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路基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人就参加辽宁省滨海路长兴岛至地藏庵段公路新建工程二标段、辽宁省滨海公路瓦房店段红沿河-大咀一期工程一标段,辽宁省大猴线一级公路改建工程、辽宁省滨海公路大连复州湾盐场纳潮工程施工、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厂区道路、大连市长兴岛临港工业区交流岛新建屯通工程及国道城八公路主干线路基路面工程的施工,现结合这些工程施工的实践,对公路路基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控制谈一些粗浅的认识。根据目前公路施工实践中对路基不均匀下沉等质量通病防治,在施工中确实应该采取有力措施,从而达到建精品工程的目的。

关键字:路基工程 质量通病 防治

1、 通病特征

1.1 填方路堤施工后沉降迅速或不均匀沉陷,路面纵横坡变碎、行车颠簸。

1.2 路面出现纵向裂缝,严重时裂缝变宽,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裂缝处呈现错台,形成滑裂面。

1.3 路面出现横向通裂,裂缝处出现错台。

2、施工现场质量通病产生原因

2.1 软基处理未达到设计深度,原材料进场未按产品质量要求严格检验,导致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

2.2 软土地基路段路堤填土速度过快。

2.3 使用不适宜的填料又未采取相应的改良措施或措施不到位。

2.4 不同土类的填料混填或分段填筑形成抗水性、压缩性的变异。

2.5 填挖交界或非全宽填筑或分段填筑时交接面未作妥善处置形成的沉降差。

2.6 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遇雨浸泡路基,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

2.7 路堤填料含水量控制不严,填土压实度达不到要求。

2.8 分层填土辗压时压实层厚度偏厚,压实质量差。

2.9 分层填土未经初步找平,压实不均匀。

2.10 施工检测取样未按规程操作,实测压实度存在虚假现象。

2.11 巨粒土或粗粒土中所含漂石粒径过大难以压实均匀。

2.12 高塑性粘性土填筑路堤工序不连续,造成工后压实度下降。

2.13 特殊地区的路基施工未按规范操作

以上特征统称路基不均匀下沉,公路路基是基础,而路基不均匀下沉是目前公路建设中比较常见的、对安全最不利的病害,轻者能造成车辆填簸,重者车毁人亡。如何根治这个通病尤为重要。

3、在工程管理中采取了防治质量通病措施

施工单位必须根据交通部有关施工规范、规程、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建设单位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出自检要求,对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在交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应提交完整真实的施工原始记录、试验检测数据、分项工程自检数据等质量保证资料,采取如下措施:

3.1严把填筑路基材料质量

施工前,首先对设计的土场进行认真核定,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树根和含有腐殖物质的土不得用作路基填料,对一些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含水量超过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需要应用时,必须采用满足设计要求的技术措施,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烧失量小于12%,塑性指数不大于4%。对于施工操作较困难的填筑材料在造价增加不大的情况下,使用碎石土和风化砂砾,对低液限的粘土场进行了调整,这样既方便了施工,同时也为保证路基质量创造了条件。

3.2采用“一沟三用”法

路基的稳定与水息息相关,为此要求施工单位在开工时首先做好排水,有排水设计路段按设计开挖土质边沟,无排水沟设计路段的路基两侧挖上口1.2m宽、深0.6m的三角形或梯形边沟。具有三个作用:一是解决路基排水;二是在路基施工中防止施工车辆辗压耕地,在公路投入使用后,防止行人和车辆在平坡段上路,提高公路通行能力;三是降低路基基底的地表水位,同时挖出的种植土留做后期生物防护用土。

3.3采用“高程控制桩水平分层填筑法”

路基土方填筑的质量决定路基压实度,因此应增设一些高程控制牌,用来控制高程。根据路槽顶面标高下反同一厚度水平挂线施工,每个作业面须用平地机精平后方可碾压,使路基均衡稳定。

3.4加大路基处理力度

路堤修筑范围内,原地面的坑、洞、墓穴等,应用原地土或砂性土回填,并按规定压实,原地基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草皮等,清除深度应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不小于15CM,平整后按规定压实,基底的原状土强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换填,换填深度应不小于30CM,并予以分层压实到规定要求,当路堤填土高度小于路床厚度(80厘米)时,基底压实度不宜小于路床压实度标准,当路堤基底横坡陡于1:5时,基底坡面应挖成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予以夯实。在填方高度较低的情况下,要加大路基处理力度,低填浅挖段,根据干燥和中湿、潮湿、过湿状况下处理深度要适当,采用中粗砂或碎石土等粗粒径材料填筑,使路基稳定。特别是对水田段应采取土工格栅处理,保证路基均匀沉降,不但能加快工程进度,而且降低了工程造价,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很好。

3.5路槽验收采用双控指标

路基封层后进行路槽验收,采用压实度和回弹弯沉双控法。弯沉的反射深度在80cm左右,因此更能反映路基整体的填筑质量。只有在两者都必须合格后方可进行路面基层、垫层施工,经实际施工后,检测合格率为100%。

3.6加铺补强土工格栅

为了降低路基不均匀沉陷造成的破坏,对旧路利用段、低填浅挖、填挖交界处、潮湿水田段、桥头等薄弱路段进行加铺土工格栅。利用格栅表面与土的摩擦作用、格栅孔眼对土的锁定作用和格栅肋的被动抗阻作用。三种作用均能充分约束土的颗粒侧向位移,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土体的自身稳定性,对土的加固效果,明显高于其他土工织物。增强路面的强度和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3.7雨期填筑路堤

雨期路堤施工地段除施工车辆外,应严格控制其他车辆在施工场地通行。在填筑路堤前,应在填方坡脚以外挖掘排水沟,保持场地不积水,如原地面松软,应采取换填措施。应选用透水性好的碎(卵)石土、砂砾、石方碎渣和砂类土作为填料。利用挖方土作填方时应随挖随填及时压实。含水量过大无法晾干的土不得用作雨期施工填料。路堤应分层填筑。每一层的表面,应做成2%~4%的排水横坡。当天填筑的土层应当天完成压实。雨期填筑路堤需借土时,取土坑距离填方坡脚不宜小于3m。平原区路基纵向取土时,取土坑深度一般不宜大于1m。

3.8地基处理要点

施工顺序:无论何种处理方法,都应按设计要求先开沟排水,再清表整平原地面,做好填前压实,并整出一定的横坡度。设计竖向排水体处理的地基,应在铺设下半层砂或砂砾垫层后,方可打设排水体。排水体顶端,应按设计预留一定的长度(30cm左右),最后再铺设上半层砂或砂砾层。 设计采用复合地基处理的地基,应在原地面整平后,采用轻型碾压机械适当碾压,使之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后,再作地基处理。沟塘必须在清淤换填分层碾压至相邻地面高程后,方可进行地基处理。所有用于地基处理的材料,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采购、堆放和使用。

3.9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要求

软基采用塑料排水板处理时,其机械设备性能应符合接地压力与处理地基的承载力相适应;打设塑料排水板严禁出现扭结、断裂和撕破滤膜等现象。剪断板体时,要预留足够的外露长度。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板体的打设标高。土工织物铺设时,要求做到绷拉无皱折。

水泥搅拌桩处理时,其施工机械应按水泥喷入的形态(即粉喷法或湿喷法),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组合。采用粉喷法,其粉体发送器必须配有粉料计量装置,并准确记录水泥的瞬时喷入量和累计喷入量,施工前应先以实际使用的水泥,进行室内配方试验,符合设计要求后应进行不少于5根的成桩工艺试验,取得满足设计喷入量的钻进速度、提升速度、搅拌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灰量等技术参数;确定搅拌的均匀性;掌握下钻桩提升的阻力情况,选择合理的技术措施;根据地层、地质情况确定复喷范围。复搅深度必须保证大于6m,粉喷桩的检测可采用静力触探或钻芯取样试验法。

挤密碎石桩处理时,需采用DE40-60系列管式振动沉桩机,内置平底活页式桩尖,桩管直径一般为377mm或426mm,并设有二次投料口,最大沉桩深度能达20m.施工顺序从四周边开始向中心进行,相邻两根桩必须跳跃间打。施工过程中,应及时挖除桩管带出的泥土,孔口泥土不得掉入孔口。施工中应记录沉桩深度、制桩时间,每次碎石灌入量,反插次数等,并按规定作质量自检记录,施工中如发现土层有较大变化,投料量或沉桩速度异常应立即停工,并报告监理。

3.10路堤填筑要点

路堤填筑与速率控制:地基处理完成后,应适时进行路堤填筑。对于竖向排水体处理地基完成后,即可填筑;对于水泥搅拌桩处理的地基,应在一个月后填筑。其填筑速率要动态控制,当日变形量沉降不大于10mm/d,水平位移不大于3mm/d时,一般可以正常填筑;若日变形(沉降和位移)陡增,就必须增加测次,分析原因,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停止加载或减缓填土速率或卸载等)。填筑宽度,应按设计施工坡率超宽碾压要求控制。摊铺厚度,要拉线控制,并经常检查。堆载预压与沉降补方:堆载预压时间越长,工后沉降就越小。因此,对有预压要求的路段,在施工中应尽可能早地安排堆载。堆载顶面要平整密实有横坡。沉降后应及时补方,一次补方厚度不应超过一层填筑的厚度,并适当压实。施工单位每月均应测定沉降量,并向监理报告一次。严禁在预压期不补填,而在预压后期,或在路面施工时一次补填的做法,以免引起过大的沉降发生。位移观测:对于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位移的观测比沉降观测更重要。施工时必须按规定埋设位移观测桩,并坚持正常观测记录。

结束语:综上所述,根据目前公路施工实践中对路基不均匀下沉等质量通病控制,在施工中确实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施工中一定要加强管理,一丝不苟地按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要具体分析原因,作出对策及时解决,为以后作借鉴,不致再出现同样现象,从而达到建精品工程的目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1、JTG D60―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2、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3、JTJ 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设计技术规范

4、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

5、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