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1978年后,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从经济到政治各个层面,中国都不断在转型,这场持续不断的改革被称为“渐进式改革,它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字】渐进式改革,政府主导,不平衡战略

一、引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这场迄今持续了30多年并还将继续的改革,被学者们称之为“渐进式”改革。与苏联等东欧国家实行的“休克疗法”不同,中国并没有改变固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在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所以在改革中并没有遭遇东欧国家那样如此剧烈的社会动荡和阻力,因而也避免了失败的结局。中国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在政府主导下,采取较保守的方法,逐步推进,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渐进式改革的原因

和东欧相比,中国并没有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式改革,而是利用已有组织和资源进行缓慢的、不触动既得利益集团条件下的改革,为什么会采取这种方式呢?从具体层面分析,中国采取“渐进式”改革道路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首先,它吸取了东欧国家改革的经验教训。上世纪80年代,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发生着剧烈动荡,经济社会面临着巨大压力,于是政府铤而走险纷纷效仿玻利维亚的“休克疗法”,于是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经济社会出现了剧烈动荡,最终超出了自身的控制能力,导致了改革失败。正是在这一经验教训下,中国政府抛弃了这套风险很高的改革方案。

其次,它是由我国当时的国情所决定。一方面,“”铲除后,人民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不希望再出现政治和社会动荡。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当时面临着许多困境,在农村,化运动遭遇挫折,农村经济出现许多问题,使得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经济雪上加霜,经济抗压能力差。如果采取“激进式”改革,经济社会经受不住改革的猛烈冲击,最终可能重蹈东欧国家的覆辙。

最后,根据制度经济学的原理,改革的初始条件是决定改革路径的最主要因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在决策机制、信息沟通、市场主体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中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现行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社会运行的需要,影响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改革的速度越快,则会对社会经济各方面带来更猛烈的冲击,如果超出现有体制所能忍受的极限,那么改革的成本将会无限放大,使得改革后的收益小于改革前的收益,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三、总结反思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国在经济社会等领域取得的成效令世人刮目相看,这归功于一直实行的“渐进式改革”。改革的效果显而易见,但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在凸显,成为制约改革进一步向前发展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对改革所走过的道路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改革的方向和措施,以推动改革向更深处发展。

(一)政府主导带来的问题

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改革”,决策权掌握在政府部门的手中,但是政府也是经济参与者中“理性的集体”,他们也是一定利益集团的代表,利益取向具有单一的特点。而经济参与者的广大微观个体的利益是和政府的利益有一定偏差,所以在经济活动中就会出现利益不对称的现象。最终的结果是改革政策偏离微观个体方向,使得利益分配不合理。

“渐进式改革”快速、平稳渡过了初期阶段后,正在步入改革的深水区,然而政府主导下的改革本身又与建立市场化的经济体制存在矛盾。市场化的改革要求微观个体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也要求政府减少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并建立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相容的“高效率”的小政府。然而改革的主体是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制定、实施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中的主角,这与建立市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矛盾,也造成了市场与政府的利益不一致。导致政府决策的以及政策的实行与市场的需求信息不对称,导致资源的浪费和配置不合理,使得决策成本过高,市场运行效率低下。最终使政府主导的改革陷入困境,举步维艰。

(二)不平衡战略的问题

“渐进式改革”选择的是局部的、不均衡的、由点到面的路径。而这种路径的选择从开始就决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而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仍处在先富阶段,并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从城乡发展来看,虽然改革的突破口是从农村开始的,但为了推进工业化进程,采取优先发展城市的战略。结果是造成城市与农村出现“二元经济”,农村发展长期滞后,并且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增收困难,收入水平滞后。农业向现代化过渡艰难。

从地区发展来看,由于沿海地区拥有一系列优势,所以走到了改革的前沿,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然而中西部地区长期落后,两者差距大。虽然国家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但这一差距在短时间内还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还有国有企业改革与民营企业的发展问题,“国进民退”现象严重,国企过多地参与经济活动,在很多领域成为市场的主角,导致经济运动缺乏活力和效率,也使市场的运行出现不平稳的局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收入分配和公平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些都将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阻碍。

四、结论

“渐进式改革”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必然选择,这一改革路径促使中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它所产生的巨大作用毋庸置疑。但与此同时,这种改革方式也遇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后,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极大的阻力。所以,分析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走过的道路,审视未来的出路,从中找出经验的教训,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合理的规划、布局,方能为未来的发展找出一条合理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尹倩.对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思考[N].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8年11月,(6).

[2]张睿.中国选择渐进式改革的必然性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 ,(3) .

[3]李纯仁,高连营.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原因探析[J].改革新论,2010,(3).

[4]林晓华.中国式渐进改革道路的若干思考[J]. 改革纵横,2009(5)

[5]莫翔. 关于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总结和反思[N].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8 年11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