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探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校园里一个极其重要、极其常见而又极容易忽视的问题。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众多。尤其是刚进入大学,也就意味着要开始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还要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人际交流、学会学习、学会表达感情、管理情绪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98-01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对心理健康的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慧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与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在大学生中间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大致可分为生物学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个人心理因素。
生物学因素中,各自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造成心理影响。生物学因素又主要包含家庭遗传、性别和年龄、生理疾病等。
对于家庭遗传因素,如身高、体重、容貌、智力等,最易引起心理波澜。当这些问题集中新入学的大学生身上时,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心理刺激。而性别因素对于人的精神状态影响较为明显则主要表现在女性上。女性由于内分泌和某些生理过程,会明显出现情感冲动、抑郁愁闷。另一方面,较严重的生理疾病往往也是造成心理障碍和精神失常的原因之一。
社会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环境与早期教育、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
家庭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一般说来,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谐的家庭关系、健康的思想熏陶是形成子女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的有力保证。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在个体发展早期,家庭环境尤其是亲子关系对个体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例如,民主型的家庭环境和教养式教育方式才有利于子女身心的健康发展。另外,父母的文化修养与个性也为子女提供了直接模仿的榜样,这也会对孩子智力水平、个性品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社会文化与学校教育则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任。家庭与社会、个人修养与价值观的形成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特别是在人与人交往日益频繁的今日,人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更为紧密,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困扰因素、生活事件越来越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的这些都会加重人的心理负担和内心冲突,影响身心健康。因此,社会越进步、生产力越发达、就越需要关注人心的向往与渴求,越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作更多地要投入。
人的心理状态是在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下形成的,而已形成的心理活动特点则又会影响个体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这即是个人心理因素。它细分开来有心理冲突、心理应激和人格特征。
冲突是常见的心理现象,并且是造成心理应激的原因之一,同个体的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心理冲突是相反的或相互排斥的冲动、欲望或趋向同时出现时产生的一种矛盾心理状态。它表现为个人同时存在着相互对立或排斥的动机冲突;也可以表现为实行某种目标应采取的途径与方法的取舍冲突;还可以以表现为一个人行为动机与内心标准的冲突。它会使个体焦虑、失望,造成内心痛苦,甚至成为精神疾病的直接原因。
心理应激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维护自己心理健康的反应,是一种防御性心理活动。它主要包含合理化、升华、幽默、否认、压抑、倒行、转移、投射、补偿等。其中有的有利于维护身心健康,有的则不利于身心健康。
鉴于以上各种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自我认识与评价
刚刚进入大学,即意味着摆脱了初高中封闭式、强迫式的学习习惯和制度要求,这也意味着我们将有更打的自主、自由的空间。因此,我们应该从进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重新审视和认识自己。首先,从心理上肯定自己。既然自己能够进入大学,就意味着自己必有所长。另一方面,也必须认识到,进入大学就意味着新的开始,意味着开始自己人生奋斗的起点。进入大学后,应该在角色定位中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并及时进行角色调整,为自己重新确立一个恰当的位置和目标。
自我肯定与激励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后,往往会有一个适应期,长短则因人而异。因此,我们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学会适应大学生活就是要从心理上摆脱因新的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焦虑感、疲倦感、烦乱感、无聊感、无用感以及行为上的不良症状。适应是个体一生的任务,适应能力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大学阶段适应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将来的社会生活。所以,在大学生活中我们要尽量找到一条通往自己心理健康的路。从生活上、学习上、社交中不断的进行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坚定自己过好大学生活的信心。从与人交往中获取自我肯定的途径,从自我认识的反思中寻找自我激励的方法。培养良好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的心理锻炼方法,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饱满的生活热情过好大学校园生活。
学会学习与社交
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就大学学习而言,它有以下特点,即专业性、学术性、阶段性、开放性、探索性、自主性和选择性。因此我们要转变学习心态,调整学习习惯、改善学习方法。还应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学习观念,树立新的学习观,即自主学习观、个性化学习观、研究性学习观和终身学习观。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动性,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采取学思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锻炼自己的学习、思考能力。
松下幸之助说:“伟大的事业需要一颗真诚的心与人沟通。”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人际交往的需要极为强烈。然而随之而来的交往问题也就凸现了出来,往往是理想大于现实,产生心理落差。人与人交流其实就是情感和信息的交流。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也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在与人交往中,一方面,我们要乐观自信,消除消极自卑心理;另一方面,要真诚开朗,不害羞,不嫉妒。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时时尊重他人,诚以待人,讲究信用,宽容大度,平等互助。努力做到以上几点,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迅速打开局面,为自己赢得一个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
学会情感管理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情绪状态可以影响人的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和创造力。在情绪低落时给予自己积极暗示,自我赞许,及时转移自己消极的注意力。在适合的场合和地点以适当的方式宣泄情绪,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遇到困难挫折时,可以进行自我安慰,用好的、积极的事情去激发自己的信心和毅力。另外,还可以通过与人交流倾诉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合理管理我们的情绪是我们愉快生活,高效学习的必要保证。
大学生活多姿多彩,在大学,不仅收获知识与能力,更是历练身心,铸就自我的黄金时代,是人生发展,心理健康与自我修炼的最佳时机。因此,在这个复杂而意义重大的发展阶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合理应对和处理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心理指导才能保证每一个大学生过好这人生中最华丽精彩的一页。