了!……”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由于适应学生特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教育效果常常是事半功倍。

二、重视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是少年儿童成长的必修课,注重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对提高教育工作效率,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重大意义。因此班主任应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有意识的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实践与体会,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总结出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自订目标,尽量避免挫折产生。产生挫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事实与主观愿望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本来考试想在班上拿第一名,结果只拿了第三名,便整天闷闷不乐;本来认为某同学跟自己的关系很好,结果发现他居然在别人面前说自己的坏话,一时感情上受不了。如果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样的挫折感就会避免。班主任应努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长处,自己的不足,自己在周围人际关系中的位置等,并告诉他们,在制定和勾画生活目标时,不能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太远,要让自己跳起来就能够着,避免因实现不了目标而产生挫折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许多孩子在受到挫折后,心情沉闷、烦恼。急需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释放这种心情。而在不少年轻父母的思维定势中,存在孩子是无忧无虑的,不会有什么“坏心情”的观念。正是基于这样的观念,一些家长除了习惯于对孩子进行训导外,一般不太关注、甚至不理会孩子的情感需求。长此以往,使孩子时常处于情感交流的“饥饿”状态中,特别是在受到挫折后不能真实地释放自己,无法理智地提升自己的情感素质,渐渐“闷”出情感障碍之类的“心”病来。作为班主任要随时观察学生的举止言谈,及时了解学生受挫时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掌握好火候,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挫折,不被挫折吓倒,并帮助他们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在挫折中吸取经验教训。最好通过各种集体教育,用集体的力量来影响他们。如利用班队课、主题队活动等形式讲述古今中外名人或伟人的坎坷经历与成功之道,组织学生进行'抗挫'讨论,开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对待挫折、经受实践考验等,使学生从中自省,悟出道理,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态。

3、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树立自信性。人们常说:人要脸,树要皮。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向善的基石,是学生积极向上、克服困难、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不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为孩子作业没完成好,就说他态度差,没用;偶尔一次考试不够理想就说他太不争气,给大人丢脸了。有些孩子为此自尊心受到伤害,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失去了追求进步的动力。学生在遇到挫折时,自尊心变得十分脆弱,特别需要得到关心、保护。对学生的受挫行为,班主任要有一个容忍的态度,把受挫学生看成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对其要循循善诱,切忌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将其拒之门外,或一棒子打死。班主任在充分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培养学生抗挫能力。如在全班面前关心他们,重视他们,给他们委派一些服务性、组织性任务,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其自制力,增强其内部动力。同时,学生对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很敏感,都会做出不同的情感反应,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发挥这一机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性,从而有效地减轻或消除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